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到最後或許是一樣的,然而這裡面的經歷終究不一樣。」公孫珣收住笑聲答道。

  「有何不一樣?」

  「多了一個知法犯法的太守和一個多管閒事的千石司馬!」

  「你欲何為呢?」張澤只覺得渾身無力。

  「不欲多為,等到了對岸,等請張公把這些事情與我一一寫出來,並加上自己的官印,然後再上路也無妨……」

  張澤連連搖頭:「你要對付張府君?」

  「然也!」

  「那是兩千石!」張澤盡最後一份努力勸說道。「而你只是個千石司馬,還互不統屬……」

  「決心既然下了,若不能把他扳倒,我公孫文琪就如此物!」說音剛落,隨著公孫珣的一個示意,韓當低頭對著腳下就是一箭,竟是把羊皮筏子下面的一個渾脫給直接射爆。

  張兵曹被濺了一臉的河水,也是張目結舌,不敢再多言了。

  「初,(呂)范從太祖至雁門軍屯,為門下佐吏……別部嘗為郡中渡河接引五原撤鎮民戶,夜有逃人,捕之,聞得雁門太守張歧發賣民戶至郡中豪強為徒附。太祖憤然入幕,眾皆不敢言,獨范與(韓)當追入。太祖乃曰:『當訴之上!』當遮蔽帳門,范請曰:『國事艱難,便無發賣之舉,無產之民,固為豪強所取,訴之何益也?』太祖正色曰:『民固困也,心不忍之!』范、當皆嘆。太祖又曰:『且論,我一燕人,入晉地獨領一部,上下皆不正我,屢為所畔。若不去一兩千石,何以膺服彼輩?』范聞之乃頷首,復獻計。待渡河,太祖用范計,留雁門兵曹椽張澤一人於河心筏上,迫之發太守張歧之罪。」——《新燕書》.呂范列傳

  PS:周五上架,多扯一句,本人兼職,所以……現在再把僅存的一章存稿給先發出來……大家別指望什麼爆更了……不存在爆更的。我能保證更新,但實在無力爆更……小兩萬的收藏,能有七百首訂?

  還有新書群684558115,大家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第二十六章 遠迎

  推書,《大唐節度風流》……最近少有的安史之亂那個時期的歷史文……嗯,我賭五毛,作者是個可愛的男孩子。

  ——————我是分割線——————

  秋日徹底到來,之前的大風天氣也停了下來,而雁門郡平城(後世大同左近)外的軍營處正在招兵。

  得益於公孫珣過了黃河便發還牲口的舉動,再加上一旦招兵成功就立即有口糧可以領,這些本來就是半軍半民、半農半牧的五原郡移民倒是真有不少人牽著馬背著弓來應募的。不敢說一曲騎兵登時就有了,但怎麼講架子也都拉起來了。

  按照之前的設想,公孫珣原本是準備親自為這些新招募的士兵記錄在案,掌握他們信息的,並施以恩德的。但是這一趟五原之行,卻是讓他觸動良多。

  實際上,除了必要的各種身體鍛鍊外,從五原回來以後,公孫珣大多數時候寧可在營門口那個插著旗幟的黃土門樓上放個小馬扎,然後一坐半天,去想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也懶得去做這種表面功夫了。

  「文琪。」隨著身后土樓二層的門帘被掀開,呂子衡籠著袖子一臉衰樣的走了出來,卻是忍不住再度問起了那個已經被他問了不知道多少遍的問題。「劉公真會幫忙?」

  「會!」坐在馬紮上的公孫珣回答依舊那麼乾脆。

  「劉公這人……」呂范還是連連搖頭。「他這人就算是做到太尉,怕也不願意沾惹這種事情吧?」

  「這就得看是誰的事了。」公孫珣看著營門口因為應募士卒而聚起的人群,嘴角不由揚起,也不知道是自得還是嘲諷。「既然是我的事,他恐怕就不得不沾惹了。」

  「我曉得劉公很看重文琪。」呂范倚著土樓牆壁上跟對方閒聊道……話說,明明是才版築起來數月的土樓,被北風一吹後卻顯得格外破舊,愈發顯出呂子衡的幾分憂慮。「但到了他這份上,做人做事做官都是有原則的,莫說文琪你只是個學生,怕就是他親兒子劉松都不好使。」

  「你想歪了。」公孫珣眯起眼睛看著遠方的官路笑道。「我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恰恰就是因為我曉得自己這位老師不願意惹麻煩……」

  「這是何意?」

  「能有何意?」公孫珣回頭笑道。「我這位老師雖然做事情糊裡糊塗,但心裏面卻是極清楚的……一來,他總歸會曉得這件事情是誰對誰錯,真要是沾惹上了該往哪兒站不該往哪兒站;二來,他須更清楚我公孫文琪的性格與為人,心裡比誰都明白,若是不順著我的意思推一把,那我一定能把這事情給鬧翻天!到時候,可就不是『沾惹』二字能做利索的了!」

  呂范張了張嘴,卻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不過,呂子衡總歸也是明白公孫珣惹事本事的,所以這番歪理聽到耳朵中以後總算是多了幾分信心。

  「既然如此。」稍傾片刻後,呂范踱步來到對方身後低聲問道。「文琪以為劉公會怎麼幫忙?」

  「案子他是不會管的。」公孫珣失笑道。「但是為國薦才,催促朝廷儘快放一任并州刺史還是沒問題的。」

  呂范當即瞭然。

  話說,因為一州刺史的權責極重,以至於大部分人都潛意識的以為刺史是個行政官員,是太守的上級……這其實是個重大的誤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