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不至於如此不通道理。」公孫珣嘆氣道。「皇甫公也不用擔心我半路上把他們全殺了……畢竟是為國效力的國家軍士,我還不至於如此。」

  皇甫嵩尷尬一笑……倒是不再多言。

  「五官中郎將此舉豈不是掩耳盜鈴?」就在兩名持節主帥議定方略,並一度想轉身各自歸營時,旁邊一名文士卻忽然間忍耐不住了。「涼州之事我們涼州人難道不懂嗎,非得將軍來教?你可知自涼州三明起,涼州所謂屢次羌亂,其中漢人卻是多數?你若嫌我們西涼人無忠謹之意,那便不要只在意兩三千羌人騎兵,怕是要將一萬西涼兵還有我家君候,以及我這個文弱之士一起帶走才妥當!而且,漢室之衰微,中原河北腹地之板蕩,難道不是人盡皆知嗎?其餘十二州難道就沒有野心之輩見到如此光景而對漢室心生雜念嗎?」

  說話的是熟人閻忠,而他這番言語,說的極為不客氣,甚至可以說,其人言語中未免充斥著太多怨懟之氣,堪稱無禮至極。

  跟來的呂范、婁圭等人倒還好,只是饒有興致的打量起了此人,而韓當等武士便不免怒目而視了。不過此人巍然不懼,更是有不少跟這個皇甫嵩的西涼親衛湧上前來護住此人。

  不過,最有意思的乃是皇甫嵩和公孫珣的態度,這二人分明已經定下協議,此時卻居然放任屬下武士如此對抗……很顯然,涉及到家鄉清譽,哪怕是溫和如皇甫義真也絕不像他表面上表現的那麼和氣。

  至於公孫珣,卻不知道有什麼倚仗可言了。

  一番對峙之後,公孫珣率先笑道:

  「皇甫公,我聽說南陽那邊朱公一番辛苦也要盡全功了,想來黃巾之亂不日將平。然而黃巾雖定,可今年秋收匱乏,天下洶洶之象卻已經顯露無疑……你我統大軍在外,需要對天下人有所交代的……願公好自為之。」

  言罷,公孫珣便不再計較,而是直接轉身勒馬而走,空餘對方在土山上面色嚴峻。

  稍待片刻後,皇甫嵩大概也是覺得無趣,便引兵回營。

  然而,等到入帳之後,那之前還氣勢洶洶的閻忠卻忽然屏退帳中士卒,並讓人小心看守左右,然後卻是對著有些疲憊的皇甫嵩說出了一番驚天動地的話來。

  「君侯!」閻忠此時居然轉怒為喜。「你看到沒有,便是公孫珣這種人都覺得漢室有傾頹之危,其人看似忠謹異常,但其實說出這番話來,說明其人內心也對局勢不安,以至於內心動搖,心中不安……這是天賜良機啊!」

  皇甫嵩緩緩抬頭,面無表情的看了一眼這位自己的鄉黨名士,方才輕聲靜氣問道:「哪裡來的什麼良機啊?」

  「君侯!」閻忠表情猙獰,一刀見血。「今天下善用兵者,無外乎君侯與五官中郎將而已,而且天下精兵,現在將軍手握七萬精銳,河北唯一可戰之師三萬正在身側,也不是不能拉攏……既如此,為何不先破張角,贏天下之望,然後南面稱制,並許白馬將軍幽州之地,二人聯手,成則進去天下,推則割據河北呢?庸主在洛,如芒在背,五官中郎將尚且不安,何況是德行功勞更高的將軍呢?」

  皇甫嵩看了看自己的這個鄉黨,忽然失笑:「我皇甫嵩夙夜辛苦公事,心中從不敢忘記忠謹二字,既如此我為什麼要不安啊?」

  閻忠同樣搖頭失笑:「君侯,五官中郎將今日言語雖然有些不客氣,卻也是窺盡人心的……你知道我兄長從鄉中來信,直言涼州洶洶,今冬必反嗎?秋日之後,便是冬日了吧?」

  皇甫嵩一時色變。

  與此同時,還在搭建營寨的北面軍營地中,婁子伯實在是忍耐不住,終於還是當眾誇獎了公孫珣一句:「君侯賣的好破綻!」

  公孫珣嗤笑一聲,沒有理會自家心腹的奉承,然而,秋風蕭瑟中,面對著眼前大好河山,他卻又緩緩肅然起來。

  ——————我是南面稱制的分割線——————

  「太祖既平下曲陽,遂進廣宗,聯皇甫嵩,合兵十萬。時張角已亡,南陽漸平,天下皆知黃巾事將了。至夜,嵩心腹,故信都令閻忠謁見太祖,乃說曰:『難得而易失者,時也;時至不旋踵者,幾也。故聖人順時而動,智者因幾以發。今將軍操難得之運,蹈易駭之機,而踐運不撫,臨機不發,將何以保大名乎?』太祖緩緩問曰:『何所言也?』忠對曰:『今天下善戰者唯將軍與皇甫公也,天下精兵亦在二君,若二君先取黃巾,得天下德望,則庸主必擾,將軍心何安也?』太祖笑曰:『夙夜在公,心不忘忠,何故不安?』忠慚而退。」——《漢末英雄志》.王粲

  PS:抱歉,十一點左右的時候忽然困得睡著了。

  還有書友群,684558115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第二十五章 草木黃落兮雁北飛(上)

  ?  想要理解公孫珣和皇甫嵩這麼一次雲裡霧裡的交手,必須要知道一個前提,那就是全天下的明白人都清楚,涼州那邊對漢室是離心離德的!

  多年前,公孫珣尚未加冠,尚未出仕,就從韓遂那裡感覺到了某些東西;而慢慢的,做了官,接觸到的東西越多,他就越清楚涼州那裡上上下下對洛陽的厭惡和憤怒。也越來越明白中樞對涼州的忽視與歧視意味著什麼。

  轉過頭來,在另一個時空里,黃巾之亂一年不到就迅速被鎮壓,為什麼卻是公認的亂世徵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