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而三人左思右想,卻真的是無能為力,也就只能謝過許攸告辭離去了。

  「這個盧公……真是過分!」一回到自家在洛陽的那個小院子裡,公孫瓚就怒氣勃發踹翻了院中樹下的搖椅。「我們來拜師,是他自己不見的,也是他自己留下話來讓我們自己去訪尋名師的,這剛剛攀附到劉師門下,他卻又無端回來了!還給我們惹下了如此的麻煩!還有他那幾個留在涿郡的兒子,也都個個是偽君子……總有一日,我要他們全家好看!」

  公孫珣當然不知道『歷史』上自己這位族兄其實和盧植關係極差。

  實際上,在另一個時空里的十幾年後,除了一個幼子以外,盧植在涿郡幾個年長的兒子好像全都死在了河北戰亂之中,而盧植本人在公孫瓚當政幽州時寧可在上谷那種窮地方隱居也不去幫自己的學生,公孫瓚也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個堪稱名臣的老師就隱居在自己治下,反而是當時和公孫瓚打出狗腦子來的袁紹成功徵召了盧植出山,讓後者做了一陣子軍師之類的牌坊……這裡面的細節不得不讓人浮想聯翩。

  當然了,這種犄角旮旯里的歷史余料公孫大娘不可能記得住,實際上她腦子裡多是以《三國演義》為藍本的影視劇、遊戲、小說、貼吧爭論等等,等到那次瘟疫不得已傳授給自己兒子時更是不知道忘了多少。

  而且話說回來,公孫珣就算是真知道這種『可能性』,此時也沒心情去勸解自己這位心理扭曲的族兄……他就算是心理不扭曲也感到不爽好不好?

  金大腿也攀附上去了,錢也撒出去了,義舍也建起來了,人也在洛陽混的臉熟了,名聲也微微有了,突然間要閉門苦讀半年,誰能接受的了?

  可是,不接受又能如何呢?

  那種層面的事情,是自己等人可以輕易置喙的嗎?

  一聲長嘆後,公孫珣難得想寫封長信給自己母親,讓自己那位據說後知一千八百年的老娘給自己出出主意……如此局面,如之奈何啊?

  「盧植身長八尺二寸,音聲如鐘。少與鄭玄俱事馬融,能通古學,好研精而不守章句。融外戚豪家,多列女倡歌舞於前。植侍講積年,未嘗轉眄,融以是敬之。學終辭歸,闔門教授。性剛毅有大節,常懷濟世志,不好辭賦,能飲酒一石。」——《後漢書》.盧植傳

  PS:感謝毛不壞大佬的二次飄紅,以及……毛卜壞的雙飄紅……又或者乾脆感謝毛不壞大佬的四次飄紅……已經暈了。

  而且還要感謝編輯大佬給的推薦位……話說上本書經歷了足足近大半年的推薦空白……真是感慨萬千。

  順便還有新書群,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一下,684558115。

  第十一章義舍(7k2合1)

  天氣悶熱,日色西沉。

  緱氏山下的義舍其實還在修造過程中,但由於原本就有酒樓和幾個宅院可用,倒也不耽誤住宿。

  不過,絕大部分人來到此處義舍時,卻總是不急著進去,因為他們的目光大多會被義舍前豎立著一個巨大布告板之類的東西所吸引——這玩意實在是太大了,大到像是影壁多於布告牌的感覺,尤其它還帶著防雨的木製屋檐,比建築更像是建築。

  而不知為何,從早到晚,此處也總是聚集著大量的人員,甚至不住義舍的過往路人也都免不了駐足打量。

  就在這天傍晚,一名背著包袱卻作官差公人裝束的青年男子也正擠在這個布告牌前好奇的打量,眾人見他是個公人,雖然沒說什麼,但也出於本能的後退幾步,倒是方便了此人。

  細細看來,這偌大的布告牌被錯落有致的分成了四個部分。

  最左側是對義舍的大致介紹,上面用木雕和塗漆的半永久方式說明了義舍的來歷——沒有什麼堆砌的辭藻,簡單直接的說明了這是遼西來的士子公孫珣,來此處求學後,因為看到此處旅人甚多,但住宿卻很困難,因此發揚聖人的仁心,這才修建了這座義舍。

  緊接著看下去,第二個版塊卻是貼了幾張劣質的紙張,就是那種公門中常用的,又脆又硬,只能貼在木板上才能寫字的紙張,上面列舉了義舍的一些大致規矩——比如說不論身份,只看年齡來提供不同檔次的待遇;以及什麼每人的免費伙食額度是固定的,草料也只限於每人一匹馬的,多餘的就要付帳了云云;還有什麼堂中嚴禁鬥毆、吵罵,否則義舍有權驅逐或者報官等等等等……

  反正都是一些很有道理的規矩,看的那公人裝束的男子連連點頭。

  而頗有意思是,其中一條還專門說晚間有什麼卡牌遊戲可玩,但後面卻又有新筆跡加上,說不許藉此賭錢,否則一律逐出云云,惹得這個公人當即失笑。

  再往下看,只見這第三個版塊面積最大,看的人也是最多的,甚至還有看熱鬧的人專門央著別人給讀出來聽的。這位公人放眼望去,只見這個版塊最上頭赫然用木雕的方式印著四個字——本地新聞,於是當即也來了興趣。

  仔細往下一瞅,果然也是那種劣紙所寫,不過上面的內容卻讓這官差忍不住連連莞爾:

  譬如說一張紙上赫然寫著,這緱氏山後面大張里的張某家丟了三隻羊,願出十錢求此三羊下落。找失倒也罷了,只是不知道這家人為何如此小氣,覺得三隻羊只值十錢?

  再比如說,還有一張紙上寫著,這緱氏縣城裡的大戶王氏王某,妻妾無數,可婚後數年卻連生十幾個女兒,因此藉此處求方,若有能生男的無上妙法,這王某願意奉上十金!十金固然貴重,這告示牌前的人大多也在議論此事,而且不少人還踴躍欲試,可是這種事情竟然貼到這裡,足見這王某也是被生兒子的事情給逼的沒法子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