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公孫珣也是無奈。

  「這便對了。」張儉低聲應道。「國家昏亂,不知道前途在何處,你們公孫氏即便心存忠義,等到洪水滔天之時,又怎麼可能不順水推舟呢?」

  「朝中袁氏亦有『仲姓天子』一說,」公孫珣無奈辯駁道。「而且袁逢雖死而歸鄉,其三子卻早有安排,儼然頗有章法……」

  「袁逢死了?!」張儉難得再度動容。

  沒錯,袁逢死了,這位天下仲姓的領袖,終於是抵擋不了天命,在癱了數月之後,還是漸漸萎頓,死在了家中……按照他的遺言,歸葬汝南老家,二子扶靈守喪。而葬禮之後,袁術和袁基自然是要結廬而居,可袁本初居然也順便在汝南祖墳旁建廬而居,還聲稱在為母親守孝結束以後,要繼續為之前早死的父親袁成守孝三年。

  早死的養親還是剛死的親父都無所謂了,但準備在汝南長居的袁本初的名聲卻是愈發扶搖直上,趁著葬禮,汝潁宛洛的黨人們紛紛前往謁見,卻沒有多少人去拜會同樣在此處的袁基和袁術。

  一時間,三者之間頗有齷齪,可他的叔父袁隗卻根本誰都管束不動!

  「所以說不怪你們。」回過神後的張儉繼續言道。「袁氏尚且要聞風而動,經營根基,何況你們呢?而我也沒有指責你們的意思,實在是朝廷無道失政在前……所謂上失其道,下必失其德,而後,中則必失其仁,再失義……」

  公孫珣靜立聽候,孰料對方卻再度中途停下。

  「不說這些了,」張儉忽然感慨道。「你只知道一事便可,那就是我張儉雖然身為欽犯,卻始終自恃為漢臣、漢民,如此情形下,索性跟誰都不願意再有過深牽扯罷了。」

  公孫珣聞言也是感嘆,便不由躬身一禮。

  「走吧!」張儉復又擺手道。「我也是腦子糊塗了,你母親也不是個強人所難的,便是打造了什麼稀奇古怪的兵甲,怕也不會拿出來展示。依我看,說不定是個鐵盆鐵碗呢!」

  公孫珣不由失笑,二人旋即出門上車,然後公孫縣令親自駕車,送這位朝廷欽犯來到了公孫大娘所居的宅院中。

  「子衡,」公孫珣請回了張儉後,不免無聊,便順勢找來主理此事的呂范,就在院中打探了一番。「這位高句麗貴人到底是什麼來頭?」

  「確實是彼處一個難得的貴人。」呂范正色解釋道。「文琪知道高句麗制度嗎?」

  「久在遼西,有所耳聞。」公孫珣坦然應道。「你直言便可,我自然分得清輕重。」

  「這位乃是高句麗五部中的貫那部族長,聽說我們安利號與高句麗的生意多蒙他照料,名字則喚做啞啞可慮……不過老夫人那邊卻喚他蘑菇大王!」

  公孫珣一時茫然……前面半句他聽懂了,高句麗這玩意嘛,本就是扶餘野人南下,然後接觸到了中原文明,最後演變成了自家老娘口中所謂半部落聯盟半封建化的國家,而這種制度下,那五部之一的族長自然是彼處數得著的貴人,恐怕還是執掌朝政的實權人物之一!

  可後面半句,那個什麼蘑菇大王是個什麼鬼?!天子賜他王位了嗎?!區區小國,不過兩千里江山,人口不過大漢一郡,五部之一,焉敢稱王?

  ——————我是歷史過渡中的分割線——————

  「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道德經》.老子

  PS:還有新書群684558115大家加一下

  第十四章 狂言

  「你想哪兒去了?」正在與兒媳婦等人擼貓閒坐的公孫大娘見到自家兒子如此憤然,也是直接笑出了聲。◢隨◢夢◢小◢.lā「他哪敢稱王?這是我與他起的外號!」

  公孫珣當即釋然:「這倒罷了,可這外號又是如何來的?」

  「你可記得小時候吃過的那种放在湯里的乾貨……我喚做蘑菇的那種?」公孫大娘不以為意道。「全都是他送的,而且他因為害怕送錯,便每次都送幾十上百種到咱們家。」

  「所以才有了蘑菇大王的說法嗎?」一旁的馮芷眉眼初開,不禁含笑插嘴詢問。

  公孫大娘笑而不語。

  而公孫珣仰頭思索片刻,卻是忽然大怒:「居然是那個蘑菇大王嗎?此人還不死心嗎?而且何時又成了高句麗五部之一的族長?!」

  馮芷嚇了一跳,趙芸和卞玉也好奇看了過來,公孫大娘卻是再度大笑:「他本就是貫那部的族長之子,他爹死了,他自然便是族長了。」

  公孫珣面色青紅不定,也只能是甩手出去了。

  原來,這位蘑菇大王公孫珣是知道的,不過那時他還很小,而安利號也尚沒有那麼強大,彼輩也不是什麼族長。當時,對方曾經親自帶著自家部族中的貨物來到遼西販賣……而現在想想,這廝恐怕是探聽軍情的意思居多一些。..

  畢竟,自從高句麗反出新莽,趁機做大,大漢朝的東北政策,向來是扶助最弱小的扶餘人,阻止高句麗人的擴張,而如今的玄菟郡,其實本身最重要的一個功能便是對付高句麗。

  且不替這些了,總之,當時這廝來到遼西做生意,因為貨物眾多,便得到了正在擴展業務的公孫大娘的召見。

  而這一召見便了不得了,試想,這麼一個高句麗土包子,何曾見過中原貴族婦女的風采?所以,彼輩與公孫大娘見過一面,眼見著對方如此氣度形象,便不由視為天人,又聽說對方是一個寡婦,便念念不忘,多有求親的意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