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頁
姐姐嫁進興仁府已三月有餘, 雖兩姐妹經常見面, 但沒辦法像以前那樣住在一起。
這次, 姐姐特意提前回了江家,住在原先的房間,與出嫁前一樣。
蜚蜚大受感動,抓著姐姐問東問西, 什麼家好不好管?銀錢怎麼打理, 洞房夜到底折不折騰……
若不是她眼神和表情單純, 阿柔都要懷疑她是不是故意開自己玩笑。
「不是給你看了嫁妝畫嗎?」阿柔小聲道。
蜚蜚面露難色:「我覺得那畫該不真實的罷?腿都給掰成那樣了, 好生嚇人。」
阿柔但笑不語。
蜚蜚慌了:「不是罷!真會那樣?」
阿柔大笑起來。
這話多少給她留下了些陰影,成婚這日就格外慌亂,總覺得是要把她送去受刑。
對著鏡中的自己,蜚蜚覺得有些陌生, 左右看看,又很喜歡,以往她喜素色,很少打扮得這樣艷麗,好像一瞬間就長大了是的。
嫁衣和鳳冠都是顧瑾城派人送來的,由京中最知名的匠人親手打造,歷時五個月。
鳳冠和華勝是一套,用了上千顆南海珍珠,鳳冠頂端的那顆足有鴿蛋大小。
姐姐和阿娘在旁陪著,見她緊張,便盡撿些有意思的事情來哄她。以前總覺得她還小,不當事兒,眼下也要嫁人了。
所幸她們婚後不跟公婆一起住,不然,真怕她招架不了府里大小事務。
先前,胡夫人還偶爾想要找蜚蜚的茬兒,結果幾次都被顧瑾城給懟回去了,時間一長,顧家自然就認清了自己的定位,也不敢再來了。
而隨著顧尚書年紀越來越大,顧銘又不爭氣,他原本還指望著顧瑾城能原諒他,可兩人立場不同,雖是父子,但彼此不容。
所以,除了表面功夫,兩家私底下並不來往。
顧瑾城已經過了憤怒的年紀,並非必須糾結個是非對錯,而是懶得搭理那些人。
——只有家裡的小夫人,才值得他花費心思。
可蜚蜚近來對他冷淡,讓顧瑾城心裡也沒著沒落的,總以為她想始亂終棄。
以前,他與大哥形影不離,遇上事情都會跟他說,現在大哥遠在邊關,沒辦法聽他傾訴。
加上近來邊關事忙,他和陸離都不方便回來,只能早早叫人帶了禮物給他們,有些是陸離選的,只東胡有,慶雲還很少見到。
-
阿柔成婚時,蜚蜚問阿柔是什麼感覺。阿柔說沒感覺,她還不相信,現在她自己出門,才發現竟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緊張。
顧瑾城在門外念催妝詩,雖得了好評,眾人卻還不放行,非要二哥考考他。
二哥得了殿試頭名,不少學子欣賞他的文采,都想要藉機得他幾句佳作,好回去品味、顯擺。
畢竟二哥的文采連今上都連聲誇讚,他科舉時的文章,今上更是讀了好幾遍,站也夸、坐也夸,還經常找外公打聽二哥的情況。他都稱二哥是經世之才,京中其他學子更是拜他為學神,紛紛效仿。
不過,二哥高中之後,便有意向充王家裡提親,求娶曦月郡主,但充王人在外地,趕回來需要些時日。
而充王遲遲不歸,婚事未定,今上為了權衡朝中勢力,不好給他定官職,便讓他在家中等待些時日。
二哥自然明白今上的意思,便安心在府中看書,鮮少出門。
他之前寫的詩和字,在黑市的價格已經翻了十倍不止,仍是一字難求!今日,京都眾世家的學子們難得碰上他,便都想要領教他現場作詩。
二哥卻想,顧瑾城是要做自己妹夫的,若出的太難,顧瑾城對不上,那實在尷尬,可若出簡單了,又影響他的才名,恐叫眾學子失望。
況且,他的學識在這擺著,哪怕不過腦子,隨口說,所作的詩和題面,對尋常人來說,也是詰詘聱牙,難以理解。
「老是吟詩作對,未免太沒有新意,何況,方才那首催妝詩甚是工整有趣,已足見阿瑾的文采了。」二哥腦子活,笑了笑,就說,「考些別的,圖個新鮮。」
眾人一聽,便紛紛應和起來。
二哥向顧瑾城使去「不用謝」的眼神,笑著問:「你還記得,第一次見妹妹的時候,她戴得是什麼釵嗎?想好了再作答,答不上來或者答錯,做哥哥的可不讓你。」
眾人大笑起來,覺得二哥真是皮的很。
在慶雲國,兩人相親碰面,並不會仔細打量對方,否則會被視作不禮貌,除非是那些登徒子,孟浪慣了,才肆無忌憚盯著別人姑娘瞧。
是以,別說看對方戴的什麼釵了,連長什麼樣子都不一定能看清楚。
二哥這樣問,不是給顧瑾城下套嗎?
