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關羽難得失笑,卻依舊不答。

  關雲長身側兩名軍官親自動手,輕鬆將地上這少年拽起來往旁邊扯去,少年不敢再反抗,只能邊退邊喊:「將軍收了我吧!我輩閭左貧民,黃巾賊未起時宛如草芥,黃巾賊起時亦如草芥,黃巾賊走時還是如草芥……徒然一身,若不能持刀而起,還能如何?今日不能為官軍,難道是要逼我去做賊嗎?!」

  「拖回來!」關羽忽然色變。

  邋裡邋遢、衣衫襤褸的無賴少年自知失言,被拽回來後更是想起之前被砍的那些盜賊首級,一時手腳冰涼,四肢俱顫。

  關羽看到這一幕,本想呵斥幾句,反而心下一軟。

  「你父母俱皆早死?」沉默了好一會,關羽方才緩緩問道。「族中也只管你不餓死?」

  「是!」少年小心應道。

  「你年歲未到。」關羽認真言道。「軍中不會收你為正卒的,更不要說入白馬義從了。但這匹馬確實神駿……」

  「願獻與將軍!」少年聞言趕緊叩首。「亦不求投軍了。」

  「我如何貪你一馬?」關羽當即怒目道。「我是說,若你獻馬與我家中郎將,我便做主,讓你入我部,拿半餉,做我私衛。須知我有一兵器,重八十二斤,雖然鋒利無比,卻因極重,難得使用。故此每每上陣,都使一親衛騎馬在旁,為我負刀。而我又見你頗有膂力……」

  「願為將軍負刀!」無賴少年驚喜昂頭作聲。「當官軍非只管飽飯,居然還有餉錢拿嗎?比黃巾賊強多了!」

  關羽聞言怒氣半消:「你叫什麼名字?」

  「潘璋!」無賴少年趕緊再度叩首。「發乾本地人潘璋!」

  「潘璋嗎?」關羽俯身按其背而道。「我在河東時曾聽本地老人說,當年西涼兵亂,招募子弟從軍,多有束髮少年匆忙而走,彼時,家中長者便為之裹頭以作加冠!你今日既然隨了我,族中又無看顧之德,我便做主為你加冠取字好了……你名為璋,便取珪字,又粗魯不學,正該習文……如此,便叫文珪如何?」

  少年聽完此言,不及叩首做謝,卻居然情不自禁,淚流不止,一時間連自己新字是什麼都迷糊了。

  且不提潘璋潘文珪如何對命中貴人關羽感激涕零,也不提公孫珣如何分遣諸將掃蕩安頓河北局勢。只說隨著這日天色漸暗,由於大戰和潰兵都在河北發生,河南諸縣,尤其是始終沒有被黃巾賊攻下的東阿縣城,此時卻依舊顯得秩序井然。

  「仲德公。」燭火下,當日助程立奪回東阿縣丞的本地大戶薛房,此刻正侷促坐在一高凳上,然後恭敬對著改了名字的程昱匯報著什麼。「如你所言那般,我等沒有為難故意為難縣令,他要我們族中青壯去隨縣卒去光復范縣,我等也無絲毫推辭。」

  「那不就得了。」程昱繼續翻看著手中的《太平經》,連頭都不帶抬的。「還有何事嗎?」

  「哎,」這薛房小心問道。「諸家諸戶都想讓我問一問仲德公……」

  「問我什麼?」程昱無奈放下手中書卷。「是問我為何辭去縣吏,還是問我為何要你們盡力配合聞人縣令?」

  「都有。」

  「世道要亂了。」程昱難得嘆氣,然後掩卷坦然答道。「我今年四十四歲,已然老朽,辭去吏職安守家中,難道不行嗎?」

  「這……」

  「我知道你們什麼意思。」程昱繼續言道。「我既然推辭了公孫將軍的徵召就不會出爾反爾的,說要守鄉梓也會守下去的……以後但凡鄉中有禍事,你們儘管來尋我便是。」

  薛房當即鬆了一口氣。

  「至於說聞人縣令。」程昱復又搖頭冷笑道。「我今日已不是他屬吏,便也無所顧忌了。他固然是個廢物,可終究是六百石縣令,是漢室的命官!我讓你們遵從他,不是要你們遵從聞人生這三字,乃是要你們謹守本分,遵從東阿縣君!懂了嗎?」

  「懂了。」薛房趕緊起身行禮,一副受教的樣子,也不知道是真懂還是假懂。「多謝仲德公解惑,天色已晚,我就不打擾了。」

  「那我也不送了。」程昱倒是乾脆。「路上小心。」

  薛房不再多言,徑直離開了堂上,又由程昱長子程武送著一路出了程府,這才登車回家。

  話說,自從王度從了賊以後,這薛氏便是實打實的東阿第一大戶了,所以薛房手下數十精壯各自持刀小心護衛,一路上浩浩蕩蕩、橫衝直撞,從縣寺前路過也不停歇,倒也顯得威勢十足。

  不過,如此高調姿態卻又引得暮色中立在縣寺門內的一人掩鼻怒目,細細看來,此人正是『守土有功』的本地縣令聞人生。

  「彼輩豪強姿態,端是無德,如今更仗著功高屢屢輕視於我,若非是還要用得著彼輩,否則遲早要折辱一番,以出我胸中惡氣。」聞人生放下掩鼻之手,乾脆言道。

  「縣君何必生氣?」立在聞人生一旁的一人立即躬身諂笑。「縣君守土有功,此番又收復范縣,不等數月亂平,必然要高升他處,屆時縣君臨行前尋得一事,好生折辱嘲諷這薛房一番便是。」

  聞人生笑而不語,只是居高臨下盯著此人睥睨問道:「且不說此事,王亭長,你剛才說今日下午在那王度宅中尋到了他掩藏的許多財物,其中還有兩件周時的古物……是真的嗎?」

  「千真萬確。」這亭長趕緊正色答道。「乃是下午剛剛發掘出的,財貨古物俱在,小吏怎敢欺瞞縣君?王度那賊的老宅就在城內,若縣君不棄,小吏現在便為縣君趕車,須臾便到,請您親自過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