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私密話當著三人面講便不是私密了。」公孫珣聞言不由笑道。「子伯,你我之間確實應該有私密之言,但卻不是我對你講,而是你對我講……我問你,如今局勢,高句麗人明顯是要結硬寨、打呆仗,跟我們拼消耗,不出奇策怕是真的要局勢崩壞,審正南和子衡都不在,你身為軍中難得的文士,可有什麼要教我的嗎?」

  婁圭當即苦笑:「原來少君是以為我有所藏私嗎?」

  「我是見之前子伯你頗有長進,不免有所期待。」公孫珣倒也坦誠。「不過,你這真沒有什麼想法嗎?」

  婁圭先是無奈搖頭,然後卻又不禁反問:「跟前兩日相比,我倒是覺得少君你現在似乎輕鬆了不少……莫不是已經有了一些成算?」

  「這是哪裡的話?」公孫珣當即再笑。「前日間咱們臨戰窺的對方根本虛實,然後以血敷面蒙誓對敵,士氣振奮;然後這兩日開打後雖然有一些隱憂,可戰況到底稱得上是出色,我自然也是情緒高漲;而到了今日下午,柵欄全然被破,只剩孤牆而已,到現在還沒有解決的法子……局勢越來越糟,我又怎麼會變得比之前兩日還要輕鬆呢?」

  婁圭聞言不由嗤笑:「那少君,今日之事咱們暫且不說,你前日臨陣盡言高句麗國運之事,到底又有幾分真幾分假呢?」

  公孫珣聞言不由尷尬……講實話,別看他前日說起高句麗人時一套一套的,甚至說的一度自己都信了,畢竟就高句麗眼前那局勢,他自己想起來也確實有幾分道理啊!

  但是,他偏偏來之前又專門從自家老娘那裡細細打聽過的,這高句麗日後非但沒有亡,反而漸漸做大,成為了遼東地區真正的霸主,最後到了幾百年後才被那個與大漢齊名的大唐給滅掉。若非如此,他之前也不會那麼看重對手!

  而換言之,公孫峋心裡非常清楚,若是真說起天命二字,那高句麗估計才是更有天命的一方。

  當然了,公孫珣更不知道的事情是,他那位老娘滿腦子其實都是二把刀的歷史知識,這高句麗在歷史上還真就是從明臨答夫死後迅速衰落以至於被滅國,只是後來人家高句麗人又趁著中原數百年板蕩分裂,成功復國然後又再度坐大了而已……那個自家老娘口中的什麼『三征高句麗』的高句麗,雖然與眼前的高句麗同文同種,卻又不是一個傳承了。

  「此事大概莫須有吧?」公孫珣雖然有些尷尬,卻終究是在黑夜中拿捏住了姿態,並轉而問了一個問題。「不過,除了防守上的計策以外,我倒是還有些別的事情請教子伯。」

  「少君請說。」婁圭倒也乾脆。

  「你說,如果我真的握有足夠的應對之策,我是說如果,」公孫珣坐在馬扎遙遙指著東南方的敵營笑問道。「那我是該一併將應對之策擺出來,還是該一件件的擺出來呢?是該一開始就亮出來呢,還是該等到前線最終不支的時候亮出來呢?哪一種才能最有效的打擊高句麗人的士氣?」

  「這就要看少君究竟意欲何為了?」婁圭不由捻須失笑。「其實,若真有多種應對之策,一併擺出和一件件擺出無外乎是勝負與殺傷的區別罷了……前者,能讓戰局迅速決出勝負,後者則會更有效殺傷敵軍。」

  公孫珣微微頷首。

  「至於早晚嘛,」婁子伯繼續笑道。「若是少君只是想迅速解決當面之敵,解眼前之困,那自然是應該儘快擺出應對之策來;而若是想讓敵軍士氣潰散,一發不可收拾,卻應該晚一些再亮出來才對。」

  「我懂了。」公孫珣再度頷首。「子伯的分析很中肯。」

  「那想來少君應該有所決斷了?」

  「我哪裡來的決斷?」公孫珣不由失笑。「說的好像我出去跟叔治慰問了一圈傷員後,就真的有了足夠的應對之策一樣。」

  「少君真沒有嗎?」婁圭不由無語。

  「子伯真沒有替我想出來一些額外應對之策嗎?」公孫珣反而反問了起來。

  「我是真沒想到。」婁圭倒也坦誠。

  「那我也是真沒有。」公孫珣搖頭失笑道。「可是我卻有了四千援兵!」

  婁圭登時目瞪口呆,卻又興奮不已:「竟然如此?!前日才發信於子衡,讓他去請援兵,為何今日就能到?」

  「非是子衡所請,」公孫珣失笑坦誠言道。「乃是審正南數日前替我從玄菟太守劇騰那裡要來的,前幾日集結起來花了不少時間,而今日下午就到了遼河岔口大營,我是剛才在下面才接到的消息……他們原本要明日趕來,而我卻準備讓他們在子衡那邊再等一等。」

  「等的好!」婁子伯不由興奮言道。「四千援兵,足以逆轉局勢。若是明臨答夫早知道我軍不是八千人,而是一萬兩千人在此,說不定都不敢來打!而若是我軍能多耗幾日,再將援兵亮出,怕是敵軍要瞬間崩潰……怪不得少君問我是該儘快還是該晚一些,是該一次放出還是要分批放出,居然是有足足四千援兵嗎?」

  公孫珣心中一動,倒是既沒否認也沒承認。

  另一邊,婁子伯得了准信,當即心中一片塊壘放下,然後轉身就走。

  但是剛走到一半,他卻又忽然回頭:

  「少君,我有一計,或可讓這四千兵既能逐漸增加,又能突然一併出現,你可要聽一聽?!」

  公孫珣不由嘴角微微上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