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公孫珣趕緊上前接住這份對自己而言價值連城的薦書與名刺,然後再次拜謝。而拜謝後卻依舊束手立在一旁,因為他算是聽出來了,自己這位頂頭上司還是很大方的,所謂一碼歸一碼,去洛陽求學的事情這是被算到了前天晚上偷偷送來的那十幾箱賄賂上面,跟之前的夜襲不沾邊。

  所以,接下來對方必然還有一番吩咐。

  果然,侯太守眼睛一轉,緊接著就問起了首級的問題:「對了,還有一事,賢侄是我們遼西郡主計室副史,這個統計的問題本來就是你的職責,你且說說,這次的斬首咱們遼西郡該如何和右北平郡分潤呢?」

  「回稟府君。」公孫珣張口即來,似乎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這種事情還是要兩位府君自行商討的,在下區區一個佐吏,實在是不敢多言……不過,敵酋柯最闕的首級無論如何都是我們遼西郡中單獨所獲,這是大功一件,郡中只要拿捏住了,那依在下看來,下面的普通首級,多一點少一點也無妨,就當是和王太守做個人情了。」

  侯太守聞言連連點頭,難得面露喜色……話說,大漢朝還是很注重軍功的,對於兩千石大員來說,這首級運作好了,說不定也是能換個爵位的。如果不要臉一點,給洛陽的幾位大宦官那邊送點錢,封侯都是可能的。

  所以,就像對方說的那樣,兩個郡分功勞這種大事情,自然是要兩位兩千石大員親自下場撕逼的!哪裡會讓他一個兩百石小吏來分配功勞呢?找他過來問話,關鍵其實還是在於那個柯最闕的首級!而公孫珣這話呢,分明是問都不問,就直接把這個要緊的功勞交給了郡中,也就是自己來自由分配,這也就由不得侯太守喜上眉梢了。

  當然了,既然如此,又是財帛又是功勞的,投桃報李,侯太守自問也必然不會讓這個小子吃虧的。

  「這話是老成謀國之言。」面上的喜色一閃而過後,侯太守很有風度的點了點頭。「郡中定然會有說法的……對了賢侄,聽說令堂公孫大娘宅心仁厚,前幾日不僅親自送來牛酒勞軍,還讓你家的安利號收走了不少無家可歸的難民?」

  「哎!」公孫珣的眼皮當即一跳。

  話說,收攏難民這事,按照自己對自家老娘的了解,當然不是很單純,但也可以說是某種好事,最起碼能讓那些失去家園的流民有個活路對不對?可是從官方角度來說,似乎確實又有點敏感……這侯太守這時候提這事,是想幹嗎?

  「不瞞賢侄。」侯太守似乎是看出了對方的擔憂,所以很快就再度捻著鬍鬚道。「咱們遼西郡是邊郡,面積廣大管理不便,同時還有烏桓、鮮卑各種雜胡雜居在郡中,更麻煩的是,鮮卑年年寇邊,久而久之,這戶口就遺失太多,令堂此番作為不僅無礙,而且是有益的……你還記得秋天那次管子城被破的事情嗎?」

  「自然記得。」

  「去告訴令堂,管子城那裡就多勞安利號費心了。一來,隆冬難熬,還要請安利號幫忙收攏一下迄今都還只能靠郡中接濟的管子城難民,二來,管子城位於烏桓眾部和鮮卑眾部的匯集點,朝廷決不會棄之不顧,等明年青州、冀州、兗州支援的錢糧到了,估計是要重修的,到時候不如就交給安利號來負責了。」

  還有這操作?又送人口又送生意的,還說的那麼貼心?再說了,按照自己老娘的手段,這管子城一番折騰下來豈不是一小半就成自家的了?

  當然了,心裡這麼想卻不耽擱公孫珣深深一個長揖,代自家安利號笑納了。

  「還有一事,」侯太守繼續道。「賢侄這一次終究是臨陣接敵,親自上陣搏殺的,想來應該是對那晚的戰事知之甚詳,那你知不知道此戰中,咱們遼西郡發麵都有誰立下殊勛,值得特別嘉獎呢?」

  公孫珣最後等的就是這句話,只見他再度俯身拱手道:「回稟明府,這一戰,我遼西郡中有兩人表現著實可圈可點。」

  「說來聽聽。」

  「一個是在下族弟公孫越,他雖然沒有臨陣殺敵,卻在後方協助在下族叔右北平公孫長史指揮若定,把握戰機……發騎卒前後夾擊,發步兵第次接應,都是他的首倡……」

  「好!」侯太守左手捻著自己的長須,右手一撫几案,直接打斷了公孫珣的話。「我就知道,你們公孫氏不愧是我遼西第一名族,世代忠誠於王事不避生死不說,俊傑也是層出不窮……你這族弟今年多大了?」

  「只比末吏小一歲,體格已成,弓馬俱在,而且粗通文墨,知帳識數,如果這小子能夠受府君青眼,聽說……聽說我令支縣戶曹吏上個月正好缺員?」

  戶曹,顧名思義,就是縣裡管理戶籍、徭役、農桑、道路的超級實權部門。再加上東漢年間,地方上的豪強最大的財富其實就是隱匿的戶口,所以這個戶曹吏的重要性不問自知。

  更別說,這可是公孫氏自家所在的令支本縣戶曹吏,公孫本族也好,安利號本部也好,都要受這個位置直接影響的。

  總之,這個戶曹吏的級別不過是百石吏,但權力極大,而韓當孜孜以求卻還有些擔心拿不到手的屯長雖然是個秩比兩百石的級別,可你真要是讓人選,估計這普通人十之八九還是要選戶曹的。

  甚至,如果不是之前侯太守的態度如此之好,公孫珣未必敢如此露骨的所求這個位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