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公和呂范愈發驚疑不定,但是來不及多想,眾人紛紛避席去迎接這位細陽縣君……果然,這位縣君居然是和公孫越一起來的,而且一來就直接笑問哪位是海內長者劉文繞的高足?最後乾脆拉著公孫珣和公孫越的手進了席。

  重新坐定,呂范長出了一口氣,那劉公則是倒抽了一口冷氣……這二人哪裡還不明白,一位極有分量的媒人到了。

  「縣君!」落座以後相互通了姓名,公孫珣這就乾脆了很多,他直接朝著在主位上落座的千石縣令拱手行禮。「正所謂擇日不如撞日,縣君來的極巧,今日這席間恰好有這麼一件美事,等著您成人之美呢!」

  「如有美事,不妨說來聽聽。」縣君倒是沒想多少,在他看來,只要事情不大,那看在當朝帝師光祿勛劉寬名字的份上,自己都是可以『成人之美』的。

  「縣君請看。」公孫珣攤開手掌,往對面呂范那裡搖搖一晃。「這位呂范是我師兄,年方二十,乃是本縣良家子。」

  呂范哪裡還不知道成敗就在於此?所以趕緊再度避席行禮。

  而縣君也捋著鬍子微微頷首:「好一個佳士!」

  能不佳嗎?呂范相貌本來就清秀,如今錦衣絲履,珠冠步搖,還是什麼模糊不清的『師兄』,不佳就怪了!

  「縣君再看。」公孫珣這次卻又把手指向了坐在自己和縣君中間的劉公。「本縣劉公,家世繁茂,向來是縣中柱石……恰有一女,生的是貌美如花,賢淑鄉中聞達,而且待字閨中!」

  縣君當即失笑:「這果然是一件美事!劉公,不如今日我來做媒如何,你看著呂范如此相貌氣度,可堪為你家愛女良配啊?」

  劉公聞言面色青白不定,竟然也避席行禮,然後才回復道:「不瞞縣君,我愛女心切,尚不想讓她太早出嫁。」

  席間瞬間鴉雀無聲,很顯然這就是當眾回絕了。哪怕是呂范錦衣香車而來,哪怕是被眾星捧月而至,哪怕是有縣君做媒,這劉公依舊拒絕了。

  確實是在意料之外,但也未必不合情理。

  這年頭,隨著大漢朝的中樞沉迷於各種各樣的內鬥,外戚、宦官、黨人你來往我,甚至於好不容易歇一歇還要搞個經學鬥爭,而下面的豪強勢力也就越來越不可制可。到了現在,甚至民間已經有了所謂『寧負兩千石,不負豪大家』的諺語。那有些事情,自然可見一斑。

  什麼意思?就是說這劉公這麼不給縣君面子,但縣君還真就未必就會因為此事和他翻臉,因為治理這個縣還需要對方配合呢!

  而且再說了,婚姻這種事情外人再怎麼盡心盡力,那終究是只能敲邊鼓的,捅到天上去,那都是人家兩家人的家事,所以這劉大戶一句『愛女心切』任誰都無法反駁。

  「劉公。」不等那縣君把臉色扭轉過來,劉備反而第一個忍耐不住了。「我們來時也打聽了,你當日嫌棄我呂師兄,不就是因為他家窮嗎?可如今你也看到了門前的車子、財貨、僮僕,如今他還窮嗎?」

  「呂范是什麼樣的底細我還不知道嗎?」這劉公嗤之以鼻。「他一個單家子,又無正經營生,這些財貨不過是這位公孫少君贈送的罷了。」

  「贈送的便不是財貨了嗎?」劉備勉力爭辯道。「你可知道那輛車子在洛陽也是士子中數一數二的寶車,那身衣服儘是蜀錦所做……」

  「我懶得與你一個少年計較。」劉公拱手朝著諸位鄉鄰說道。「諸位,我直言吧!我三旬以後才有了這個女兒,如今更是已經老朽,恐怕也照看不了她幾年,這要是不能託付給一個好人家,我是死不瞑目的?所以,便是諸位說我嫌貧愛富,我也認了!」

  這話說的倒也情真意切,縣中眾人幾乎是本能的想要附和。然而,就在此時,那邊公孫珣的霍然扶著佩刀起身,動靜極大,驚得這些人一起把沒說出來的話給咽了回去。

  當然,公孫珣沒混蛋到當著縣君的面把刀架到人脖子上,他只是想獲得場面的主動權而已。

  「劉公。」看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公孫珣這才鬆開握刀的手,轉而走入場中空地,並笑眯眯的拉住了對方的臂彎。「您是長者,這話中意思應該是比較深遠的,不過我大概也聽懂了一些……你所言的窮,怕是不單指財貨二字,對不對?」

  這劉公先是瞥了眼對方腰上的刀,又瞅了瞅做的滿滿騰騰的縣中體面人物,然後才認真點了點頭:「誠然如此,一時之財難解一世之窮!」

  此言一出,不要說眾鄉人更加認可了起來,便是被駁了面子的縣君臉上也轉圜了不少。

  要知道,劉公這話雖然說得隱晦,但在座的多是聰明人,所以大家馬上就從他話里領會到了另一層意思——人家劉家嫌棄的並不只是這呂范家徒四壁,更多的是在嫌棄他的出身低微,嫌棄他沒有什麼和劉家女兒相匹配的身份。

  須知道,這年頭,出身和身份是一種包含著道德因素、才能因素,乃至於方方面面的東西。具體來說就是,你出身好、身份高,那就可以被認為是道德水平高,被認為是能力出眾,然後就能應該去占據重要的位置,做重要的事情。

  而反之……身份低微又意味著什麼呢?人家當爹的想把女兒嫁給一個出身好點的人物又有什麼不對呢?

  於是乎,一時間座中眾人紛紛面色變幻不定,大部分人的變化都是趨向於贊同的,如縣君,他稍一思索後現在已經微微頷首了;也不是沒有憤然的,如劉備和韓當,後者之前一直為公孫珣親自幫呂范穿鞋的事情感到憤怒,但此時卻也不禁有些同仇敵愾的怒氣;當然,也有面不改色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