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道理。」公孫珣難得誇讚了對方一次。「倒是我倉促吩咐,有些失了計較。」

  「而且,子衡也派人回去告知了少夫人和范少君。」韓當在旁補充道。「說是讓他們都躲在劉公府上,事情有個說法前一步都不要出來!」

  「也是對的。」公孫珣愈發頷首。「果然是人一多便周到了不少,不像我一個人胡搞,然後越來越失措……」

  話到此處,他復又看向了站在一旁的審配:「正南兄,我也不瞞你,又或許你已經知道了,我在陽公府上倉促撞到曹破石,不得已劫持了此人,而且後來此人還招來了自己兒子、女兒……換言之,如此局面下我與曹節已經是極難罷休,明日怕是會有刀兵之禍也說不定。你本是一個文士,留在此處也只是徒勞而已,不如去追你家主母,沿途照看一二,也可盡一份忠貞之意。」

  審配靜靜聽完此言,然後後退半步,就在路邊大禮相拜:「郎中此番援手,配銘記於五內之中!但是去留一論,還請郎中不必多言,我心中早有計較!」

  公孫珣當即頷首。

  話到此時,西方最後一絲微光消失,星繁月彎,照理說,公孫珣正該連夜趕路,帶著手上的四個人質往東南方的緱氏而走……一方面到那裡落腳,一方面也是為從西南方逃竄的那些家眷作掩護……但不知道為何,他卻遲遲沒有動身,也沒有發出號令。

  審配是個外人,自然不好說話;韓當雖然因為跟在公孫珣身邊又是識字又是習武,漸漸長進了不少,但終究是個武夫的格局,也是不懂;唯獨婁圭與呂范,二人屢屢對視,儼然是各有一些見解和猜想。

  「少君。」婁圭第一個按捺不住。「我約莫猜想到了你的一二心思,但此時又何必苛求圓滿呢?」

  公孫珣不由失笑搖頭。

  「恕我直言,」婁圭不以為意,繼續勸道。「我在緱氏這大半年,也是與四方亡命之徒多有接觸,然後愈發印證我年少時的想法,這大漢……無論如何,此番少君參與誅殺王甫、驅除袁赦,光是弄倒的中常侍就有足足四人,再加上此番救助四公家眷,已然是脫了邊郡桎梏,成為了士人楷模!也不虛洛陽此行了!如此局面下,便是亡命江湖,不過數年,咱們也能從塞外捲土重來,而且聲名愈振!」

  公孫珣依舊搖頭。

  「文琪。」就在這時,呂范也是忽然向前,正色問道。「你與我直言,你是不是覺得若是此去浪跡江海,於我,於子伯,於義公,於這些自雁門一路追隨你而來義從多有不忍?所以想盡力再與曹節坦誠一會,求一個穩妥之處,也好給大家留個清白前途?」

  此言一出,周圍一片騷動,審配也是微微扭頭看了過來。

  公孫珣深深看了呂范一眼,然後倒也是乾脆承認了:「確有此慮!」

  「那就恕我這個作家臣的直言好了。」呂子衡立即應聲言道。「你有此心是好的,可是曹節此人難道是個好相與的嗎?王甫與他是多年執政同志,結果卻被他轉手拋出來,死無葬身之地;陳公、陽公他們有意圖他,還沒開始計較呢,就把他發現,然後立即就誣了個謀逆之罪,下獄待死……如此凶淫之人,當世罕見,便是我們手上有些人質,你又怎麼能指望著這種人會跟你坦誠以對呢?」

  公孫珣低頭思索片刻,但還是緩緩搖頭:「子衡不用多講了,出城之時我其實已經沿路思索許久……若真是就此亡命江湖,從你們到諸位義從的前途就此罷休是一說,四公家眷成為逃犯又是一說,曹節凶淫之氣就此不可制還是一說!如此,豈不是既負你們,又負四公,還負了天下嗎?!」

  「那公孫郎中意欲何為?」審配忽然開口大聲問道。

  「我意已決,要借著人質在手的良機,入城面見曹漢豐,讓他措手不及。」公孫珣面色不變,緩緩言道。「然後還要當面壓其威勢,求一個盡力而為、問心無愧的局面!」

  韓當和一眾義從紛紛變色,婁圭不由長嘆,呂范則面色不定。

  話說,別人倒也罷了,呂子衡全程參與此事,又因為羅慕之事而頗為羞恥,此番盡力思索,卻是早有所得……在他看來,若是真的要說一句話來點評眼前的局勢,那就還是之前他曾對公孫珣所說的一句話——曹漢豐已經力盡了!

  而如果再考慮到曹破石作死一般給己方帶來的豐厚籌碼,講真,呂范是真心認為公孫珣此番去和曹節當面相抗是可行的,也是沒有多大風險的。而且以呂子衡直言不諱的性格,他也確實準備如此言語的……之前拐彎抹角,其實是在趁機幫自家主公收攬人心而已。

  不過,就在呂范瞅準時機,準備一錘定音之時,那審配卻是直接對著公孫珣再度長身一揖:

  「配年少知名,世人都說我慷慨激烈,有不可犯之風。可今日配才知道,什麼叫做君子慷慨,不形於色!若郎中執意成行,配亡主之人,無德無才,唯有一身一劍願隨郎中入城,以為護衛!」

  「不瞞正南兄,」公孫珣面色微動。「我也正缺一刃為我壯膽!」

  呂子衡當即閉口不言。

  ——————————我是要浪跡天涯的分割線——————————

  「審配,字正南,魏郡繁陽人也,昔,以繁陽令陳球故吏,棄職隨侍,時人稱道。光和年中……待出城,太祖欲復還與節抗禮。時婁子伯、韓義公與呂子衡俱在側,皆曰不可,太祖固行也。正南以太祖慷慨,兼全球眷屬之恩,拜而從之。後數年,或以陷主危境責之,配昂然對曰:『非以危境從之,安的為主?』」——《新燕書》.卷六十八.列傳第十八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