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正是!」公孫珣忽然抬頭,直視對方答道。「鄙人便是公孫珣!」

  趙忠斜著眼睛與自己這位侄女婿對視了一會,卻不禁冷笑:「你岳父莫非沒教過你禮節嗎?」

  一聲喝問,這廊下多個房間,朝廷中樞所在,竟然登時雅雀無聲。

  「不瞞趙常侍!」公孫珣朗聲正色答道。「當日被三公徵召入洛之時,臨行前岳父確實也有所教導,說若是等我去了洛中,務必不許和墜了家門聲望之人有所往來……」

  「大膽!」趙忠額頭青筋直跳,儼然是真的怒了。

  「實言相告而已。」公孫珣凜然不懼。

  話說……雖然公孫珣早就猜到眼前這位『趙阿母』與自己岳父那裡有默契,而今日剛來尚書台就遇到對方,更是讓他肯定了這份默契的存在。但既然是默契,就萬萬不能挑明……自己岳父平日裡怎麼罵閹宦的,那自己就該如何罵閹宦,這才是最好的處置方式。

  不然,恐怕這邊微微露出一點風向來,士人們那裡就要立即把閹宦子弟之類的標籤給扔了過來,而這一點是萬萬不可取的……畢竟,公孫珣比誰都清楚,短期內閹宦必然得勢,但長期來看,卻必然得不償失!

  連曹孟德那種人物都被嘲諷、歧視,何況自己呢?

  所以,立場必須要站穩!

  不過怎麼說呢?也幸虧自己岳父還有自己那位岳祖母,在萬軍陣前拿自己全家人的性命刷了一個忠孝並立的標杆,讓士人們就算是再心存疑慮也不得不閉口不言。這倒是讓公孫珣此時懟起人來,頗為放鬆。

  「你可知道。」氣急敗壞的趙忠終於轉過身來,正面對上了公孫珣。「我一言即刻讓你白身歸鄉?!」

  「正要借趙常侍此舉揚名於天下!」公孫珣依舊昂然大聲,一點都沒有相讓的意思。

  「我……」

  「趙常侍!」就在此時,侍中領中都官曹尚書劉陶卻忽然出現在了走廊中,而他身後正是那位剛剛改了名喚做王朗的小小尚書台長史。

  「劉侍中!」不知為何,這趙忠居然有一點鬆了一口氣的味道。「你手下的郎中該管教一下了!」

  「你也知道他是我手下的郎中?!」劉陶雙拳緊握,憤然質問道。「既如此,何須你來如此咄咄逼人?!我就不懂了,同姓同宗,那趙威豪忠孝稱道於天下,威名傳播於四夷,為何你卻只會整日帶著一群小黃門四處流竄在南宮之中?」

  「趙苞那混蛋忠孝兩全,我便不忠不孝了嗎?」趙忠也是勃然作色,面色紅白不定。「我對陛下的忠謹人人可見,不信你現在便可以去宮中問陛下!而若論孝道,我雖然與趙苞勢同水火,但逢年過節,也絕不少了對嬸娘的孝敬……」

  「趙常侍的孝敬每次都被送還了。」公孫珣忽然插話。「無一例外……」

  「你這小子且與我閉嘴!」趙忠愈發大怒,當即以手點到了公孫珣的額頭之上。「此事必然是趙苞私自所為……我與你這小子直言,嬸娘在一日,依人倫大禮,我且容你們翁婿一日,若有一日嬸娘不在,我便要讓你們翁婿嘗嘗的詔獄的滋味!」

  公孫珣側身不應,只是去看自己的上司劉陶。

  不過,不等劉陶再度發怒,這趙常侍卻終於拂袖而去了。

  廊下一時無言。

  而打破沉默的,居然是早就候在趙忠那撥群小黃門之後的另一個小黃門:

  「公孫郎中,大長秋、司徒、太僕、太常領尚書令有請。」

  公孫珣面露愕然,事情鬧成這樣,此間的大佬召見是理所當然之事,只是這麼多大佬都在,卻儼然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不過,在回頭看了一眼劉陶,並得到了對方的首肯之後,他還是即刻告辭,然後隨這個小黃門快步而去了。

  話說,太常領尚書令是來艷,這個傳自於後漢開國功臣來歙的頂級名門子弟此時已經老朽,反而可以無視。但大長秋正是曹節,太尉正是楊賜,太僕更是叫袁逢,宦官頭子加上袁楊,可謂是大漢朝真正的中樞掌權者了。

  「見過諸位明公!」公孫珣自然不敢再拿大,進門後便是團團行禮。

  「且坐。」首先出言掌控局面之人果然是曹節。

  而公孫珣謝過以後當即正襟危坐,然後抬頭觀察,只見這位執掌朝政的宦官面容瘦削,發色花白,竟然與劉陶頗為相似,只是其人面白無須,外加眼角含笑,則與鬍子凌亂、滿面愁苦的劉尚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昔日太學石經處一別,已經數年,不想文琪大有長進。」一旁的楊賜緊接著出言招呼。

  「珣之前還想著去楊公府上拜謁呢。」公孫珣也趕緊笑答道。「不意竟在此處再會,」

  楊賜立即滿意的捋了捋鬍子。

  不過,也就是楊賜在曹節後面說了句話,那袁逢、來艷全都無言,而且來艷看起來還有些精神不佳,於是公孫珣只好干坐,等著曹節再度發問。

  「剛才我與袁、楊、來三公正在議事,忽然一陣喧鬧。」曹節細聲笑道。「遣人出去一問才知道,居然是趙常侍在鬧家務……這是何必呢?做晚輩的應當尊重長輩一些。」

  對上這幾位實在是沒必要再班門弄斧,於是,公孫珣只好含糊應對。

  「原本只是因為喧譁喊你進來。」曹節繼續笑道。「但既然來了,且再問你一些事情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