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明顯的激將。

  但不得不說,效果顯著。

  這邊董卓話音剛落,周邊一將就徹底忍耐不住:「將軍既然遣什麼西涼兵去救樊曲長,那這二將便不需要什麼萬夫不當之勇的華雄來殺了……屬下替中郎將殺了便是!」

  言罷,此人居然直接領著十幾騎越眾而出,自取左髭、丈八——竟然是公孫瓚!

  公孫伯圭是想立功想瘋了,再加上之前盧植在時他向來負責帶領騎兵,跟眼前二人頗有恩怨,這才一時憤怒無匹,徑直衝出來的。而他的戰術和李傕很類似,乃是讓他的心腹衛士首領王門引侍從堵住左髭,然後自己與丈八對壘。

  你還別說,甫一交馬,公孫瓚盪開對方長矛後,立即舞動自己的雙頭長槊,居然一時跟對方不分上下。

  但是,看到如此情形,中軍陣前,回過神來的眾人非但不喜,反而驚慌了起來……因為這可是公孫瓚!是北面那位的族兄!

  曹操目瞪口呆,也不顧人家樂文謙、李退之擅不擅長馬戰,就連忙回頭招呼二人上馬跟上……那左髭丈八如此強橫,這要是公孫瓚折在這裡,他曹孟德怎麼跟北面那位交代?

  非只是曹操,回過神來的徐榮更是驚慌失措,之前莫名其妙讓一個公孫珣的心腹賈超死在自己麾下就已經不知道該怎麼交代了,這要是再死一個公孫瓚,他是不是要拿命來還?

  受過公孫瓚救命之恩的鄒靖也是如此。

  便是董仲穎都心驚肉跳了起來,卻只能在車上大跳起來:「軍中勇士速速為公孫司馬掠陣!」

  聽得此言,徐榮、鄒靖等人趕緊各自引親衛去救,便是曹操手下的樂進、李進二人也飛馳出陣。

  但是,有一騎引著十餘人,馬術格外精湛,居然比所有人都要快上那麼一息,率先排眾而出。

  而且此人飛馳之中竟然直接從馬上取下弓來,遙遙一箭,宛如流星,便在千軍亂戰之中,將同樣騎在馬上奔馳不斷的丈八給一箭射落!

  如此準度,如此力度,如此速度……前面奮戰的公孫瓚、身後跟來的眾將,還有車上的董卓俱皆目瞪口呆,簡直不敢相信,之前還毫無辦法的兩個賊將,就這麼幹脆的失去了其中之一。

  但這還沒完。

  趁著兩軍騎兵俱皆愕然之際,只見這個身材高大矯健的騎士也不換矛,也不抽箭,只是依舊持著一張大弓引著十餘騎直撲到面目皆非的左髭面前。然後,其人輕展猿臂,先是以弓背從長矛杆處輕輕隔開了左髭匆忙刺出的一擊,然後便反手將手中牛筋硬弓套在了對方脖子上!

  身後追隨過來的十幾名騎士一起湧上來,護住兩側,而這名武士則將這個之前還悍勇無匹宛如鬼神一般的黃巾勇士給直接拖拽下馬在地,並勒其頸而行……那架勢,就好像大人提著一個孩童一般輕鬆,一直到數十步後,地上的左髭停止了掙扎,此人這才鬆開手來。

  從董卓到對面城樓上的張角,兩軍徹底失聲!

  這高大武士此時方才喘了一口粗氣,只見他下的馬來,拔刀從容割去對方首級,然後又從容上馬,這才對著前方城門樓的方向將首級狠狠擲出,並將在此地蹉跎半年卻無立功良機的鬱氣給一時嘶吼了出來:

  「殺人者,漢護軍司馬九原呂布是也!」

  黃巾軍、漢軍俱皆悚然,如臨虓虎。

  ————我是世之虓虎的分割線————

  「黃巾起,布為劉焉舉,從盧植征廣宗,為護軍司馬,見左右禁軍皆無能輩也,復不得用,乃長鬱氣不能展。一日臨戰,乃夙夜望月不眠,左右問之,乃大嘆曰:『今日方知,天下居高位者,未必英雄也。然,大丈夫生於世間,豈能鬱郁久居無能輩之下?當勉之。』翌日,乃臨陣親斬二將,軍中聞之,俱呼『虓虎』。」——《舊燕書》.卷六十六.列傳十六

  PS:還有書友群,684558115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第二十三章 天涼好個秋

  ?  虓虎者,咆哮之猛虎也!

  九原呂布早在盧植引兵出洛時便被劉焉舉為了護軍司馬,但盧植卻因為此人出身冀州從事,以文官來看待,所以很少讓他上陣。

  再加上軍中上下有來歷、有出身的人遠多於他,故此向來聲名不顯。

  孰料,今日一戰此人當真是如猛虎出山,一聲咆哮威嚇河北,震懾萬軍。依賴著他的出色表現,漢軍大舉掩殺,竟然在廣宗城下大獲全勝,城前土山、圍壘重新奪回不說,張梁倉惶繞城逃竄,張角也在人攙扶之下匆匆退後……估計是擔心對方從土山上遠遠給他來一箭。

  不過,一番大勝對於漢軍而言固然是提升了些許士氣,可對黃巾軍十萬大軍而言卻不足以稱得上一錘定音。

  說到底,董卓的戰略失誤到底是讓黃巾軍獲得了難得喘息之機,城池修補完畢,傷員、兵員重新得以整備,所以,在第二日擴大戰果的意圖失敗之後,面對張角居於城中,張梁居於城外,相互倚仗、深溝高壘、嚴防死守的局面,漢軍終究只能重新歸於艱苦的圍城僵持局面去了。

  一將之勇,或許能定千軍生死,萬軍勝負,可面對十餘萬人級別的大戰役,卻力有未逮了。

  須知道,即便是像張頜那般野戰中逼退敵軍主帥,卻也需要一萬騎兵及時趕來在野戰中一錘定音才行……更不要張角為人謹慎,自始至終都引精銳小心籠城,毫無破綻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