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我便以你的名義,建議族中遷移到遼東來。」公孫大娘繼續言道。

  公孫珣當即恍然大悟:「母親大人的意思是說……先留後路嗎?」

  「你做下這樣的大事,你……盧老師必然會有些反應。」公孫大娘根本沒有回覆對方,只是自顧自地言道。「所以你此番必然要走,這也是我不得不撒手的一個緣故。但不管你去哪兒,我都也準備將安利號的根基扎在遼東了。」

  公孫珣只能緩緩點頭稱是。

  「還有公孫度……徐榮你好生拉攏一下,這樣或許就不用殺他了,但若是瞅著不對頭,一定要在董卓入京前把他宰了。」

  「是。」

  「至於你那族兄公孫瓚,終究是個人才,還是自小一塊長大的親戚,既然下定決心要自己成事,那能收攏便收攏……不然就遠遠的打發到一邊去,千萬不要鬧出袁氏兄弟那般內耗的笑話。」

  「這是自然。」

  「最後,這次不管你去什麼地方上任,都暫時不要帶卞玉去了……」

  「這又為何?」

  「因為她懷著孩子呢!」公孫大娘終於說出了又一個理由。「年後才發現的。我已經想好了,無論男女,這個孩子生下來後,我這個祖母先養著便是,這樣便是你死在外面了,我也能有個念想和依託!」

  公孫珣恍惚失措,先是大喜,旋即又莫名有些悲慟起來:「兒子如今羽翼豐滿,也有些本事和依靠,終究不會隨意便死在外面的!」

  「你好自為之。」說完這話,公孫大娘搖了搖頭,卻是沒有再多言語,只是拿下眼鏡,徑直喊了僕從進來點燃燭火,便帶著那隻肥貓入內去了。

  夜色之下,醉意全消的公孫珣立在院中,也是陡然反應了過來……自家母親終究不是什麼凡俗之輩,這麼長時間,她應該早就看透了兒子的意圖和決心,也早就知道兒子的布局的結果——盧植的反應她同樣能夠預料,也同樣無法干涉。

  換言之,她心裡清楚事情早已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只是,長久以來的既定方針和對兒子看顧之情,讓她難以接受罷了。而一直等到高句麗被滅的後續影響一個個如約出現,然後卞玉又忽然確定懷孕,這才讓她下定決心過來親自給兒子釋放枷鎖。

  自己在高句麗這邊呼風喚雨之際,自己母親卻在為自己的任性而左右為難嗎?剛才的哀慟之意怕是就來源於此了。可憐天下父母心,子女不顧一切造成既定事實以後,又有幾個父母會真的一意孤行呢?

  多是順水推舟吧!

  公孫珣一邊想,一邊走出了院落。

  而就在此時,清風朗月之下,一隊巡街軍士恰好路過此處,見狀趕緊齊齊躬身行禮,等他揮手之後方才離開。而等到軍士們遠去,公孫珣忽然又莫名振奮了起來……不管如何,高句麗一役終究是讓他暗生底氣!

  原本有數百年國祚的高句麗都被他滅了,那若真有天命,也是天命在我!而天命若是在我,又焉能橫死在外?

  母親過慮了!

  本卷完。

  —————我是剛才卡了一下的分割線—————

  詩曰:

  素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度東遼。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兒缺寶刀。

  PS:這次真不怪我……剛才上傳的時候明顯卡住了……還有新書群684558115大家可以加一下。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第一章 封侯非我意

  春日間,萬物勃發。

  上午時分,朝廷的使者來到襄平時,公孫珣正在與遼東太守高焉一起在城外視察春耕。所以,還沒回城呢,他就從自家老娘派回來的使者處知道了自己的封賞。

  無慮亭候,食邑四百戶,遷邯鄲令。

  沒有立即成為兩千石,而是要再做一任縣令,這無疑是惹怒了盧老師的結果。不過,從食邑四百戶來看,這個亭侯很顯然是有優待和補償的……看來是當日公孫珣宣稱的三一歸天子那句話起了某種作用。

  之前就說了,由於存在著非劉不得封王,非功不得封侯的白馬之誓,所以漢代侯爵極重,於是進而又在侯爵內部有了更明顯的細化……拋開沒有封邑的關內侯不說,有封邑的侯爵裡面,縣候、鄉侯、亭侯是三個最主要的等級,大漢朝一千來個縣,近四千個鄉,然後近一萬二的亭,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譬如,公孫珣岳父趙苞的鄃侯,其實就是鄃鄉侯;歷史上關二爺的漢壽亭侯,就是一個亭侯,只不過這個亭喚做漢壽亭;至於說諸葛亮的武鄉侯,歷來爭論不休,有人說是鄉侯,但也有人說某地有個縣喚做武鄉,所以是最頂級的縣候……這也不是沒可能,因為大漢朝就有一位記載於史冊的馬亭侯,咋一看是個亭侯,其實是馬亭鄉侯,那個鄉恰好叫做馬亭鄉而已。

  不過除此之外,這其中還有都亭、都鄉的區別,所謂都亭、都鄉就是指城市中的鄉和亭,而不用想都知道,城市中的亭和鄉,它的富庶、戶口、地位都要遠高於普通亭鄉,於是就有了高半級的感覺。

  至於說孫珣的無慮亭侯,就是一個典型的都亭侯,無慮亭的無慮二字起源於醫無閭山的別稱,此亭正位於令支城內,所以他才能食邑四百戶!

  而真要是封了令支城外的其他亭,比如說盧龍塞北面有白狼亭、白鹿亭(源於白狼山),還有青龍亭(源於青龍河),都是屬於令支縣所轄……那屆時冒出來一個什麼白狼候或者青龍候,名字古古怪怪且不說,食邑也是絕不可能過三百戶的,政治地位更要低上半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