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郭縕張口結舌,卻不能言語。

  「郭公,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那兩倉糧食我已經指給你了,斷然不會收回的!而郭公那裡,也請你務必以并州名門之姿,好生壓迫一下這些豪強!你我二人聯手,你不惜名,我不惜力,雁門上下誰能翻的起什麼浪花來?再說了,臧公臨走前不直接把糧食給你,卻留給了我,不就是希望我能和你同舟共濟嗎?」

  郭縕失神無措,但卻終究不敢多言……一方面,固然是公孫珣戳破了他和臧旻的小聰明,另一方面,那句『可有鮮卑王庭堅固』的話語,也著實讓他神搖意奪,不敢反駁……只是,去動那些豪強,自己豈不是要攤上一個酷吏的名聲?

  「打完了嗎?」公孫珣忽然不再理會這郭太守,而是轉身朝成廉這邊質問了起來。

  「回稟司馬,二十鞭,已經打完了!」成廉老老實實的彎腰將馬鞭遞迴。

  「魏越我問你,」公孫珣接過馬鞭後繞到那光膀子的人身前。「你收了誰的賄賂建議我擴軍的?」

  「回稟司馬!」魏越趕緊叩首解釋。「並無人讓我攛掇司馬擴軍,而是九原鄉人們想入軍中,便與我一些錢請託,我既好面子,又拿了他們的錢,這才做出如此糊塗之事……」

  「你這人素來貪財,又性格跳脫,我向來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可知為何今日卻要打你?」

  「我不該耍小聰明,自以為能擺弄司馬於股掌中!」魏越再度叩首道。「其實我若是說實話,說不定司馬還會心存憐憫,許我再收入幾個鄉人……」

  「倒也是長進了!」公孫珣不由失笑道。「也罷,看你如此誠懇,且與你一件美差……早在沮陽時,我母親就來信說要親自動身來看我,還要帶著我訂婚的妻子一起過來完婚。你去領人迎接護送,好生伺候……我母親想來大方,說不定一高興就賞你個兩百萬錢呢!」

  魏越眼淚都要出來了:「除了司馬所賜,斷然不敢再收錢了,只求司馬不要將我趕出營去!」

  「郭公!」公孫珣忽又抬頭朝那郭縕笑道。「你聽到了嗎?我不日就要在此地完婚,以成人生大事……還請郭公到時前來捧場!」

  「一定,一定!」已經往外走了數步的郭縕趕緊回頭。

  「我母親也要來,郭公若是有心,還可以先與我一起登堂拜母。」

  「一定一定。」郭縕只想趕緊離開此處,哪裡聽得清對方在說什麼。

  「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公孫珣忽然正色提醒道。「雁門百姓,都還在翹首以盼呢!」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郭縕被逼無奈,只能略顯苦澀的回過頭來,正式躬身作答。

  ———————我是可憐的分割線———————

  「昔郭縕為雁門太守,逢臧旻出塞喪師,敗兵做匪行亂,毀踏青苗,劫掠士民,一時雁門大壞,尤以秋收無望,恐以饑荒為甚。聞公孫珣回屯平城,營中有軍糧未失,乃欲求之。左右勸曰:『北疆破敗,人人自危,豪強皆屯糧自保,軍中雖有糧恐亦不應也!』縕不聽,遂便服輕車往詣,並求資糧。待見,二人相言不過數語,珣知縕欲賑濟百姓,時營中有三倉粟,各三千石,乃於營門指兩倉與之。縕自此固知珣奇也。時縕三十有四,位兩千石,珣年二十,位比千石,縕固以尊臨下,以長臨幼,登堂拜母,見證婚姻,定僑、札之分。」——《漢末英雄志》.王粲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m.

  第十六章 大事(中)

  天氣炎熱,蟬鳴不斷,而且萬里無雲,只有熱風,著實讓人難以忍受。

  雁門郡治陰館城,一群剛從郡府中出來的人直接聚集到了城中旗亭所在,這群人前呼後擁,奴僕成群,一時間驚得原本在此處納涼的普通平民紛紛逃竄躲避。

  然後,很快又有奴僕從樓下的市場中各自為自家主人買來了一些新鮮蔬果,並取來深井涼水浸泡,方才奉上了二樓。

  不過,這些在平民老百姓眼中極為奢侈的暑期美食,卻沒有一人輕動,整個旗亭二樓上的人全都如木雕一般,神色凝重的遠遠望著市場盡頭的拐角,等候著相約之人的出現。

  「實在是讓幾位久等了!」一名吏員打扮的年輕人滿頭大汗的上了二樓,大致的行了一禮後就趕緊坐到几案旁,並從眼前的水瓮里取出了一個大白梨,毫無姿態的啃了起來。

  周圍人自然無話可說,天熱成這樣,哪有這麼多規矩?

  而等這位在郡中出任戶曹屬吏的年輕人啃到第二個大白梨的時候,方才有一名長者正色問道:「敢問賢侄,其餘幾位郡中世交為何都沒來呢?莫非是剛才在郡府中,我們的口信沒送到?」

  「世叔請了。」這屬吏一抹嘴,趕緊拱手答道。「非是沒有送到,而是他們不敢來、不願來而已……便是我,若非是因為世叔也在此處,怕也是不會來的。」

  「這麼說……」年長者當即蹙眉低聲問道。「府君這次是下定了決心?」

  「然也!」戶曹屬吏回答的格外乾脆。

  周圍眾人聞言立即表情不一了起來。

  「那再敢問賢侄一句,府君的決心到底到了何種程度?」這年長者心中一沉,不禁繼續問道。

  「世叔。」這屬吏扔下第二個梨核,就在瓮里清了一下手,然後方正色拱手道。「我們孫鄭兩家相交多年,我此來只有一言與你……不要心存一時之僥倖,葬送了你鄭家在武州的百年基業!世叔可曉得,郡府中有所任職的那些大戶,無一不應下了這捐糧之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