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是。」公孫珣正色答道。「我知道來之前,母親曾經與大姨有交代,說我要是交結洛陽各路大人物的話,無論花多少錢都不要管,而衣食住行之類的,卻一定有不許豪奢過度的限制。」

  「確實如此。」

  「不瞞大姨,我想做一件事情,要花很多錢,但我覺得這也算是結交人物的一種方式,所以才先說了那件舊事。」

  「阿珣不妨說來聽聽,只要確實符合主母的要求,再多的錢我都不會加以限制的。」

  「是這樣的,大姨你看,這緱氏山腳的官道是洛陽東南的咽喉要道,往來的人流、車輛真的是川流不息,而此處卻只有一處亭驛,所以每次都只能給官位最大的人提供食宿,卻將不少人拒之門外。因此我想將對面的酒樓和附近的空地一起買下,在此處建立起一座大大的義舍,不分身份,不論出身,供給食宿。」

  「願意住宿在義舍的人……」金大姨仰頭思索道。「官員可以住宿驛站,有名聲的人可以隨意在緱氏縣城中找人投宿,便是有些錢的也能花錢投宿在附近人家,所以,能住進這家義舍的,恐怕多是寒門子弟。」

  「多是上進的寒門子弟。」公孫珣更正道。「這年頭出一趟門不容,窮人家出門更難,但他們還是要辛苦出行,不是求學,就是有要緊事物要做,說不定還有亡命之徒……實際上,義公兄說他在洛陽呆的不太痛快,我正準備將他安置在此處,替我招納爪牙。」

  「按照主母的行商方略,這種事情還務必要把阿珣你的名字給亮出來的。」金大姨繼續補充道。「不然怎麼傳揚名聲,讓那些過路的寒門子弟心存感激?」

  「這是自然。」公孫珣連連點頭。「大姨這是同意了?」

  「沒問題。」金大姨點頭道。「少君你之前說的道理那麼透徹,我又有什麼不同意的呢?只是少君莫忘了寫信回去,再跟主母說明一下情況。」

  「這是必然的。」公孫珣當即失笑到。「不瞞大姨,我寫信回去不僅要說這件事情,還要讓母親多押送些錢財過來……不僅是在這裡要施恩於寒門子弟,我還準備在洛陽,仿效那黨人八廚,對那些出身不賴但卻又缺錢的士子多加援手不圖回報,爭取做一個士人中的『第九廚』呢!」

  金大姨聞言再度頷首,卻又面露疑惑:「這種事情本來就該去做的……只是少君,這八廚的名聲極大,我也是聽過的,不知道他們到底散出去多少錢才換來這個名聲?」

  「八人加一塊……每年約有千萬錢吧。」公孫珣略一思索就給出了答案。

  金大姨再度失笑:「那一人一年不過百萬錢,也就是千貫而已……也就是咱們家販馬業務一年的純利而已,少君儘管去做好了!」

  哪裡會這麼簡單呢?公孫珣心中暗暗搖頭,面上卻只是微笑頷首。

  「度尚、張邈、王考、劉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為『八廚』。廚者,言能以財救人者也。又曰:『八廚供財,緡錢千萬』。」——《後漢書》.黨錮列傳

  PS:還有新書群,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加一下,684558115。你們問二妞是誰?我也不知道。

  第十章 卻陷紛爭(5.6k)

  短短半月,得到了自己老娘傾力支持的公孫珣就開始在洛陽內外聲名鵲起。

  正所謂,官面上的人敬重你的權位,在野的人敬重你的出身,但所有人都敬重你的『德行』和小錢錢!

  所以,當一個當朝九卿的弟子,勉強算是名族的世家子弟開始用小錢錢來換『德行』的時候,那自然會效果卓群,更別說還有許攸這樣的才智之士為之奔走了。

  實際上,等到了六月天氣漸熱的時候,由於義舍已經借著原本的酒樓、宅院粗粗成型,莫要說公孫珣在洛陽那邊如何如何了,就連韓當在緱氏這裡都成了一位『大豪』!不知道多少亡命之徒來投奔他,連劉備都在那個義舍里樂不思……呃,樂不思鬥犬了。

  而上下都有了人脈以後,公孫珣還偷偷讓人趁機散播什麼傳言之類的——比如說公孫三兄弟乃是遼西一條龍,龍首龍身龍尾俱全;還有什麼公孫二郎公孫珣人稱洛陽及時雨,緱氏呼保義;甚至還有什麼平生不識公孫珣,盡稱英雄也枉然之類的東西。

  這些說法,全都是公孫大娘最新來信中欽定的,有些還是挺靠譜的,比如說前兩個說法,一個明顯針對士人,一個明顯針對底層;但有些著實坑兒子,比如說最後一個……這口氣太大了點,人家死在黨錮之禍中的八駿之首李元禮也不過是天下楷模而已,換那個袁紹來用這個外號也倒無妨,可你一個遼西來的邊郡子弟,有什麼資格用這種名號?

  實際上,這話剛傳出去不久劉寬就帶黑眼圈來找自己談心了,公孫珣也麻溜的叫停了這種造勢。

  當然了,總體而言,這種生活還勉強稱得上是如魚得水的……來洛陽幹嗎,當然是來學經的,也就是混文憑的,然而這裡有掛科嗎?有就業資格證考試嗎?

  或許有。

  但是考核標準是什麼,難道是學問?當然是『德行』和『名聲』了!所以公孫珣能不如魚得水嗎?

  不過,這種好日子在六月中旬的時候忽然間就到頭了,因為一連串不受公孫珣控制,卻極大影響到了他的高端事宜突然就發生了。

  話說,這惹出事的不是別人,正是那個喜歡上書亂說話的蔡邕蔡伯喈……當然,公孫珣可以發誓,人家這次上書真的誰都沒有得罪,也真的是誰都沒有妨礙到。實際上,蔡邕的這次上書所言的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甚至可以說,僅此一事就足以讓他載入史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