眾人心想,若答不上來,便顯得沒誠意,若答出來,不等於告訴別人,顧謹慎是個混不吝,第一次見面就盯著別人珠釵瞧。
顧瑾城卻在心裡給二哥豎大拇指。
心想,二哥簡直就是他親哥,這題出的,等於給他送分。
「自然記得。」顧瑾城一笑,說道,「第一次見時,她才五歲,不戴釵。」
眾人:「……」
隨即卻又感慨,原來是青梅竹馬,難怪和江家人感情都不錯,不僅與江校尉同氣連枝,還能乘太傅的馬車上下朝。
加上不少人都知道他小時候被納蘭皇后派人追殺,流落民間數年的事情,不禁有事感慨唏噓。
這次, 姐姐特意提前回了江家,住在原先的房間,與出嫁前一樣。
蜚蜚大受感動,抓著姐姐問東問西, 什麼家好不好管?銀錢怎麼打理, 洞房夜到底折不折騰……
若不是她眼神和表情單純, 阿柔都要懷疑她是不是故意開自己玩笑。
「不是給你看了嫁妝畫嗎?」阿柔小聲道。
蜚蜚面露難色:「我覺得那畫該不真實的罷?腿都給掰成那樣了, 好生嚇人。」
阿柔但笑不語。
蜚蜚慌了:「不是罷!真會那樣?」
阿柔大笑起來。
這話多少給她留下了些陰影,成婚這日就格外慌亂,總覺得是要把她送去受刑。
對著鏡中的自己,蜚蜚覺得有些陌生, 左右看看,又很喜歡,以往她喜素色,很少打扮得這樣艷麗,好像一瞬間就長大了是的。
嫁衣和鳳冠都是顧瑾城派人送來的,由京中最知名的匠人親手打造,歷時五個月。
鳳冠和華勝是一套,用了上千顆南海珍珠,鳳冠頂端的那顆足有鴿蛋大小。
姐姐和阿娘在旁陪著,見她緊張,便盡撿些有意思的事情來哄她。以前總覺得她還小,不當事兒,眼下也要嫁人了。
所幸她們婚後不跟公婆一起住,不然,真怕她招架不了府里大小事務。
先前,胡夫人還偶爾想要找蜚蜚的茬兒,結果幾次都被顧瑾城給懟回去了,時間一長,顧家自然就認清了自己的定位,也不敢再來了。
而隨著顧尚書年紀越來越大,顧銘又不爭氣,他原本還指望著顧瑾城能原諒他,可兩人立場不同,雖是父子,但彼此不容。
所以,除了表面功夫,兩家私底下並不來往。
顧瑾城已經過了憤怒的年紀,並非必須糾結個是非對錯,而是懶得搭理那些人。
——只有家裡的小夫人,才值得他花費心思。
可蜚蜚近來對他冷淡,讓顧瑾城心裡也沒著沒落的,總以為她想始亂終棄。
以前,他與大哥形影不離,遇上事情都會跟他說,現在大哥遠在邊關,沒辦法聽他傾訴。
加上近來邊關事忙,他和陸離都不方便回來,只能早早叫人帶了禮物給他們,有些是陸離選的,只東胡有,慶雲還很少見到。
-
阿柔成婚時,蜚蜚問阿柔是什麼感覺。阿柔說沒感覺,她還不相信,現在她自己出門,才發現竟真的沒有想像中的那樣緊張。
顧瑾城在門外念催妝詩,雖得了好評,眾人卻還不放行,非要二哥考考他。
二哥得了殿試頭名,不少學子欣賞他的文采,都想要藉機得他幾句佳作,好回去品味、顯擺。
畢竟二哥的文采連今上都連聲誇讚,他科舉時的文章,今上更是讀了好幾遍,站也夸、坐也夸,還經常找外公打聽二哥的情況。他都稱二哥是經世之才,京中其他學子更是拜他為學神,紛紛效仿。
不過,二哥高中之後,便有意向充王家裡提親,求娶曦月郡主,但充王人在外地,趕回來需要些時日。
而充王遲遲不歸,婚事未定,今上為了權衡朝中勢力,不好給他定官職,便讓他在家中等待些時日。
二哥自然明白今上的意思,便安心在府中看書,鮮少出門。
他之前寫的詩和字,在黑市的價格已經翻了十倍不止,仍是一字難求!今日,京都眾世家的學子們難得碰上他,便都想要領教他現場作詩。
二哥卻想,顧瑾城是要做自己妹夫的,若出的太難,顧瑾城對不上,那實在尷尬,可若出簡單了,又影響他的才名,恐叫眾學子失望。
況且,他的學識在這擺著,哪怕不過腦子,隨口說,所作的詩和題面,對尋常人來說,也是詰詘聱牙,難以理解。
「老是吟詩作對,未免太沒有新意,何況,方才那首催妝詩甚是工整有趣,已足見阿瑾的文采了。」二哥腦子活,笑了笑,就說,「考些別的,圖個新鮮。」
眾人一聽,便紛紛應和起來。
二哥向顧瑾城使去「不用謝」的眼神,笑著問:「你還記得,第一次見妹妹的時候,她戴得是什麼釵嗎?想好了再作答,答不上來或者答錯,做哥哥的可不讓你。」
眾人大笑起來,覺得二哥真是皮的很。
在慶雲國,兩人相親碰面,並不會仔細打量對方,否則會被視作不禮貌,除非是那些登徒子,孟浪慣了,才肆無忌憚盯著別人姑娘瞧。
是以,別說看對方戴的什麼釵了,連長什麼樣子都不一定能看清楚。
二哥這樣問,不是給顧瑾城下套嗎?
眾人心想,若答不上來,便顯得沒誠意,若答出來,不等於告訴別人,顧謹慎是個混不吝,第一次見面就盯著別人珠釵瞧。
顧瑾城卻在心裡給二哥豎大拇指。
心想,二哥簡直就是他親哥,這題出的,等於給他送分。
「自然記得。」顧瑾城一笑,說道,「第一次見時,她才五歲,不戴釵。」
眾人:「……」
隨即卻又感慨,原來是青梅竹馬,難怪和江家人感情都不錯,不僅與江校尉同氣連枝,還能乘太傅的馬車上下朝。
加上不少人都知道他小時候被納蘭皇后派人追殺,流落民間數年的事情,不禁有事感慨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