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問題在於,公孫珣心裡比誰都清楚,別看張角現在攻城略地,可實際上他們三兄弟本來就會被迅速關入冀州中部這個籠子裡的;而且,所謂郭勛南下的推進,根本就是在撿張寶後撤過去的漏;至於公孫珣所走的這個路線,現在根本就是『國占區』,除了河內那邊有些馬元義的殘餘部隊在鬧事外,別的地方真的是一馬平川!

  所以,這個計劃根本就是為了讓公孫珣領著幾千騎兵迅速南下,在中央面前露臉,然後在即將進行的軍事部署獲取一席之地!

  不然呢?領著三千騎兵掃蕩張氏三兄弟?還是一路闖入中原,覆滅中原幾十萬黃巾?

  他叫公孫珣,不叫陳慶之!

  那麼如此坑蒙拐騙,難道公孫珣就不怕中樞那些人發覺嗎?

  發覺什麼啊?此時的黃巾軍除了一個張寶在幽州這種力量薄弱的地方被有所準備的公孫珣稍微阻攔了一下外,其餘各處依然是如火如荼……別說是公孫珣所言的太行山東側一線郡國了,朝廷到現在都還在擔憂洛陽是否能被保全呢!

  而就是在這麼一個情況下,朝廷忽然收到了一州刺史和一郡太守聯名送上來的捷報,以及他們毛遂自薦的『小方略』,還有公孫珣那句鏗鏘有力,堪稱忠心表率的『不負天下人』!

  正處於半是不知所措,半是驚慌不定狀態中的朝廷中樞是萬萬沒想到,幽州居然已經打了一個如此大的勝仗,並穩定住了局勢。更沒想到,彼處已經有如此忠臣良將,不顧個人得失,毛遂自薦了!

  於是乎,天子大喜過望,直接批准了這個方案不說,還要求公孫珣在『打通』太行通道以後,立即入洛匯報河北情況,並參與後期的軍事方略。

  當然了,大漢朝上百郡國,不差公孫珣和郭勛兩個忠臣良將。到了這個時候,隨著帝國中樞的漸漸醒悟,洛陽也已經變得格外熱鬧了起來,天子、宦官、外戚、黨人、公族、邊將……在黃巾軍看似要掀翻一切的力量面前,紛紛有所動作。

  公孫太守和郭刺史的舉動不過是個開胃菜而已。

  實際上,就在這二人的奏疏到達並得到回覆的第二日,天子就做出了一個自黃巾軍起事以來,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型軍政舉措——任命何進為大將軍封慎侯,並讓其總攬左右羽林軍、五營營士屯駐在都亭,然後修理庫藏器械,鎮守京師!同時,設置函谷、太谷、廣成、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八關都尉,防護洛陽!

  這個任命,足以改變一切。

  「天子愈發不耐了!」

  「那又如何呢?」

  「皇長子未到十歲,便有大將軍了。」

  「這個要看時事的,如今黃巾賊如此勢大,確需有所倚重和打算。」

  「可若如此而論的話,朝局卻要再生亂像了……最近頗有人諫議天子開放黨錮,黨人、外戚、閹宦……宛如車輪翻轉一般。」

  「走一步看一步吧!如今之念,萬事以平定黃巾賊為上!」

  傍晚時分,南宮宮牆下,鬚髮皆白的楊賜和劉寬緩步而行,而侍從、屬吏們則遠遠落在後面。二人中,後者依舊隨和,可前者眉眼中卻也已經沒有了往年間的那種凜然之氣。

  「說起平賊,之前天子問我誰堪為將?我還一時茫然。」楊賜嘆氣道。「卻是忘了你這個學生。」

  「這有何妨?」劉寬不以為意道。「如今也無須你我來舉薦了……」

  楊賜一時無言,卻又不禁搖頭:「文繞公,我今日尋你,乃是心中有一言不知當問不當問?」

  「你我之間何至於此?」劉寬駐足在宮牆之下,從容依舊。「便是以往還要繞些花花腸子,如今國事如此,你我也如此,又有什麼可遮掩的呢?」

  「也好。」楊賜也駐足而言。「如今朝中都知道要定軍略,選將才,故此我今日下午專門去了東閣調閱了一些檔案,主要是想查一下幽并涼等邊郡世族子弟如今的情形……」

  「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了。」劉寬難得展露笑顏。「你是否是想問,為何如今年輕一些的邊郡世族子弟多為我的弟子……對否?」

  楊賜微微點頭:「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是被文繞公你給驚到了,幽州公孫氏的四兄弟,并州王氏的王邑,西涼傅氏的傅燮,現在冒頭的年輕將門子弟幾乎全在文繞公門下。馬上將要平叛了,這些人全都是骨幹之才,如那個公孫珣怕是還能擔當一面也說不定,難道文繞公你早就猜到天下有今日嗎?」

  劉寬緩緩搖頭:「若是早知有今日,何至於如今手足無措,心灰意冷呢?」

  「那是?」

  「乃是當日見曹節、王甫借張奐之手殺大將軍竇武,心有所感,又見你那位過世的親家袁周陽(袁逢)趁著揚州平亂收攏臧旻等武事幹才,這才起了心思,專心聚集了一些尚在弱冠的邊郡子弟,想要為日後事做打算,卻不料竟然先逢此亂。」

  楊賜怔立片刻,卻又更加感慨起來:「如此倒也不錯了!想當日文繞公你收這些學生的時候,大家都說你是自掉身價,又說你濫傳經文……可如今看來,倒還是你與袁周陽更高明一些。」

  劉寬再度搖頭:「如今這個局面,難道該為此感到自矜嗎?」

  楊賜也是黯然無言……話說,都是見慣風浪的老臣,他楊賜又怎麼可能不曉得劉寬的意思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