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上來自然是繁瑣而必須的各種禮儀。

  大鴻臚和太常,一個負責引導一個負責糾察,奏樂,迎奉天子,唱禮,行禮,獻禮,手舞,足蹈……一連串的禮節只把處在最外圍的公孫珣弄的頭昏腦漲,偏偏又不得不小心翼翼。

  好不容易折騰完了,天也已經亮了,京中六百石以上官吏終於得以進入廣闊的嘉德殿跪坐列席,而這個時候也意味著要開始正經議事了。

  當然了,公孫珣的位置太低下,只能勉強看到和聽到堂中央一些活動,再往上的天子還是雲裡霧裡,偶爾聽到幾句聲音,樣子那真是瞅都瞅不見。

  先出列的赫然是司徒楊賜,他要按照批次接受各郡國的上計吏進行匯報。

  當然了,真正的匯報資料都在尚書台和三公府各處,這裡只是把資料拉上來做個樣子而已,所說的也一般是場面話,基本上一問一答一應就直接下去了,然後趕緊換下一批人上來……

  但是,即便是這樣的官面文章也出現了一次難以避免的尷尬場面——交州七郡陷落了四郡,而這四個郡中的上計吏怎麼都想不到,出發時還好好的局面會變成這個結果,因此只能在大殿上直接頓首,以實相告。

  於是乎,理論上執掌『民事』的司徒楊賜,直接免冠請罪,但是上面又趕緊安慰,讓他重新加冠而立……開什麼玩笑,免三公再正常不過,但也不能在大朝會上當著全天下人的面免吧?那簡直是在逼人家自殺!

  接著,是新任司空陳耽出列,這個位置是前漢的御史大夫轉變而來的,換言之,應當是理論上監察系統的首腦……而他出列,自然是要接受各州刺史,或者說刺史使者的匯報。

  當然了,輪到交州的時候,這個也挺尷尬。

  隨即,太尉孟彧也沒能免俗,甚至更加倒霉……因為除了交州失陷以外,北疆出塞大敗,幾萬人死在那裡,三個兩千石將軍直接貶為庶人,一年一度的總結,怎麼都繞不過去。

  實際上,等這一波場面功夫做完以後,整個朝堂之中,上千官吏,就都有些面色不大自然了起來。

  接著,是九卿奏事。

  為首的太常劉逸無可奈何,只能將之前尚書台雌雞化雄,還有南宮大門無辜崩塌之事一一上奏。

  這個時候,年輕的天子再度開口,只說此事事關重大,當讓大長秋曹節、中常侍王甫二人統領百官,議論此事。而凡是三公、九卿、博士、尚書、在京兩千石及刺史、議郎、侍御史,皆可上前依禮自陳己見。

  百官差點沒相信自己的耳朵……沒錯,這種事情居然是讓曹節、王甫二人來主持!這簡直就是讓賊人自己審自己吧?

  就連公孫珣聽到此處也是一臉的不可思議……然而這就是大漢朝最具特色的閹宦政治!你以為萬事俱備了,結果宦官卻總能從最核心的地方直接扭轉局勢!

  而聽到天子御令,曹節、王甫二人也當即快步下階,然後一左一右各自掃視百官。前排的官員被看到後,大多直接低頭不語。而連前面的高官都不敢上前的話,那後面一年才只能『見』一次天子的低階官員更是不敢越階言事。

  一時間,攝於這二人的赫赫凶名,上千人的朝廷竟然一時鴉雀無聲!

  「漂亮!」

  不知道是不是腦子抽了,反正坐在最角落裡的公孫珣見到如此情形後反而是心中不由暗贊。

  當然,他是有理由的……因為如果袁逢和曹節合流的話,那此番政潮說不定還真就讓這兩個大宦官給擋過去了。既然如此,不如就讓他們在天子和百官面前赤裸裸的展示自己的威風,且看看百官如何繼續暗流洶湧,再看看天子是如何看待這兩位『老宦官』的。

  然而,不待某個小人心中暗自為閹宦的威風高興數息呢,那邊卻是忽然有人天不怕地不怕地站起了身來……卻正是司徒楊賜。

  當然,這位還真是天不怕地不怕,人家可是三世三公的帝師!除非來場正兒八經的政變,否則曹節、王甫最多也就是把這位再攆下三公之職而已。

  話說,楊賜開口便是《春秋》,一堆典故聽的人頭暈眼花,不過他倒是通過這些直言不諱的下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這些天象、災異都是標準的壞事,如果朝廷和天子不能做出恰當反應的話,是要出大亂子的!

  甚至,交州淪陷,本身就是之前對日食、地震不夠重視而引發的後果。

  話到此處,曹節當即束手代替天子發問:「既如此,天子有話問司徒,此事當做何解?」

  「此事易爾。」楊賜毫不猶豫的捧著笏板對曹節應道。「出現如此事端全都是因為閹尹之徒,擅傳國政。《周書》曰:『天子見怪則修德,諸侯見怪則修政,卿大夫見怪則修職,士庶人見怪則修身。』所以,只要陛下能斥遠這些閹尹佞巧之臣,然後速速徵招一些真正的清高之士,那麼上天自然會展示威儀,這些災異也自然就會消弭!」

  從閹字出口之後,王甫便當即面色漲紅,然後就一直怒目而視,但曹節卻是一臉淡然,他一直等到對方說完,這才從容問道:

  「那敢問司徒,朝中到底誰是佞巧之臣呢?」

  「回稟陛下,」楊賜繼續抬了下手中的笏板道。「此間是大朝會,佞巧之臣也都在此處,此時當面斥責,無疑會相互攻訐,使得朝會難以繼續……臣斗膽,請陛下允許朝中欲言此事者回去後直接上書,讓陛下御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