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兩個都簡單。」公孫珣坦然答道。「我早就想好了,叫上三五個武藝較好的伴當,只要多帶幾匹馬就可以了。你想想,這河北一馬平川,憑你我的馬術,就算是遇到一些事情,哪怕不敵,也能縱馬離去。至於說掉隊,就這些人帶著這麼大的車隊一邊走一邊聊,還半日就要歇一歇……咱們就算是落後三五日的路程,也能隨時快馬趕上。」

  韓當稍微一想,似乎真是這個道理,也就不再多言,而是去車隊中去挑得力的人手、馬匹去了。

  至於公孫珣,他也沒去叫那和甄逸甄叔師斗得分外快活的大兄公孫瓚,只是把公孫越叫到一旁,略微交代了一下,然後居然匯合了韓當,帶著三五個伴當,直接打馬去尋那個賈超去了。

  然而,剛走出七八里地,這幾個弓馬嫻熟的遼西豪傑就尷尬的發現,自己一行人似乎在這異鄉直接迷了路。

  「剛才那個老農是不是說先過那條河,再找路口右轉,然後就能看到那個賈超家所在的鄉里了?」天色將暗,公孫珣實在是忍不住開口點出了這一事實。「而我們沒過河,就先從一個路口右轉,然後才稀里糊塗的來到了這個地方?」

  「少君,路途太遠,投宿已經來不及了,且找個避風的地方生火吧!」韓當無奈答道。「這荒田野地里,來了狼咱不怕,就怕天寒地凍,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公孫珣為之默然。

  「太祖與同門往洛陽,過冀州,眾皆寶車裘馬,前呼後擁,日行於官道,夜宿於郡中豪右大家,獨太祖曰:『往來別處,不可不先存問風俗。』乃行小道,入窮鄉,盡知地理虛實。」——《舊燕書》.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紀

  第十六章 歸家

  「什麼味道?」火堆旁,公孫珣接過干烤的薄餅,忍著口渴沒去喝旁邊河裡的生水,但還未下咽就忽然聞到風中帶過來的一股隱約的怪味。

  「好像是那邊帶來的,我去看看。」一名坐在公孫珣身旁的伴當站起身來嗅了嗅,然後徑直舉著火把走過去查看了。

  眾人並不在意,因為畢竟是一陣怪風帶來的,應該不會太礙著大家吃東西……而且再說了,在沒有水的情況下,這干烤的薄餅似乎更難纏一點,也更吸引人的注意力。

  當然了,大家都有一點安利號背景,又都見識過大疫,得益於公孫大娘常年累月在遼西那邊的教導,眾人無論如何都還是能忍住不去喝生水的。

  就這樣,勉強就著唾沫吃了兩口餅子,那邊去查探的伴當就已經快步回來了,而且很快他就讓所有人都徹底沒了食慾。

  「是棄嬰,」此人面色鐵青。「我舉著火把大略看了眼,那溝里全是棄嬰,剛死的、死去多日的、被狼鼠啃得只剩骨頭的,足足有數十。」

  棄嬰、溺嬰,在這年頭太常見了,公孫珣在遼西也不止一次見過,而且他很早就問過自己母親這個事情,後者的回答也很無奈。

  說是一來沒有節育措施,動輒懷胎,而一旦懷胎也無法輕易能夠打胎,只能生下再處理;二來,這年頭底層百姓實在是養不活這麼多孩子;三來,官府的獎懲制度基本上已經名存實亡;四來,別忘了還有典型的重男輕女……所以,這事根本無法避免。

  只不過……

  「棄嬰倒也罷了,只是這附近似乎只有東面有兩三個里散落,三四百戶人家而已,哪裡就會有數十棄嬰?」公孫珣大為不解。

  「少主,恕小的直言。」一名公孫珣家中的中年徒附(與主家有封建關係的依附人口,相當於不可買賣的奴僕),此時忍不住插了句嘴。「我家昔日是從青州舉家逃荒到遼西的,青州那邊,十幾年前就也是如此程度的棄嬰了。」

  「十幾年前就已經到了這種地步嗎?」公孫珣頗有些震動。

  「可不是嗎!」此人誠懇說道。「不是不願意養,而是確實養不起。百姓貧苦,經常一場大災大疫就要讓整個鄉里崩潰,然後我們青州人,要麼逃到泰山上當賊,要麼就是往邊郡那邊找活路。當年若不是老家活不下去,我家也不會舉家逃往邊地……反倒是遼西那裡,按照主母的說法,地廣人稀,主家壓迫也不是很重,所以反而能多養活一些孩子。更別說遼西還有我們安利號,主母可是會鼓勵家中的奴婢、徒附收養一些棄嬰的,不少棄嬰如今都已經長大,向來視主母為神仙般的人物。所以說,不是此地百姓太過於窮苦,而是遼西那裡實在是更好一些。而少君自幼在那裡長大,自然不知道這邊的情形。」

  所謂溫故而知新,拋開對方話里拍自家老娘馬屁的廢話,公孫珣卻是順著這話後忽的想起了自己那位老娘曾經說過另外一句話——邊郡這地方,民族矛盾有效的壓制了階級矛盾,也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話說,雖然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概念自己老娘都是給自己仔細『科普』過得,但當時的自己聽了這話以後卻依舊稀里糊塗,半點都沒懂。

  然而此時,聽說有數十具棄嬰就在自己身側,聯想起遼西的情況,公孫珣卻是猛地通透了起來——同樣是世家、豪強,並不是邊郡那邊就會有多麼高的覺悟,而是說面對著鮮卑人的強大軍事壓力,以及烏桓人在身側給人帶來的不安感,那邊的世家、豪強願意為了保持住當地的軍事競爭力而對底層讓出一些東西來。

  這才是那句話的真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