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范愈發無奈。

  「算了,多想無益。」話說,這位冀州方伯終究算是半個智者,而且尤其擅長分辨利弊所在,所以,轉了許久之後,他還是忽然停下了腳步。「我兒……」

  「父親。」聽了半天埋怨的劉范趕緊上前。

  「張氏兄弟既然想要殺我,就一定要除掉才行!」劉焉死死捏著自己鬍鬚言道。「你去備一份文書,用州中名義……」

  「這萬一激起變亂?!」劉范嚇了一大跳。「真要冒這個險?」

  「聽我說完。」劉焉一邊拽著鬍子一邊狠狠瞪了自家兒子一眼。「等到公孫珣來到鄴城城北以後,屆時便讓呂布這個公孫珣自己推薦的州從事私下去送這份文書,而等公孫珣那邊受了文書、領著人馬一動身,當晚我們便將呂布這廝給抓起來,說他私盜我的官印……」

  劉范目瞪口呆。

  「對了。」劉焉忽然又輕聲言道。「呂布這個蠻子武力不賴,須防生事,這幾日多與他一些金銀女子麻痹於他,當日也要先灌醉了、綁住了再說。」

  劉范張目結舌許久,方才輕輕點了下頭。

  「張角那裡依舊正常嗎?」同一時刻,數十里外的邯鄲城內,坐滿了心腹的私宅後堂上,公孫珣實在是忍不住重複問了第三遍這句話。

  「確實正常。」韓當也是第三次正色回復道。「君侯放心,我向你保證,大陸澤的黃巾力士沒有絲毫動向,張角三兄弟也是一如既往……只不過他們三人偶爾會分散行事而已,卻也摸清了行動規律。」

  「既如此。」公孫珣掃視了屋內眾人一眼,卻是不由嘆了口氣。「我有兩件事要說與諸位聽……」

  眾人俱皆無聲。

  「其一,用不了幾日,或許我便要往洛陽受兩千石之任。」

  除了婁子伯,眾人大多為之一振。

  「其二,太平道行事詭譎,反意昭彰,更有刺殺方伯之實……故此我與方伯有約,若我過鄴城前他有明文公文到我處,那我便回身誅殺張氏兄弟,以正法度!」

  除了婁子伯與關雲長,堂中眾人大多為之一滯。

  —————我是繼續努力的分割線—————

  「劉君郎才堪勉強,器非英傑,圖射僥倖,不足為慮。」——《舊燕書》.三劉列傳

  PS:本月還有47k……

  新書群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第三十五章 我獨向南行(2合1,大家中秋快樂!)

  二月初的時候,中樞的命令果然就到達邯鄲了,無慮亭侯公孫珣典任地方,勸學而興教化,築渠而墾良田,掛議郎銜,入朝論功。

  無論如何都要入朝的。

  因為拋開三公不提的話,兩千石便意味著一個大漢官員在官階上走到頭了,比兩千石、兩千石、中兩千石、真兩千石都是兩千石,本質意義上是同一階層,而三公則是需要年紀、德行以及經學成就的。所以無論如何,組織考察也好,給天子交個買官錢就得回身也罷,都得走這一遭的。

  趙國各路權貴聽說此事,自然紛紛來賀!

  能不賀嗎?一個邊郡世族出身的小子,二十五歲就要成為兩千石,成為這年頭『以郡為國』風氣下大家公認的『一國之主』,關鍵是這個兩千石還不是邊郡職務……如此,確實很了不起了。

  當然了,這些人在看待這件事情時註定有著自己的局限性,他們內心所想或者私下所探討的,大概就是遼西公孫氏會不會因為公孫珣的異軍突起而有所突破,成為一個真正的頂尖世族?又或者說公孫珣的個人上限在哪裡,是最終越過宦官、外戚、士人之間的旋渦真正有所成就,還是如諸多能臣幹吏一般,毫無價值的在某一天死在這種政治輾軋中?

  講實話,公孫珣都懶得理會這些……畢竟毫無意義不是嗎?

  但是,這不代表公孫珣心情就多麼愉悅,哪怕他早就盼著這一天到來了。

  這種並不怎麼愉悅的情緒,並不是因為很快就要對付張角而緊張。作為一名戰鬥經驗豐富,甚至可以說從小就是作為邊郡軍事貴族子弟而進行培養的人而言,這件事情既然已經定下了計劃,那就沒必要多想,到時候還是要拼刀子的。

  實際上,這種黯然的情緒來源於公孫珣對自己在趙國任上成就的惋惜,或者說是當日在河堤上對築堤民工感慨的放大版……直白的說吧,一想到無論是初顯規模的邯鄲公學還是霞堤築成後開墾的良田,以及辛苦清查出的隱匿戶口,甚至還有剛剛掃蕩清理一空的太行山,都有可能在即將到來的戰亂中變得毫無價值,公孫珣心裡就有些不是滋味。

  這些東西是他辛辛苦苦所為,雖然一開始就是存著功利目的,就是為了升官,為了鍛鍊,為了讓人注意到他的行政才能,為了在河北平原上凸顯自己『治亂之能』……可是事到臨頭,一想到這些辛苦都要荒廢,又有幾個人能無動於衷呢?更不要說這裡面還不止是他一個人的辛苦,如此放任不管,對其餘人就公平嗎?

  可是,又怎麼管呢?

  「諸位!」

  作為舉行踐行宴會的臨時場地,邯鄲公學寬闊的前院中此時已經滿滿騰騰的坐了何止百餘人,但高居首位的卻只能是今天的主角公孫珣了。「承蒙諸位前來踐行,本該是置酒高歌,慷慨而去的,但有些話若不能明白的交代出來,怕是諸位與我都難安心,對不對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