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多謝將軍賜字。」李進無奈,也只能恨恨而言。

  「如此勇士,藏於鄉野之間也是可惜。」公孫珣復又淡淡言道。「黃巾賊禍亂國家,如今正是勇士保國安家,疆場用命之士,你也不要留在家裡了,隨我從軍去吧!」

  李進一時不知道該如何作答,只能呆呆看向自己長兄件族長。

  「能得君侯看重,這是退之的體面!」李乾趕緊伏在地上言道。

  「那就好,就讓這位李退之且做個屯長吧!」公孫珣不以為意道。「我雖持節,卻只能殺兩千石以下,而不能替朝廷奉上六百石以上……你們要懂得我的苦衷。」

  李進弄了半晌才反應過來自家兄長口中的退之是誰,又聞得一個區區屯長……也就是所謂百夫長,也是愈發悲憤,卻又無可奈何。

  「不過。」公孫珣復又緩緩言道。「雖然許了屯長,可軍中卻無多餘兵馬,也沒有哪位軍官戰歿之事……你們族中且替他湊些兵馬壯丁來。」

  「請君侯放心。」李乾咬牙應聲道。「必然在鄉中替我弟優選出一百勇士來,並自帶兵器、牲畜、糧草,然後隨將軍征伐蛾賊,以示我們族中對朝廷的忠謹!」

  「不是一百。」公孫珣居高臨下看著這個李乾李伯健從容言道。「是三千……你堂弟這一屯中須有三千人馬才勉強堪用!除此之外,但凡我軍在河南有所為,你們濟陰李氏還要替全軍準備糧草補給,調查黃巾賊布置動向,如此方才勉強可示忠謹!」

  渾身濕漉漉的李乾怔怔抬頭看向了高踞於自家堂上的這位『君侯』,長久不知該如何言語。而他的弟弟與堂弟,也都各自攥緊了拳頭。

  「不願意?」公孫珣迎著對方目光坦然看了過去。

  「這實在是……」李乾不顧禮儀無奈放聲言道。「君侯,我族中不過幾千戶而已,三千人豈不是舉族而出?!」

  「舉族而出為我與朝廷盡力又何妨啊?」公孫珣依舊不急不怒。「如此方能顯出你家的忠謹,不對嗎?莫非你這堂弟居然要不應我的徵辟嗎?」

  「若不應又如何?」李乾實在是憤然難耐。

  「李伯健是吧?」公孫珣終於再度笑問道。

  「是!」李乾咬牙答道。

  「識得此物嗎?」公孫珣抬手指向了韓當懷中之物。

  「第一次見到,卻早有耳聞。」李乾勉力答道。「此乃節杖,代天子權威,兩千石以下皆可斬……君侯難道是想說,若我弟不應君侯之辟,就要殺了我們三兄弟嗎?」

  「我如何會做如此低端可笑之事?」公孫珣昂然作答。「我再問你,你知道就在韋鄉處,我還有四千騎兵嗎?」

  「自然知道。」李乾聽到對方否認要殺人,也是不免渾身一輕。

  「既如此。」公孫珣不由冷笑。「若你弟不應我辟,我何須殺你區區三人?族誅你李氏三千人又何妨啊?」

  堂中眾人一時呆住。

  「伯健啊,你說,我是無力而不能呢,還是心有顧慮而不願啊?」公孫珣見狀繼續笑言道。「我手上握有強兵,又有節杖,還是一個跟兗州八竿子打不著的幽州人……你們說,這個道理你們是真不懂,還是跋扈慣了,就不願意往那邊想呢?」

  堂中三人依舊不言,只是死死盯著眼前之人。

  「當然,也不是沒有第三條路。」公孫珣愈發笑道。「現在我就在你家中,你們或許可以拼死一搏,先殺光了我與這八百騎,然後趁著韋鄉援兵未到,倉促四散而逃,去海外,去交州……或許還是能有人活下來的,但兗州數代根基,就不要想了!故此,還是那句話,今日我若不能辟人,便要族人!」

  堂中鴉雀無聲,屋外悶雷滾滾,李氏兄弟俱皆面色慘白而無言。

  片刻後,倒是一直抱懷憨笑的董昭忍不住收起笑意,並僵硬的咽了口口水,惹得眾人齊齊看了過去。

  「盡如君侯所言!」片刻後,從董昭身上收回目光的李乾無奈叩首言道。「三千李氏子弟,即刻隨退之出征,糧秣、器械,河南各地情報也請君侯放心!」

  「如此,」公孫珣終於從座位上起身,向前依次扶起了這三人。「退之便是我同袍了,他之家人,也是我之家人了!」

  李進、李艮各自雙手發抖,李乾則不由苦笑起來。

  隨即,三人告辭而出,說是事關重大,要冒雨準備,而公孫珣卻也沒有多做挽留。

  「哦。」一直到將三人送出以後,公孫珣倒好像才剛剛反應過來一般,卻又看向了身後一人。「公仁,你看如此可還行?你家總不會被他家欺負了吧?」

  董昭也是尷尬苦笑,然後微微躬身以對:「明公之情,屬下沒齒難忘。」

  雷聲隆隆中,公孫珣不由拊掌而笑。

  —————我是能族人的分割線—————

  「太祖伐黃巾至東郡,聞濟陰有士名李進者,素知詩書,乃殫夜而往辟之。李進感其德厚,逢太祖克城勤苦,乃慨然舉族而助。」——《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第二十二章 輕兵取雙城

  上午時分,細雨迷濛,天色卻稱不上昏暗,韋鄉土城處,漢軍正在擊鼓攀城。

  「文琪,前日大雨如潑,昨日和今日雨水也未曾斷過,如今到處泥濘濕滑,此時攻城未必合適吧?」曹操手搭涼棚,撐著馬鞍在馬上直起腰來看了好一會前方戰況,卻又不禁回頭向身後傘蓋下安坐的公孫珣請教了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