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呂范立即放棄了幻想,卻是讓對方趕緊去休息……實際上,這個義從在雁門追隨公孫珣之前便是當地邊軍的斥候,向來是這方面的行家,呂子衡也是一開始就從骨子裡相信了對方的判斷。

  只是,這個數字依然有些讓人吃驚和緊張。

  「叔治,城中現在有多少可用之兵?」人一走,主位上的公孫珣就立即握著筆轉而看向了另一邊一直沒說話的王修。

  王修捧著一卷文書,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回覆道:「這要看君侯是想守還是想攻了?」

  「守能有多少兵?」

  「若守的話,城中現在就有四五千人手,緊急時刻,招募世家子、良家子,再動員城中青壯話,可有萬餘人手!」王修稍一思索便給出了一個確切答案。

  「換言之。」公孫珣微微點頭道。「單以守城論,大概是無憂了?」

  「不錯。」

  「那我要是想出城野戰迎敵呢?」公孫珣繼續問道。「能有多少兵?」

  「算上之前臨時招募的遊俠、擴充的郡卒,現在是三百義從,一千兩百騎卒,一千六百郡卒……」

  「三千兵馬?」

  「沒有!」王修當即修正道。「之前罰做城旦、司寇的壯丁也有千餘人,這些人可以協助守城,卻需要人看顧。而且,入城百姓也有兩三萬,這麼多人,其中必然有太平道信眾,也需要人看管、震懾。」話到此處,王叔治坦誠言道。「君侯若此時出戰,以此城安穩為念,怕是只能帶那一千五百騎兵……」

  「若是從城中臨時再加招募又如何?」公孫珣依然沒有放棄。

  「需要時日。」王叔治正色答道。「糧食、布帛是充足的,鑄鐵、木材也是夠的,但做成軍械、軍服、旗幟全都需要時日,沒有軍械,又如何出戰?」

  公孫珣無言以對。

  「若是在中山就好了!」就在這時,許久沒有吭聲的呂范此時忽然泄氣的插了句嘴。

  堂中三人,外加門內侍立的韓當,全都一時沉默。

  話說,眼前這個局面便是公孫珣忽然從中山換到涿郡所導致的必然惡果了!

  在中山,他辛苦三年,不僅囤積了大量軍備物資,設置了完備防線,而更重要的一點,他還打著治安的旗號,以所謂什伍之法,在郡中編練了一個多達五六千人的『治安』軍。

  這是一個充斥著當地豪強子弟和良家子,然後有組織的根植於中山各城縣、鄉里的半職業軍事隊伍,完全可以在亂起之後迅速動員起來,並擴充為一個一萬人以上的職業軍隊……若真還在中山,那便是有更大規模的太平道來寇,不敢說立即反撲,可禦敵於國境之外公孫珣還是很有信心的。

  哪像現在?

  當然了,以六十天的任期而言,公孫珣其實也已經做到了極致,他最起碼盡全力將范陽和涿縣這兩個郡中大城給做到了守城有餘……而且耗下去的話,也應該能夠積攢力量反撲出去。

  但還是那句話,若是在中山……此時早就打出去了!何至於只能枯坐城中,任人兵臨城下?!

  不過,四人的這種憋屈,隨著婁子伯慌慌張張從外面進來以後,很快就消失不見了。

  「君侯!義公、子衡、叔治,黃巾軍的兵力你們知道了嗎?」滿頭大汗的婁子伯甫一入門便慌裡慌張的問道。「我在門口遇到信使,見他辛苦便先讓他去休息了,若你們還不知道我便代他說明……」

  「已經知道了。」呂范無奈嘆氣道。「兩萬五千人以上,自廣陽越境,直奔我們涿縣而來……」

  婁圭怔了一下,然後趕緊搖頭:「不是這個,這個我還不知道……是審正南那邊派人傳訊,說冀州那邊張寶親自提大軍五萬北上,儼然是往范陽去了!」

  堂下其餘四人齊齊愕然。

  「廣陽居然也有兩三萬黃巾軍嗎?而且沖我們這裡來了?」停了半響,還是婁子伯自己忍耐不住,連連追問求證。「這應該是受了張寶的軍令,前來擋住我們的意思吧?」

  無人應他,畢竟這個問題不問自明。

  實際上,許久之後呂范方才鐵青著臉難打破了沉默:「到底哪裡來的這麼多賊兵?!」

  「問的好啊!」公孫珣不怒反笑,卻是將手中毛筆擲於桌上,然後緩緩靠在了身後太尉椅椅背之上。

  黃巾軍哪裡來的這麼多『兵』呢?

  叛亂前,廣陽郡那裡不過只有太平道一個大方,一開始起事時也就是小一萬人的樣子,但區區數日後轉向涿郡這裡時卻陡然變成了兩三萬人不止……當然不止,他們可是打下了廣陽郡數座城以後才過來的,那裡必然有留守。

  而張寶固然是什麼地公將軍,但冀州黃巾軍目前的主攻方向必然是南面魏郡那邊,北面幽州註定只是一個偏師而已,怎麼就能在旬日間變出五萬人出來呢?!

  答案很簡單,說到底,天下欲反久矣!最起碼河北腹地這裡是如此!

  政治**、土地兼併、天災**,官府、諸侯王、宦官、世族、豪強,層層盤剝,處處吸血,平民無立錐之地,不反是死,反了也是死,為什麼不跟著太平道一起反?!

  還有那些豪強,一邊作威作福、肆意妄為,以至滋養野心,一邊又無上升渠道,求不得名、當不成官,對漢室憤恨難平……那他們為何不能腦子一抽跟著張氏兄弟賭上一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