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很顯然,這是軍中為了防止瘟疫而在大規模焚燒屍首……前日大戰,從長社到淇水這幾十里中,不知道拋灑了多少黃巾軍的屍首。

  面對如此情形,公孫珣當然無話可說,但是好心情卻不可能再有了……浪漫和放肆只是一時的,殘酷的戰爭才是目前的主旋律。

  「文琪。」呂范從旁走來,第一眼便看到了自家主公那張僵硬的臉。「淇水中屍首已經打撈乾淨,你若倦怠,不妨去洗一洗。」

  「無妨。」公孫珣連連搖頭。「有事說事便是。」

  「皇甫公和朱公今早來辭行,見文琪酣睡便直接走了。」呂范正色言道。「說是讓我們去掃蕩郡西北,他們帶波才的首級去掃蕩郡南諸城。然後俘虜和傷兵也全部留給了我們,說是協助我們焚燒屍首、打掃戰場……還有,傅南容和孫文台也都各提本部去了,也是見到文琪醉臥不起便直接告辭而走。」

  公孫珣稍一沉吟,便明白了過來。

  話說,此番黃巾動亂,潁川十七縣,僅有郡東三縣得免,而所謂郡西北,不過是陽城、輪氏這兩個挨著嵩山的縣邑而已。而皇甫嵩和朱儁領兵去的潁川南部,卻有足足十餘縣,而且都是昆陽、郾城、潁陽、許縣(後來許都)等耳熟能詳的大縣、富縣。

  那麼,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皇甫嵩和朱儁此舉其實並沒有多少功勞上的說法,倒更像是在為下屬搶奪戰利品……這是沒辦法的事情,這年頭哪怕是正規軍也要靠這個來維繫士氣,而且之前就說了,這是朝廷中樞默認的軍事人員的『福利』。

  不過……

  「這是好事。」公孫珣嘆氣道。「他們這麼做最起碼沒有跟我們爭奪陽翟城戰利品的意思……陽翟是郡治,又是波才之前的總據點,一座城所獲就足夠了。而且,三個持節中郎將擠在一起,也總不是個事情。」

  「我也是這麼想的。」呂范坦然言道。「既如此,文琪可有分派?」

  「讓楊開、牽招這兩個省心的人去取輪氏、陽城,以求速速打開往洛陽的通道!」

  「喏!」

  「你來替我寫一篇正式奏疏,細細講解此戰……大層面上就按照與那兩位的默契,推功給朱公偉,只說此戰全然是他總攬指揮。但下面軍官們的功勞,就不必有所掩飾了。」

  「喏。」

  「德謀不可能再有所封賞了,可以將他的功績分潤一些出去給別人……」

  「……明白了。」

  「然後便是敦促全軍,趕緊燒完屍首,再驅趕俘虜,一起到陽翟匯合。」公孫珣看著眼前處處黑煙,不禁再度搖頭。

  「這是自然。」呂范也回頭看了一眼那些煙柱,然後無奈搖頭。

  「對了。」公孫珣忽然又想到一事。「別忘了要派信使給審正南,讓他提前取些金銀錢帛等便於保存、輸送的東西出來,準備用作賞賜,到地方咱們就大賞軍士……屆時輪氏、陽城一下,道路一通,河內、并州、甚至幽州的士卒就又可以把賞賜安全送回家了,這樣也能讓後勤鬆快一些,否則人人背著幾匹布行軍算怎麼回事?一定不要耽擱事,因為朝中旨意不知道什麼就會過來。」

  「文琪,軍中賞賜過多,又從洛陽招搖過市,會不會引起人議論?」呂范不由蹙額建議道。「之前在洧水北面駐紮時,你就遣人護送軍中河內籍、并州籍將士、民夫的賞賜回家,從陳留過境時絡繹不絕,就有人說個不停。」

  「議論便議論。」公孫珣搖頭道。「此時軍心為重,而且讓中樞以為我是個貪財的,以為我德行不如皇甫嵩,豈不正好?」

  話到此處,公孫珣卻又不禁怔住……他儼然是又想起了自己『缺德』的現實,然而董昭當初卻建議自己讓德與皇甫嵩?而且偏偏自己一直到現在還頗以為然,這是為什麼?

  德這個字真的是一言難盡。

  「文琪在想什麼?」呂子衡自然注意到了公孫珣的姿態。

  而公孫珣也自然不會對呂范這個人有所隱瞞,當即便在帳外將心中疑惑給對方坦誠以對。

  呂范聞言卻是忍不住失笑:「文琪果然是酒未醒!」

  「這是什麼話?」公孫珣一時疑惑。

  「德是論人的。」呂范搖頭笑道。「文琪……董公仁讓你讓的『德』,是對中樞而言的那種德;你自己覺得欠缺的『德』,是對士人而言的那種;而如今你賞賜給軍士們的財物,難道不也是針對軍士們的『德』嗎?不過……」話到此處,呂子衡忽然面色一肅。「真正的問題在於,對於不同人而言,有時候『德』是共通的,有時候卻乾脆又是相逆的,如何把握住其中分寸,依照時事作出取捨,才是文琪你最應該注意的。」

  公孫珣一時恍惚,然後旋即醒悟:「不愧是子衡!我之前還以為子伯越來越長進了,現在看來,他長進的只是軍旅謀略,大節上還是差了子衡你一籌的。」

  呂范再度失笑:「不是說了嗎?『德』因人而異,或許只是子伯的『德』與我不同而已,若是文琪再換個人去問,怕是又不同了!」

  「所以說,」公孫珣仰頭感嘆道。「身邊智謀之士固然越多越好,可上位者卻要認清自己所需,有所取捨才對……可這又是一個矛盾了。」

  「文琪且醒醒酒吧!」呂范搖頭便走。

  往西數十里外,潁水畔,陽翟城。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