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珣不由一聲嗤笑,卻是忽然上前扶起了對方父子:「開個玩笑而已,魏公如何就當真了?魏氏在趙國的德行我早就清楚,兩位魏公的大名我更是在洛陽時便有所耳聞……」

  魏暢茫然起身,依舊是目瞪口呆,而魏松則是氣喘連連,汗流浹背,好像又爬了一遍山一樣。

  說實話,這魏松是真怕了,也是真後悔了……你說,他一個宗族老小都在本地的人,怎麼就想著趟這種渾水,跟一個有著屠城滅國、殺人滅族履歷的邊郡武夫來交涉呢?按照之前他兄長信中所言,眼前這人是真的膽大包天,不是假的。

  你說,當時他怎麼被那群人給攛掇的抹不開面子,然後飄飄然的點頭應下了呢?

  說到底,對方再張狂,也不過是一任縣令而已,而且掛著紫綬金印縣令也是這天底下獨一份……人家乾的再出格,最多最多,按照自己兄長所言,忍個兩年便可。等此人過了二十五歲,成為兩千石走人,萬事也就都過去了。

  到時候,天還是那麼藍,這趙國的風景還是那麼美,自己也可以來這馬服山中長嘯的,對不對?

  「魏公啊。」公孫珣扔下魏暢,專心扶著魏松言正色道。「不是我這人天生願意做酷吏之舉,然後留下殘虐的名聲,而是這邯鄲的情形逼得我不得不嚴肅綱紀……魏公知道我剛才在看什麼地理嗎?」

  魏松張口欲言,卻又覺得胸口依舊心跳不止,然後血氣上翻,也是不敢再多嘴。

  「不瞞魏公,我停在此處,乃是在看這趙國的三層分線。」公孫珣宛如沒事人一般,就在這坡上攬著對方的胳膊,對著周邊景色指點了起來。「魏公請看……你們趙國雖然是南北走向的長條狀,可從地理上來看,卻是自西向東在高低上呈階梯狀。」

  魏松總算緩過勁來,微微點了下頭……對方所言確實是大實話。

  「五座縣城,俱在最東側,乃是平原之地,而且水系豐富,不說都是邯鄲南面畝產三石的美田那般,但有水利之處,也都差不離的。」公孫珣繼續拽著對方轉向西面言道。「然後中間,也就是從馬服山往西,乃是山丘縱橫之地,此地百姓大多躲在山谷臨河出散居,便是用心耕種,一畝田不過兩石粟而已,日子只能是勉強度日,卻還要遭受到官吏、豪強的盤剝,以及盜匪的襲擾……」

  「何來盜匪?」身後的魏暢一時沒能忍住。「我等在家中並未聽過邯鄲還有盜匪之說啊?」

  「這就要再往西看了,」公孫珣不以為意道。「過了山丘地形,再往西進入太行山嶺,綿延數百里,這個號為黑山,那個號為紫山的,裡面到處都是流民聚居之處,他們或是在家中受不了欺壓盤剝,或是為了躲避官府徭役徵收,便棄了家業,據山野而居,半匪半民,宛如野人……正所謂,『苛政猛於虎也』,魏公德高如此,怎麼可能會不明白這裡面的道理呢?」

  魏松面色半青半紅,勉力尷尬言道:「我幼年遊學,然後宦遊十餘載,自打卸任後便長居在邯鄲城南富庶之地,確實不知道此處百姓之艱難,不過我在魯國為相,彼處挨著泰山,也是頗有相似之處,『苛政猛於虎』之言反而恰好出於彼……」

  「魏公啊!」公孫珣聽得不耐,便直接打斷對方言道。「依我來看,你們趙國的某些豪強大戶的主事之人,還有郡縣吏員,其實個個該殺。而說到滅族,每家都滅大概是有些殘暴,但什麼據街設壘的申氏,滅了也就滅了,輪不到人家往你家門口一跪,然後你們魏氏便跟著兔死狐悲物傷其類!」

  魏松當即不敢再言……話到此處,他哪裡還不曉得,那邯鄲城內外的事情,早就被這個年輕的縣君洞悉,自己此行能夠這麼快撞上來,說不定是人家早有準備,專門候在這裡呢。

  「不過,魏公既然來了,我自然是要與你一個面子的。」公孫珣到此時方才鬆開手言道。「那些人不是在魏公家中嗎?還請以我的名義在你家中設個宴,將那些請託與你的諸位,還有在城中觀望的諸位朝廷命官,還有閉門不納的李氏,以及此次沒有跟著那群人走的秦氏……總之便是邯鄲城內外所有頭面人物,全都請過去。屆時,還請魏公出面說和一下,只要他們願意當面給我認錯,然後各族能保證謹守法度,郡吏們再讓出郡中所有顯職,我就既往不咎,饒他們一條命也是無妨的。」

  魏松思索良久,終究是氣勢已泄,居然緩緩點頭。

  「這不就成了嗎?」公孫珣當即大笑。「魏公德高,此去必然能為我說動這些趙國豪傑……不如,且乘我的車子回去?我稍作準備,便去魏公家中一會?」

  魏松不敢不應。

  然而,扶著自己兒子往山下走了幾步,魏松忽然又回頭正色詢問:「君候,若是我盡力遊說,他們依然不應,屆時鋌而走險又如何?」

  「魏公說呢?」公孫珣昂然反問。

  魏松嘆了口氣,繼續扶著自己兒子往下走,又走了幾步,又是忽然回頭:「其實,據家兄所言,君侯任此縣令不過是權宜之計,為兩千石也是遲早之事,甚至中樞諸公也多有為君侯不平的……既如此……」

  「魏公到底要說什麼?」公孫珣不以為然的打斷對方。

  「老朽的意思是,既然君侯沒有功業之累,何妨緩緩行政?」魏松滿臉疑惑的問道。「便是要處置這些人,便是要取國中職權,也不必如此惶急吧?慢慢行事,總是不至於落得一個酷吏之名的,有了這種名聲,屆時想要入朝為公卿,便顯得艱難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