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啊,賣衣服啊。”

  霍學恬把她這一年幹的事挑挑揀揀地和她奶說了一遍,又說她在京市買了幾套房子,現在還剩餘這麼多錢,問家裡有什麼要花錢的地方沒有。

  孫女突然成了大款,搞得桂蘭芳還有點不習慣,在記憶里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個事,“上個月開會,郝愛國說上頭鼓勵大家養豬來著,把你二嬸得瑟的,不過她忙著賣紙樣,還沒時間到我跟前來晃悠,我估計等她閒下來就得到我跟前來嘚瑟了。”

  霍學恬提議,“奶,要不咱們家就多養幾頭豬唄,反正現在家裡也有糧食給豬吃了。”

  “糧食是有,可多養幾頭豬你二嬸不得更得瑟了麼。”桂蘭芳很猶豫。

  霍學恬想笑,看來她奶也還記得二嬸以前要養十頭豬的事,當時條件差沒法養那麼多豬,全家人都不支持二嬸,她奶肯定是覺得現在要是養了豬就像跟二嬸低頭似的。

  為了她奶的面子,霍學恬說:“那等二嬸跟你建議養豬的時候,奶你再同意怎麼樣?”

  “……那行吧。”桂蘭芳很勉強地答應了。

  霍學恬回家的時候已經快過年了,村裡有很多人家都要做新衣服,何小英和趙艷的生意很熱鬧,除了賣紙樣,她們同時還可以幫人裁布料和做衣服,後面這項工作的開展主要是為了不會做衣服的知青們開展的,可以說,那麼多知青里就沒幾個會做衣服的,何小英和趙艷就可以幫她們做。

  兩人也有分工,何小英會說話主外經營,趙艷手藝細就更多的做些技術活,做衣服就是這其中一件。

  趙艷做衣服的時候,霍學恬偶爾也會在旁邊看著,她雖然跟她媽有些相似的也是生產衣服的,卻從來沒有摸過縫紉機,更沒有研究過衣服的製作工藝,都是想要什麼樣的衣服就畫什麼樣的,無需中間流程,所以每次看到別人做衣服還是會覺得很新鮮。

  趙艷現在一天光做衣服能做兩三個單子,在霍學恬不在家的日子,她和何小英還增加了男裝和童裝紙樣的售賣,要知道,農村的婦女們有時比起給自己花錢更捨得給丈夫和孩子花錢,所以這兩種紙樣的增加,一下子就占了每月營業額的一半。

  霍學恬看她媽做了一上午的衣服,做了一件棉服,整個過程是有點神奇的,至少她這麼看著有點神奇,讓她感覺,一件衣服並不只是畫出來就完成了,儘管她畫出來就是完成了。

  趙艷抖了抖這件女式棉服,對閨女伸出了手,“甜甜,你穿上試試,我看看還有沒有哪要改的。”

  霍學恬乖乖穿上棉服轉了一圈,給她媽看清楚衣服上身的效果。

  “好,脫下來吧,沒有要改的。”趙艷點點頭,拿起手邊一本厚厚的筆記本,打開筆記本,裡面夾著一支筆,她拿筆在筆記本內頁原有的字跡下又寫了一行字。

  霍學恬一邊脫棉服一邊好奇地湊過去看,那筆記本最上面寫了一個人名,人名下面寫著衣服樣式、交了定金多少、布料多少等等,再空幾行,便又是一個人名,這應該是她媽記錄訂單的本子。

  “媽,你是不是學寫字了啊?”

  趙艷笑著點頭,又說:“我寫的字不好看,不過能認出來就成,不然訂衣服的人一多我就記不清了。”

  這倒是,霍學恬拿著那一本筆記本從頭看起來,從一開始僵硬的筆畫夾著幾個拼音,到最後規規矩矩的字體,她也能想到她媽練字會很辛苦,不過看她媽現在的樣子,似乎是很樂在其中的,這樣也好。

  霍學恬覺得她媽這樣的狀態就很好,有自己想做的事,也能從其中得到滿足。

  霍學恬重新合上筆記本,想著她剛才看見的那些名字,問:“媽,我怎麼沒看見傅文文同志的名字,她現在不找你做衣服了?”

  趙艷輕輕搖頭,說:“不是,她下半年就回城了,咱們村里一半的知青都回城了,剩餘這些不知道什麼時候也要回去。”

  她說著嘆了口氣,“到時候估計就沒什麼人做衣服的了,趁現在能賺一點是一點吧。”

  霍學恬一拍腦袋,原來都到這時候了,差點她都給忘了,她覺得,等知青全都走了,就給她媽在鎮上開一個店吧。

  這一等就是一年。

  一年裡,家裡養上了曾經何小英盼望的十頭豬,因為是政府提倡的農村人養豬,養豬的福利新增加了不少,比如說宰一賣一,意思就是如果家裡養了兩頭豬,那麼只要把其中一頭豬賣給收購站,剩下一頭豬就可以自家宰了吃,霍家養了十頭豬,自家就能留下五頭豬,這還真的做到了曾經全家人心裡的吃肉吃不完的願望。

  除了養豬,霍家還蓋了一棟新樓,新家是個小二層樓,紅磚青瓦,還加入了一點霍學強的設計建議,最後蓋出來的小樓有點時尚,也有點復古,全家人都喜歡。

  蓋樓的錢就是用得養豬賺的錢,霍學恬本來想出這個錢,後來被她奶勸回了,她想了想,這是全家人住的房子,如果是她這樣一個還在上學的小輩出錢蓋的,叔伯知道了肯定不適應,住著也許都彆扭,而用全家一起養豬賺的錢蓋就很好,大家都出了力,住著新房子心裡也踏實。

  買賣房屋的政策終於試點結束,逐漸推廣至全國,霍學恬毫不猶豫地在鎮上買了一間鋪子,縣裡也買了一個小院子,比她之前買的房子占地都大得多,但由於地域位置原因,跟她在京市買的那個兩居室價格差不多,沒花費很多存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