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公孫珣依舊不以為意,只是繼續坐在一個小馬紮上喝熱湯吃胡餅,任由董昭在那裡應付……而等到他不慌不忙的吃飽喝足了,方才起身看向了這一撥人。

  「乘氏李氏可有人來?」公孫珣根本沒有拐彎抹角的意思。

  「鄙人李艮,字叔節。」一個二十五六歲,年輕士子模樣的人當即越眾出列,恭敬行禮。「見過君候!」

  「李乾、李進何在?」公孫珣面無表情,凜然問道。「居然沒來嗎?」

  「回稟君候。」這李艮聽著話頭不對,趕緊直接俯身請罪。「君候剛剛來到乘氏,便是縣尊與我等也是臨時得知,家兄與從弟尚不知君候到此!」

  「現在知道了嗎?」公孫珣居高臨下看著此人問道。

  李艮立時汗如雨下,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對方明顯來者不善,而自己長兄本就是聽說有兵馬在城外,以謹慎起見才只讓自己出來探視的。若是按照眼前這位的意思,讓當家人長兄李乾還有負責族中武事的從弟李進一起出來,那要是被對方當場拿下,濟陰李氏豈不是要一朝覆滅?

  然而,面對著一位持節的將軍,此時不答,又待如何呢?不要說當事人李艮,便是一旁的縣令和城中其餘豪右官吏,也都已經兩股戰戰了。

  「果然。」公孫珣見狀不由嘆氣。「定然是你們濟陰李氏素來無德無行,平日間怕也屢有不法之舉,這才心虛難耐,不敢來見我……李艮!」

  「小民在。」滿頭大汗的李艮乾脆利索的跪了下去。

  「我也不為難你。」公孫珣負手而言道。「李乾與李進既然不願意來,我便入城去見他們好了……聽說這城中一半都是你家產業,收拾一下,讓我這趕了一夜路來尋你家的八百騎兵好生歇息一下,也替我收拾一間乾淨房子。」

  這位持節將軍的語氣依舊不善,可驟然聽說對方要帶兵入城去自己家中,李艮此時反而鬆了一口氣……無他,此舉最起碼說明對方並沒有猝然發難的意圖,不然不至於親犯險地!

  沒錯,雖然公孫珣帶了八百騎兵,可在李艮看來,只要這八百兵入了自己家中,那就是入了『險地』,也就沒有了直接動手的餘地!

  當然了,沒有動手餘地不代表不需要繼續尊重這位持節而來的中郎將,雖然有黃巾亂起,可看著眼前的局勢,李氏卻也不覺得就能不尊重漢室全為了,他們也沒準備造反如何的……實際上,看看地圖便知道了,若非是濟陰李氏的立場擺在這裡,怕是從幽州到荊州,黃巾軍上來便能連成一片了!

  至於說,這李氏有沒有在東郡黃巾攻城略地時分出一些族人、親信加入其中,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這一邊公孫珣不管不顧,直接翻身上馬,引兵入城;那一邊李艮趕緊遣人去通報安排,然後卻又親自在前引路;至於城門外的乘氏縣令、吏員、其他豪右,卻也只能目送這些人徑直行事,視他們為無物了。

  進入城內,誠如董昭對公孫珣所言的那般,整個乘氏縣城,恐怕一多半都是李家族人的聚居之地……這還只是城中,城外的田地、莊園恐怕也是一多半都屬於李氏所有。這種級別的豪強之家擺在眼前,真出了事,怕是八百騎兵也不夠用。

  然而,公孫珣確實沒有動手的意思,他看都不看規模龐大的聚居之地,也不理會李氏族人如何招待自己帶來的八百騎兵,反而直接順著李艮的引導,來到一處極為寬闊的院落,並下馬進入其中後堂!

  然而,正當數名精幹中年、青年人物匆匆趕來,恭恭敬敬來到院中以後,公孫珣卻居然沒有召喚這些人的意思,反而直接在後堂榻上躺了下來。

  李艮茫然看著發出了微微鼾聲的這位將軍,又看了看侍立在堂下的兩個掛著印綬的軍官,最後將目光轉向了那個其實很熟悉的黑胖子……但終究也只能無奈退出,和自己兄長一起侍立到了院中。

  就這樣,包括李乾、李艮、李進在內的李氏族中權勢者們立在了院中,董昭立在廊下,關羽與韓當立在了堂內,公孫珣睡在了最裡面的榻上……雖然前兩者偶爾有些交流,但整體而言,情況卻是僵持住了。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昨日晚間尚未看出來,可今日早上八百騎兵來到乘氏縣城外的時候天色就有些陰沉的意思了……如今公孫珣一睡不起,外面居然漸漸的昏暗起來,烏雲密布,儼然有落雨的意思。

  身材高大,且年輕氣盛的李進第一個忍耐不住:「兩位兄長,不如咱們去廊下躲一躲吧?」

  年逾三旬,卻面部線條強硬的李乾仰頭望著烏雲密布的天空,根本理都不理自己族弟的話。

  而看上去文質彬彬,之前在公孫珣面前也挺禮貌的李艮聞言卻張口便罵了回來:「躲個屁,若是能淋一場雨便能躲過此劫,便該讓全族之人一起出來淋雨才對!」

  李進當即憋得面色通紅,只能將腦袋強壓了下去。

  「董君。」罵完了自己從弟,李艮復又盯住了立在廊下的那個矮胖子。「你我是鄉人,何妨透個底,這位好大名聲的白馬將軍不去打黃巾賊,緣何到了我們乘氏,還專門尋到我家?」

  董昭聽得此言,也是趕緊拱手:「叔節兄羞煞我了,我一個千石司馬,在你面前如何敢稱君?」

  李艮似笑非笑。

  「至於說公孫中郎將為何來此處,」董昭見到對方表情不由苦笑。「說來不好意思,倒與我有幾分關礙……前幾日我軍連克白馬、燕縣,然後昨日又圍住了韋鄉,這公孫中郎將知道我是濟陰人,便主動問我,此地方圓百里誰家中英傑最多,勢力最大……你說,貴家的名聲怕也不缺我一張嘴吧,我這也就只好實言以告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