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此這還不如剃頭呢!」盧植長子哪裡有半點乃父的風采,幾乎是醜態畢露。「師弟、君侯、府君……你就看在我父的面上饒了我吧!我斷然不敢與你家安利號爭利了,我以為你家是真的要撤走,才忍不住收攏這些游商的。而我這些年積攢下來的財貨,俱是家中平日裡守法所得,是辛苦賺來的……」

  「師兄這就讓我很難辦了啊!」公孫珣扭頭看了眼立在一旁冷眼旁觀的郭勛,再看向牆頭自己這位師兄時語氣也變得無可奈何起來。「你看,我為人門生,總不能當眾砸了自家老師家的大門吧?你到底準備這麼下去多久啊?熬一夜嗎?!」

  未待那盧植長子回復,郭勛也是嘆了口氣,便上前一步與公孫珣正色交涉起來。

  須臾後,公孫珣轉身離開此處,然後接管了場面的郭刺史便下令手下州吏攻打盧宅,將那位哭哭啼啼的盧氏子給當眾揪了出來!

  一日間而已,范陽城便徹底翻了天。

  郭勛拿下盧氏長子,回到縣寺前,自然有州吏接手去細細審問,而他本人則滿懷心思,又去尋那公孫珣了。

  走不過兩步,剛來到縣寺門內,卻正見到對方負手立在彼處,與那名捧刀的九尺大漢在燈火下說一些莫名胡話:「雲長若是用不慣此刀,便還是用長矛好了,戰陣之上生死搏殺豈能小覷?」

  而那紅臉大漢也是依舊從容:「君侯之意我是明白的,只是此刀雖然奇怪,卻勝在千錘百鍊,削鐵如泥,堪稱神兵……到了戰陣之上,或許反而有奇效!而且,此刀極重,平日裡用來鍛鍊臂力,也遠勝石鎖。」

  「既如此,便依舊用長矛,再專門尋一人為你戰陣負刀,以便臨時更換兵器。」公孫珣倒是細緻。

  「這倒是個法子。」那紅臉大漢微微感嘆。「我本就身重,數月便要廢一馬,若是再加上此刀八十二斤,怕是要一月一匹馬了!」

  「那就在今日罰的這些城旦、司寇中尋一個體壯的,赦免了他的罪過,專與你捧刀。」公孫珣不以為意道,卻方才回頭看向了來人。「方伯為何姍姍來遲啊?」

  見到一州刺史要與本郡太守說話,自那名九尺大漢往下,一眾人各自告退,其餘往來州郡縣吏,也是紛紛繞開大門這一側,各自小心出入,然後依舊忙碌起來。

  「我為何來遲,公孫府君不知道嗎?」郭勛見到眾人避讓開來,也是一時嘆氣,卻又拱手賠禮。「且不說其他,之前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誤會了府君,還望公孫府君見諒。」

  「方伯秉公執法,我佩服還來不及,又哪裡會不滿呢?」公孫珣不以為意道。「只是不願清名受損,所以清早時才做下那般事情,倒是讓方伯見笑了……還有,你我世交,方伯年長,喚我名字便可。」

  郭勛欲言又止。

  公孫珣依舊心不在焉。

  「既如此,文琪。」郭勛無奈言道。「我且問你,你刑罰是不是重了一些?我聽州吏與我說,城中遊俠無賴,無論罪責,俱被你罰為城旦;商賈富戶,俱被你抄家下獄……一個不從,便說人家要謀反,而且剛才來的路上我才知道為何那盧公之子會如此驚恐,你居然已經因為別人反抗,而殺了七八十人嗎?」

  「七八十人算什麼啊?」公孫珣一聲嘆氣,眼睛卻是飄忽不定起來。「哪年大疫,哪年流民騷動不死個成千上萬?而且我身處嫌疑,連方伯都以為我跟這些人有所關聯,若不能下重手,如何自證清白呢?便是退一萬步說,我堂堂一郡太守,甫一上任便朝令夕改的話,豈不是要被人恥笑?」

  郭勛一時默然,許久方才開口言道:「那如盧氏還有這些豪族呢?你準備如何處置?」

  「交出家中大部錢糧、徒附、奴僕,可免刑罰。」公孫珣坦然言道。「涿郡是大郡,這些豪族、世族在各處多有牽扯,還是要留幾分體面的。」

  「文琪。」郭勛正色道。「你要這麼多糧食、布帛、錢物到底要做什麼?而且這麼多城旦、司寇,未免過了些吧?」

  「郭公想多了。」公孫珣依舊幽幽答道。「錢糧嘛,用來賑濟周邊鄉野貧民,總是不怕多的。至於這麼多城旦、司寇……過了年,等到春日、夏日,朝中必然還會大赦天下的,屆時開釋了便是……而趁著這個機會,整修一下本郡各城城防又如何呢?譬如這范陽城,乃是幽州門戶,向來是巍然大城,卻年久失修。」

  「這倒也是!」郭勛面露恍然。

  「我將往涿縣,這范陽便勞煩郭公在此駐守兩月如何?」公孫珣繼續言道。「一來看管這麼多城旦、司寇,需要得力之人;二來整修城池也是件大事,我多留一些財貨、糧食與郭公……反正春耕不過,郭公總不好去巡視州郡吧?」

  「話雖如此,你莫不是不想與我同城而居?」郭勛微微蹙眉。「這才讓我來范陽?」

  「也有幾分這個意思。」公孫珣眼皮都沒眨一下。「我行事向來雷厲風行,若是與郭公共居在涿縣,怕是你我皆有關礙……與其相爭相礙,不如就勢分開一段時日,反正范陽這裡也確實需要有人坐鎮嘛,也不耽誤郭公處理州中事物。」

  郭勛思來想去,倒是直接頷首……對方甫一上任便出了這種事情,他也不想繼續和對方鬧太僵,而且關鍵正如對方所言,范陽這裡處置了這麼多人,還要整修城池,也確實讓人放心不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