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修微微頷首,後退一步,卻是一言不發。

  而就在此時,那王修身側的魏越、楊開、牽招三人忽然從容上前,一人一個,宛如拎小雞子一般,將這三兄弟給擒拿在手中。

  周邊賓客徒附目瞪口呆,卻又聞得王修一聲冷喝:「還等什麼,抗法拘捕,臨街持械設壘,直接殺了!」

  不等三兄弟和那些賓客反應過來,得了命令的魏越三人徑直抽刀,也是如殺小雞子一般將這依舊茫然的三兄弟給剁了腦袋。

  此時,街上一聲發喊,候在外面的義從們也是一擁而入,那些賓客、徒附眼看著主心骨死的乾脆利索,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居然紛紛繳械投降。

  而這時,那趙國功曹掾申蒙,也是一臉痴呆模樣被人從屋內拎了出來。

  「申功曹!」王修根本不看地上血跡,只是立在院中冷冷質問這個鬚髮斑白的老頭。「我問你一事,三年前縣中戶曹來你家收算錢,你不願意繳納,還對他言可以高估左右鄰里財產替你繳納,他說不夠,你便教他更改帳簿,甚至於估鄰人一陶瓮值三千錢,當納錢三百六十……可有此事?!」

  老頭茫然不應,也不看地上自己三子的血跡,只是被對面樓縫間的一絲午後陽光所吸引,微微張口抬頭。

  「這是怎麼了?」王叔治當即無言。

  「老鈍(老年痴呆)了!」一旁的牽招看了一眼,便知道了真相。「應該就是這一兩年間的事情……然後申家兄弟貪戀國中功曹之權,再加上國相不辦公,便隱瞞了此事。」

  王修愈發憤然,卻是攥緊了拳頭,然後順著這個痴呆老頭的目光看向了對面樓上。

  話說,對面樓上眾多圍觀之人,一直到現在都還沒緩過勁來,此時被那王專屬一看,倒是個個渾身冰涼,驚醒了過來。

  「速速去求人!」有人不顧體面大聲喊出。「不拘是誰,都要去求,再去一起把無慮候請回來交涉,不然你我性命不保!」

  ———————我是性命不保的分割線———————

  「……起而拜之。翌日,太祖復加其專署縣務,自行縣於邯鄲西北。時邯鄲多狡吏,有申氏為趙國功曹掾,漸老鈍,當辭,其子三人,恃其宗族強橫,又貪功曹位著,乃匿其父於家,呼吏民至其家中為公務,私自用印。修整備縣務,縣吏以苟且事言至於申氏,修遣左右拿其歸案,申氏大警,乃臨街自為營塹,不肯應發調。脩獨將三騎逕入其門,斬其兄弟,左右賓客驚愕莫敢動。脩撫慰其餘,由是一城肅然。太祖歸而嘆:『邯鄲為政,賴修以成之。』」——《新燕書》.卷七十一,列傳二十一

  PS:尷尬,解釋一下,昨天是這樣的,碼字……睡著了,然後12點以後有同學私聊我,醒了……然後繼續碼字,卻發現卡文卡的厲害……查了不下數十篇漢末鄉里豪強的論文,越看越無奈……越看越不知道怎麼寫。

  講實話,雖然現在碼出來了,而且還債了,但我覺得前半章花了大量心思查資料後寫的鄉里情節,你們也未必喜歡。但是這些枯燥內容必須要寫,不寫就使得這一卷失去了存在意義。

  無奈……不過總算還債了。

  第八章 妄妄山中言

  這些郡吏們和大戶豪強們……或者本來就是一群人,一開始找的其實是郎中令趙平。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慌了手腳的他們第一反應就是這位了,而且他們這些人本來就跟趙平不清不楚。

  然而,這位被寄予厚望的趙郎中令卻干下了一件讓邯鄲城內外人人側目的事情——就在王修宰了那申氏三兄弟的當晚,他居然就將第一個來尋他請託的人,也就是國中戶曹掾魯斌了,連著禮金一起,『檢舉』到了邯鄲縣寺里!

  人證物證俱在,這魯斌意圖賄賂朝廷命官,甚至還想離間趙王與無慮候……這罪責肯定是沒得跑了。

  而王修也不客氣,先扒了褲子打一頓,便直接扔到了獄中,準備讓公孫珣回來再處置。

  這下子,邯鄲城中的那些人也是個個崩潰……他們不曉得是該為自己當時去的慢而慶幸呢,還是該為如今邯鄲城愈發暗無天日而哀嘆?

  當然了,人嘛,求生欲比較強的時候總是能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第二日,王、張、魯三族便糾集了七八家所謂其餘的大戶,又帶著因為老年痴呆而免於逮捕的國中功曹掾申蒙,然後依次去拜訪了李氏、邯鄲氏、魏氏。

  王叔治只是按部就班的整理自己的縣務,根本沒有理會這些人的動作。

  不過饒是如此,李氏也直接閉門不納,邯鄲氏則招待了這些人,並派出了自家組族長和這些人一起,去拜訪了在城南莊園中講學的魏氏當家人,前魯國相魏松。

  光天化日之下,當著自己學生和圍觀鄉人的面,魏松實在是耐不住這麼多同郡之人的哀求請託,於是便應許下來,先是讓這些人都在自家莊園內安頓,然後也不去尋城中的王修說理,只是讓自己兒子魏暢親自駕了一輛輜車,載著他往邯鄲西北去尋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公孫珣去了。

  而僅僅是走了一日,前光祿卿之子,現尚書僕射之弟,故魯國相魏松,就在距離並不遠的邯鄲城西北馬服山中找到了無慮亭侯,邯鄲令公孫珣。

  當時,公孫珣當時正在一處山坡上,負手觀景,長嘯如嘆。

  「君候倒是好雅興!」魏松在自己兒子魏暢的攙扶下氣喘吁吁的爬上山來,甫一見到對方背影便無奈苦笑。「莫非是來追吊馬服君嗎?然後有感於先賢的功業,這才於山間長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