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盧植身高八尺二寸,坐在榻上,竟然還能用手撫住體量極高的公孫珣肩膀:「東方之美者,有醫無閭之珣玗琪焉……語出何處?」

  「《淮南子》!」公孫珣趕緊微微彎腰。「這是我名字的出處,醫無閭山就在遼西。」

  「是,《淮南子》。」盧植略顯感慨道。「那年你約莫有三四歲,你母親覺得不能再稱你乳名了,可當日她偏偏又因為經商之事和族中頗有利益齷齪,便也不想請族中長老幫忙,所以就托人給當日剛剛於鄉中成名的我送來書信。而我,便在回信中給她寫了這句話。」話到這裡,盧植也好,公孫珣也好,身體全都不由一顫。「換言之,你這名字,乃是我給你取得……算起來,已經約有一十五年了!」

  公孫珣再度陷入到了之前那種張目結舌,手足皆不能動的狀態之中。

  「那日在義舍中我之所以動怒,並向劉文繞將你強索回來,不為其他,只是因為你自己而已。」盧植繼續道。「我與你母親雖未謀面,但書信往來十五年,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她是個無君之人?而你,偏偏又自幼失祜,乃是一個天然無父之人!故此,我實在是不想看到自己當年親自起名的幼童,變成一個無君無父又無聖之人,這才要叫到身邊親自嚴加教導……誰成想,竟然已經來不及了!」

  公孫珣下跪於榻前,已然不知所措。

  「你在我面前跪過數次。」盧植搖頭笑道。「但多是因為視禮儀為無物而刻意為之……但今日這一跪倒也稱得上是真心實意,甚好!天色已晚,且去吧!」

  公孫珣大拜而走。

  「數月,盧植自九江返洛,仍居於緱氏山。(太祖)既身奉二師,常輾轉於洛中、緱氏,執禮甚恭,未嘗有異色也。宛洛士林,皆稱其德。」——《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PS:大家有空的幫忙點下pc端的那個評分……好奇怪,昨天還9.7呢,今天忽然變成7.8……也不知道是什麼機制

  還有新書群,684558115,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一下。

  第二十二章 莫須有

  那晚的事情,公孫珣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這倒是讓呂范和公孫越愈發佩服他的鎮定了。用呂范的話說,無論是那天晚上迎難而上親自跑進去盜印,還是如今宛如沒事人一般的氣度,公孫少君這都是做大事的表現……也不知道這廝要是知道了真相到底會如何作想。

  不過話說回來,甭管如何,哪怕是盧植都承認,拋開並不划算的風險來看,公孫珣的這次計劃本身還是有幾分可圈可點的。

  實際上,從往後幾日反饋的消息來看,這次計劃簡直順利的難以令人置信:

  先是許攸回報,說是蔡邕見到這份『連繩』上表並詢問了具體內容以後,那股子迂闊之氣當即發作,竟然也寫了一篇什麼『古文今文大和諧』的表文,最後居然三表一起連繩泥封,遞交到了御前!

  接著,當今陛下龍顏大悅,直接下詔表彰了自己最喜歡的老師劉寬劉文繞,和自己很佩服的老鄉盧植盧子干,說這二人才德兼備,相忍為國,堪為典範,簡直如這《韓詩》、《毛詩》一般互為表里……當然,他也沒有忘記大手一揮,正式允許《毛詩》以一種副文的形式登上官方勘定的石經之上,並且還把旨意轉呈給了此次石經工程的總負責人,光祿大夫楊賜。

  而再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就不是可以從官方渠道那裡能夠獲知的了。

  話說漢制五日一朝,眼看著明日又要正式朝會了,前司空,漢光祿大夫楊賜就專門邀請了當朝數位元老重臣前往自己家中小酌。計有前司徒,現大鴻臚袁隗;光祿勛劉寬;河南尹朱野;太常劉逸;司空許訓;侍中劉陶;大司農張濟……俱為宛洛汝潁的名族顯宦,皆以今文經典傳家。

  天氣炎熱,所以酒宴在楊府的後園中舉行。

  樹蔭之下鋪開蓆子,再擺上几案,涼風習習,美酒佳肴,然後楊賜端坐主位,其子楊彪親自帶領幾名楊氏子弟捧壺執杯……再加上大家沒有計較官位,只是以年歲落座,一時間倒也顯得其樂融融。

  「說起來,文繞公可有一複姓公孫的弟子,好像同時還在盧子干門下求學?」忽然間,大司農張濟開口朝光祿勛劉寬問道。

  「確實。」劉寬眼皮一跳,儼然是被盧子幹這三字給帶著,瞬間想到了那篇莫名其妙的聯名上表。「而且不止一個,乃是三兄弟,分別喚做公孫瓚、公孫珣、公孫越。他們三人先拜在了盧子干門下,前些日子盧子干在九江時,我愛惜這三兄弟都是璞玉,便又收為了入室弟子。不知大司農可有所見教,可是他們誰闖禍了?」

  「哎,哪裡稱得上是見教?」張濟搖頭笑道。「也不是闖禍,乃是一樁有趣的美事……而且我也記起來了,正是那個公孫珣所為。」

  誰都喜歡聽故事,此言一出,滿座佩青戴紫的貴人紛紛側目。

  原來,這張濟祖籍正是汝南細陽,雖然和那汝南袁家一樣,連續好幾代都一直留在了這洛陽繁衍生息,可是細陽城那裡卻也是留著一個分支,專門照顧族中墳墓的……沒錯,這張濟所講的事情,正是從族人那裡聽來的『呂郎固窮』的段子!家鄉的好事嘛,自然是有義務傳播一下的。

  「呂郎固窮也,呂郎固窮乎?」張濟撫掌大笑。「不愧是文繞公的高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