第8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之前的人呢?」公孫珣愈發蹙眉不止,又返身朝著薊縣本地鄉亭吏員還有安利號的管事們發問。「你們就在此處,可曾有所參與安置,又可知道他們最終的去處?」

  這些人也是相顧不止,但卻不敢不答。

  「回稟少主人。」一名安利號本地管事立即拱手作答。「咱們安利號雖然有老主母吩咐下來的現成制度,引彼輩往遼西,然後做渡船去遼東……但我們終究只是一介商賈身份,而且遼東太遠,莫說本就能力不足,便是這些流民也未必全然相信我們,願隨我們往遼東、遼西那種他們根本不知道在何處的地方去。所以我們救的人其實不多,根本不能與少主人這般動作相提並論。」

  「至於他們的下場,據我所知多不是很好。」又一名年長管事無奈言道。「這次的流民少主人也見到了,若不是你到了涿郡,大戶不敢不賣糧食,官府不敢不出面協助,那這些人,在涿郡便沒了衣食!然後,他們如盲人夜半臨深池一般,惶惶然往北走,沿途婦孺倒斃無數,卻最終只剩下些許青年丁口勉強活下來,然後或是為本地豪族收留,或是逃入北面山中,以至於流落塞外……」

  「塞外?」公孫珣當即一怔,忍不住打斷了對方。

  「確實是塞外!」一名本地亭長趕緊解釋。「君侯不知道,小吏在此處為任,經常見到流民到此處渡河後不知所措,有人茫茫然繼續往東走,算是走對了地方,還能被各地大戶收留。但也有近半的人,卻是轉向往北,經大沽水過漁陽出塞,去投奔鮮卑、烏桓,或者乾脆在山中尋得一處山谷,半耕半獵,聚眾而居。」

  「去投奔鮮卑、烏桓?」公孫珣氣極反笑。「鮮卑自檀石槐死後,分裂混戰至今……一群漢人,家中活不下去,逃到漢人治下土地,沒人收留,反要去山中當野人,甚至投奔左衽的鮮卑人?還有烏桓人?北面的烏桓人,那是什麼東西?」

  「少東家。」一名年長商棧管事小心提醒道。「這也是無奈之事。我們說的,都還是大疫後的事情,大疫平息前的那陣子流民,便是我們安利號也不敢輕易接納,只能任由他們流竄……」

  公孫珣愈發笑意不減。

  「少主人,我有一言。」之前開口的管事眼見著不好,也只能勉力勸說道。「老主母人在遼東,咱們公孫氏的勢力也分出了一大半往遼東去,剩下些許,只能在遼西維持局面。而我們一介商賈,雖然因為公孫氏的名聲與少東的威德得以在幽州暢通無阻,但兩位之前都不在盧龍塞內,又如何能放開手腳行事呢?」

  公孫珣笑意不止,只是揮手言道:「我並沒有怪罪你們的意思……只是再問你們一件事情,河對岸薊縣往北,那是什麼地方?」

  「此乃昌平縣!」這件事情倒是人盡皆知。

  「我也記得是昌平。」公孫珣依舊面帶笑意。「而且如我未記錯的話,那些去山中、去塞外,去尋鮮卑、烏桓的人,便是從昌平轉入東面漁陽郡安樂縣,然後在彼處順著大沽水逆流而上,才能從容出塞的吧?」

  「是!」

  「昌平與安樂兩縣占地極廣,應該多有荒地才對,可能安置百姓?」公孫珣繼續追問。

  「不能!」本地一名鄉有秩當即搖頭。「君侯不知,薊縣往北,昌平也好、安樂也罷,多山而少平原,而且土地微酸,乃是著名的惡地,難以從事稼檣。」

  「不錯。」旁邊的安利號老管事也忍不住插嘴言道。「便是咱們安利號,也多是在彼處收些板栗、棗子……燕山板栗乃是我們安利號的特產。」

  「能種板栗?」公孫珣再度失笑。「我倒是記得小時候吃的那些板栗,竟然多是昌平、安樂來的?」

  「不錯。」

  「我知道了。」公孫珣忽然肅容。「你們自去忙吧,渡河後往昌平走,在彼處駐紮!」

  眾人不明所以,卻又只能拱手稱是。

  須臾後,便只剩公孫珣帶著沉默著的韓當還有欲言又止的婁圭立在河灘上,望著身前的?水若有所思。

  「文琪。」片刻後,呂范、戲忠果然前來詢問。「何故要轉向昌平啊?不是說過薊縣而不入,直接一路向東去遼西嗎?」

  「不去了!」公孫珣看也不看這二人,直接負手大聲回應。

  旁邊的婁圭一聲長嘆,卻終究無言。

  「不去了是何意?」呂范與戲忠卻依舊是茫然。

  須知道,按照他們之前的想法,也是公孫珣寫信與自己母親告知的方案而言,他們此行是要去遼西的——原因很簡單,盧龍塞在彼處!勾連遼東平原與河北平原的唯一通道也在彼處!

  畢竟嘛,這年頭海運有限,最起碼到現在為止,公孫珣是很難想像用海運輸送大軍的;而此時的秦皇島,也就是後世的山海關通道,還有一多半在水下,剩下一半也時常會被海水淹沒,根本不通;與此同時,在遼東遼西交界處,遼河下游,還有一處後世消失不見此時卻難以通行的沼澤,也就是遼澤……

  換言之,正如多年前公孫珣與婁圭議論的那般,遼東與河北之間,真正能通大軍的,只有走陽樂-柳城-管子城-盧龍塞一條通道,而這條路漫漫五百里!而若只占有一頭,便意味著遼東註定被隔絕在大局之外。

  公孫珣此番北歸,雖然有劉寬突然身死並遺書的緣故,但終究是為了個人野心而有所謀劃的。而他和心腹們計劃的也很清楚,這幾年就是要和自家母親一起,從兩頭一起發力,以這五百里盧龍道為經營根本,連通遼東,然後再往河北平原上延伸勢力。這樣一旦亂起,五百里盧龍道在握,他便可以從容舉遼東之眾,匯合遼西、右北平之勢力,大舉南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