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裡順便多說一句,所謂陪隸,指的是犯了罪的人被充軍作為軍奴一般的存在,一般是當敢死隊或者是做雜役工作的,地位非常低下。

  而至於馬匹,其實除了臧旻麾下個軍頭的私心外,還有并州當地經濟基礎過於薄弱的緣由。

  話說,并州和幽州的邊郡都會收到內地郡國發來的錢糧支援,也就是所謂的中央財政支持了。但是幽州那裡守著遼河平原跟河北平原,本身造血能力還是不賴的,兩兩相加,日子基本上過得下去。

  可并州這裡就不行了,這裡太窮,人口也少……舉例而言,雁門郡已經是并州三個核心大郡之一了(另外兩個是上黨和太原),可整個雁門郡十幾座城,竟然只有十二萬在冊的人口,甚至比不上隔壁幽州最窮的郡!

  至於說三大郡之外的雲中、定襄、西河、朔方、五原之類的,那根本就是整個大漢朝最窮最苦的地方!甚至只能用駐軍點來維持統治!

  而如此一來的話,并州的軍隊基本上只能靠中央財政來養活,也就難怪臧旻那裡愈發不捨得分錢給公孫珣買馬,或者說直接給他分撥一曲騎兵的戰馬了……

  總之,用臧中郎將發給公孫司馬公文上的話來說,國事艱難,大家要相互理解才對。

  然而,理解歸理解,站在公孫珣的角度來說,誰也不能攔著他在這裡破口大罵!

  「陪隸是否能勉強得用?」韓當蹙眉問道。「挑選一下,總能把那個材官屯給湊出來吧?」

  「陪隸也太過了些。」程普也是眉頭緊皺。「不是說這些人沒有勇力,而是說他們個個都無戰心,朝廷更不會給陪隸來分撥軍餉、器械……」

  「那到底該如何?」韓當也緊張了起來。「沒有馬,也沒有兵,我們豈不是空架子?那臧中郎將就不怕朝廷怪罪?」

  「他讓我在雁門郡就地徵兵!」好不容易緩過氣來的公孫珣冷笑道。「說是等我徵到一些兵員,屆時冬季的錢糧也到了,就再與我從匈奴人那裡整些許馬匹來了……反正他的意思就是慢慢來,兩三年總是能湊齊編制的!」

  「要不……寫信與劉公試試?」韓當忍不住提了個建議。

  「這種小事都要請當朝太尉出面,就算是事情辦成了,人家也會笑話的。」公孫珣連連搖頭。「你要說下狠心彈劾一個兩千石,倒還差不多……」

  「可我們又該如何是好呢?」程普為難的問道。「總不能真耗上一兩年才把人員、馬匹給湊齊吧?屆時莫要說立功,怕是要戰場都上不去的。」

  「兩三百匹馬倒也不是很難。」公孫珣咬咬牙道。「在產馬地不過是兩三百萬錢罷了。我寫信給母親,請她出錢在上谷、代郡那裡替我買馬,到時候咱們直接就能去旁邊高柳接收……最大的問題還是兵員!且不說雁門這裡人口稀少,徵兵困難,就說新兵和老兵是一回事嗎?」

  韓當、程普齊齊默然。

  「走吧!」思索再三,公孫珣忽的端起旁邊的一個穿耳陶罐,狠狠灌了幾口熱湯,卻是一抹嘴邊短短的須髯,忽然招呼其餘眾人動身。

  「少君,這是要回平城嗎?」韓當一邊將馬韁遞過來一邊趕忙問道。

  「不,去陰館(雁門郡治)。」公孫珣接過馬韁,翻身上馬。「咱們去找雁門太守打秋風去!」

  「初,太祖年二十,以別部司馬屯平城,嘗出獵白登山,獲白鹿而歸。」——《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PS:還有新書群684558115,大家有興趣可以加一下

  第二十二章 撤屯(上)

  「止步,便在此處紮營!」

  雁門郡最西側的城市武州再往西數十里處,天色雖然尚未徹底昏暗,但風卻越來越大,所以隨著公孫珣的一個手勢,程普立即指揮著那些陪隸開始安營紮寨。

  當然了,漢境之中,區區兩百名陪隸、幾十名甲士、七八個郡中吏員,說是安營紮寨,不過是挑個背風的地方支起布幔、皮蓬,然後稍微取一些石塊、木頭配合著隨行的大車做一條簡易的障礙線罷了。

  最後,還是程普看不過眼,又臨時在大車邊上又加了一道壕溝。就這,卻已經讓那些陪隸有些騷動和不滿了。

  說白了,大漢並沒有奴隸這麼一說,說是陪隸,不過是犯了罪之後,以民夫待遇徵集的戍卒而已,基本的人權還是有的。

  「也不曉得這張太守到底是個什麼意思?」趁著陪隸們搭建帳篷的時候,公孫珣則和呂范嘀咕起了一些什麼。「我找他打秋風,他卻讓我過黃河去五原郡,還說什麼如此跑上幾趟,老兵也好、戰馬也罷,甚至軍資都有了……哪來的這樣好事,莫不是在糊弄我?」

  「也不至於吧?」呂范緊了緊身上的披風勉強答道。「這張歧張府君不是清河人嗎?與文琪岳父既是同鄉又是好友……應當不至於如此消遣我們。」

  「同鄉而已,哪來的好友?」公孫珣忍不住搖頭道。「我剛來雁門時岳父還來信說此人最是擅長見風使舵……怕是見到我那岳父一戰成名,既名揚天下,又馬上封侯的,這才成了好友,喚我一聲賢侄罷了。」

  「官場之上不都是如此嗎?」呂范不以為然道。「倒是文琪你,近來反而有些失於焦躁了……何至於此呢?」

  公孫珣聞言不禁一滯,旋即自省起來。

  話說,他也是郡吏出身,勉強也算是在這大漢朝的中層官署中摸爬起來的,哪裡還不曉得這官場上的風氣?臧旻那裡的推辭,張歧這裡的虛偽,本就是官場上的常態……正如呂子衡所勸諫的那樣,真要是有些經驗的人,就應該放下種種情緒,以解決問題為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