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極對的策略!」關羽毫不猶豫的稱讚道。「就該如此處置才對……可為何不見動靜?」

  「不知道。」公孫珣攤手言道。「反正當日主政者尚書令曹公自知天命將至,處處與人為善,便是素來不對付的楊公也未有阻礙,甚至聯名上奏。故此,奏疏必然是送到了北宮的……至於天子為什麼沒有採納,又或者到底有沒有見到奏疏,那就是後來的事情了。但無論如何,中樞那裡三公與尚書台當時真的是盡職盡責了。」

  關羽一時默然,他當日也隨在洛中,哪裡不知道那曹節是馮夫人的外族……此言怕是真的了。

  「還有今年夏日河北那場大疫。」公孫珣繼續言道。「雲長或許知道我們在中山填埋污水,撲殺蚊蟲,隔絕疫病;也知道張角在南面繼續憑著符水蠱惑人心,愈發做大……

  「這一次他還有了經驗,所取者俱是精壯,鉅鹿周邊如今儼然已經只知有太平道而不知有官府了!」關羽忍不住插嘴言道。「如此下去是要出大事的。」

  「不錯,但云長你可曾知道,這一次,朝中有識之士也一如既往的拼盡全力意圖處置此輩?」

  「願聞其詳。」關羽的面色愈發嚴肅。

  「此次領頭的乃是我當日在尚書台的上司劉陶劉尚書。」公孫珣循循介紹道。「劉尚書是宗室重臣,又主管尚書台中都官曹多年,此事本該是他分內之事,而他此番上書更是直言張角要反!」

  「想來這一次是曹節病逝後趙忠、張讓獨攬朝綱,二人一個狹隘,一個貪財,一起遮蔽了天子?」關羽忍不住插嘴言道。

  「非也。」公孫珣嘴角冷笑不止。「趙忠為人狹隘,又與劉尚書向來有齷齪,所以據我所知,他當時確實以大長秋、黃門監之名試圖遮蔽這封奏疏。然而,被復起為太尉的我師劉公卻突然摻了一手,劉師以太尉之名與劉尚書聯名上奏……故此,天子本人是親眼見到了奏疏的,還細細閱覽了一番。而天子看完奏疏後,卻避開劉師,只將劉尚書招到御前,以中都官曹格外辛苦為名當場去了劉尚書的尚書職務,還額外賜了加官,讓他去修《春秋經義》去了!至於張角與太平道,也就不了了之了。」

  關羽雙眉倒豎,卻不知該做何言語!

  「劉尚書是個忠臣。」公孫珣幽幽嘆道。「天下人都知道的……」

  「天子到底是何意?」關羽著實忍耐不住。「天下人皆知劉公是忠臣,他難道不知道嗎?」

  「若不知道,天子為何還要如此周轉一番,好言好語的卸了劉尚書的職司呢?」公孫珣愈發感嘆道。「依我看,天子只是嫌麻煩而已,什麼這個那個的,扯開了全是大麻煩,不如將就著過便是!就拿去年幾件大事而言,三公按照慣例清理吏治,一時罷免數百人,士人與閹宦為此爭扯不休,他卻將罷免之人全都加議郎銜留在洛中;檀石槐一朝身死,西部鮮卑就地反叛,北地太守皇甫嵩求復河西,他卻置之不理,反而在西園開宮市、做買賣;也就是巴郡蠻族反叛時他認真了一些,可一旦平叛,卻又依舊拋之腦後,轉而大修洛陽……不過,聽人說洛陽修的確實不錯,都有撒水車了。」

  關羽嘆氣道:「君侯之意,莫非是說天子才是該認真反省之人……若他再不振作,就將有星星之火,燒起大亂嗎?」

  「非也!」公孫珣起身負手搖頭道。「上個月,王道人從安利號那邊傳信說,張角的愛徒,大方渠帥馬元義將起身往荊州、揚州收攏當地青壯十萬,準備歸河北而居;而鉅鹿當地,信眾、豪強所贈的糧草、布帛也已經堆積如山,此時旗幟、兵器或許都已經開始製作……雲長,大亂就在眼前,不需要天子振作了!只希望此事之後他能有所反省。」

  關羽肅容而立。

  「對了。」公孫珣復又回首道。「去年我母親贈與雲長你的那把『冷艷鋸』如今可曾用順手了嗎?」

  「順不順手都無妨,為國殺賊,義不容辭!」關羽躬身而拜,

  公孫珣點點頭,徑直出門去了。

  門外,胡夫人攬著才三歲的孩子勉力躬身一禮,公孫珣復又摸了摸這個喚做關平的男孩腦袋,這才昂然而出。

  話說,樊輿亭是幽州門戶,更是天下名亭,向來和涿郡的另一個代表了幽州腹心之地的督亢亭並稱,因此規制也不比尋常亭舍,公孫珣見過唯一一個尚未安歇的關羽,然後出得門來,卻沒有去安睡,反而是繼續立在廣闊的亭舍院中遙望頭頂星辰……然而,冬春之間,哪裡有什麼星象可言呢?

  房舍中的姬妾等了許久,但許久不見自家郎君蹤影,最終是各自帶著孩子,或者獨自安歇下了。

  而不知是等了多久,亭舍外面卻忽然傳來一陣馬蹄聲響,而臨到近前後卻又消失不見,儼然是害怕驚擾,然後下馬步行的緣故。

  最後,隨著一陣窸窣低語之聲,卻居然是數十人簇擁著韓當回來了。

  「辛苦義公了。」公孫珣先是安撫了其餘幾十名騎士,然後才獨自與韓當交談。

  「無妨,倒是勞動君侯如此辛苦等候。」四下無人,韓當便趕緊回報。「不過君侯放心,中山的首尾都已經處置完畢,便是盧奴(中山郡治)公學的學子們都已經讓他們各自回家了……」

  「這就好。」公孫珣笑道。「著實辛苦義公,我急著來涿郡上任掌握局勢,中山那邊不免倉促了一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