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眾人紛紛點頭。

  「若是做山賊。」於毒繼續言道。「也無外乎是兩處,一處是往河北去我老家河內,河內北面是太行山;一處是往東走,去泰山……你們說咱們去哪裡?」

  這兩個去處優劣都很明顯,去太行山,自然是首領於毒對彼處熟悉,但偏偏要過河,穿過漢軍密集的地區才能到達;而去泰山,則是反過來,那裡人生地不熟,偏偏路上沒什麼阻礙。

  於是乎,這十幾人也是議論不休,直到那王亭長忽然提起一事:「我前幾日在亭舍中曾聽幾個縣中吏員提起過,說是青州黃巾剛一起事便被當地官府鎮壓,青州黃巾的一名渠帥張牛角如今也逃到了泰山中暫時安頓,彼輩在泰山的話……」

  於毒心中一動,便立即開口道:「那咱們就去泰山找他!」

  「如何不去於兄你老家河內?」周圍人分外不解。

  「我輩既然已經不容於天下,那豁出去命來也要作出一番事情給天下人瞧一瞧的!」於毒舉著火把左右相顧,正色答道。「經此一戰,大家怕是都看出來,黃巾主力遲早要敗,可從那一戰來看,黃巾的旗號在貧民百姓中卻還是一等一頂用的!既如此,何妨趁著張牛角落難時跟上他,將來借他的旗號攪動天下,朝著世人亮出自己的名號,也算是告慰王君泉下之靈,我輩沒有就此負了他一片心意!」

  眾人沉默片刻,紛紛贊同。

  於是,十五人取了兵器,各自又包上一小包財貨……多餘的也就懶得理了,然後便趁夜翻過牆頭,大踏步的在月下簇擁著新首領於毒昂然往泰山方向而去了。

  直到翌日下午,防備疏漏的東阿縣中才發現了聞人生那青腫不堪的屍首,然後終於還只能是將程昱請來做主。

  然而,如此情形,程昱又能如何呢?無外乎是一邊指揮著眾人收拾屍首,交給縣寺中聞人縣令的家人,讓他們扶靈歸鄉,好生安葬;一邊讓縣中為首的吏員趕緊寫公文,給在河北東武陽持節主持大局的公孫珣匯報……東郡太守在大亂一開始便逃到了外郡,此時已然被朝廷治罪!

  屍首被抬出,大部分人也都掩鼻逃到了院外,而程昱卻依舊立在滿是紛亂血污、棍棒、錢帛的院中,盯著廊下那些人名出神。

  薛房戰戰兢兢,朝著程昱行禮匯報。

  「不是我!」不待對方開口,程昱便頭也不回的黑著臉言道。

  薛房一時苦笑。

  「真不是我。」程昱看了薛房一眼,然後一聲長嘆。「薛君見過洪水嗎?」

  薛房立即搖頭不止。

  「黃河大堤固若金湯,你沒見過也正常。」程昱復又回頭盯著那些人血字名言道。「但我年長一些,少年時曾見過一次濟陰郡大野澤發洪水的場景……當時洪水來時,滔天怒吼,泥沙俱下,不可一世,可是只要提前躲到高地上,便不會被洪水吞沒,當日也確實無幾人因此而死!但洪水退後,滿地污泥屍首,龍蛇蟲豸俱隱其中,一時並起,然後便有大疫捲來,十室五空!」

  「仲德公的意思是說……」薛房恍然看向了眼前那行字,這個於毒作為王度的心腹他也是認得的。「此時洪水剛退,便已經龍蛇並起,蟲豸亂舞了嗎?」

  「你也知道洪水剛退嗎?」程昱面色鐵青,猛地一揮衣袖,便昂首而走了。「這算什麼?日後龍蛇紛爭、群蟲蔽天的日子還早著呢!」

  薛房抿嘴不言,只是緊隨程昱腳步不停。

  詩曰:

  五賊忽迸逸,萬物爭崩奔。

  虛施神仙要,莫救華池源。

  但學戰勝術,相高甲兵屯。

  龍蛇競起陸,斗血浮中原。

  —————我是跟著你不放的分割線—————

  「潘璋,字文珪,東郡發乾人也。性博盪無賴,素無形狀。黃巾起,太祖至東郡,其年十六,先於城上觀太祖儀仗,復於城中見關羽威風,乃大嘆之,遂盜馬相從,為羽帳下負刀卒。」——《舊燕書》.卷七十三.列傳第二十*****S:重申一遍,為了大家的健康,請晚上不要等……強烈建議每天早上看……而且這不是今天的,這是明天的!

  還有書友群,684558115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https: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第二十九章 釋懷難釋意

  五月十五,距離蒼亭-東武陽一戰不過區區五日,東郡就全面光復,公孫珣也沒有理由再占據那些縣城,於是他立即匯集了因為吸收俘虜所以數量已達兩萬餘的全軍,來到了東郡郡治濮陽這座大城集結。

  到了這個時候,公孫珣已然知道了關羽收下了一個名為潘璋的盜馬少年,也知道了一個叫於毒的人殺了東阿縣令替王度報仇……倒是一時唏噓。

  但恐怕也僅僅就是唏噓了,他將那匹神駿白馬轉手賞賜給了關雲長,又叮囑對方好生教養潘璋,還將東阿縣令死亡的消息報給中樞,其餘的也就只能那樣了。

  不然呢?

  實際上,公孫珣本人自從那一戰後雖然稱不上心懷鬱郁,卻也顯得久難釋懷,這種情況下,連劉備挨了那麼深一刀他都來不及感慨,何況是什麼潘璋、於毒呢?

  話說這一日入了濮陽城,這位五官中郎將慣例先去探視了一圈被安置下來的傷病員……當然也包括不知道算是倒霉透頂還是走運透頂的劉玄德了……然後便匆匆回到被他占據的郡府官寺內,並率領軍中所有軍官文吏聽取軍中長史王修的長篇匯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