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世間女子大多過得不幸福,衛明珠這樣的幸福是很容易被嫉恨的,可偏偏,她並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女子,她一次次毫不掩飾的舉動已經讓她成了天下女子的表率。尤其在入宮之後,衛明珠有了更大的權力,更多的可用之人,專門派了商隊漂洋過海去往其他國家,給國庫帶來無數金銀的同時,竟引入了不少新的作物。如紅薯那般易種植、產量大又能飽腹的東西,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的益處,直接減少了每年餓死的人數。
還有衛明珠不斷想出的新玩意,推崇的一夫一妻制,嚴禁人口買賣等規定,將女子地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的同時,也促進了家家戶戶的安穩。百姓們無法敏銳的發覺其中的改變,但他們能清楚的知道日子越過越好了,爭吵少了,笑容多了,當真是越活越順心了。
這樣一個活菩薩還有誰會嫉妒?時日久了,百姓們對她的愛戴完全不輸於燕昱澤,這位讓皇帝廢除後宮的皇后娘娘不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也成就了一段傳奇。
那是屬於衛明珠一人的傳奇,她從異世而來,令蒙塵的明珠熠熠生輝,從懦弱到強勢,只隔了一個靈魂的距離。她傾盡所有,付出了全部的熱情,最終也得到了最善意的回報。
明珠可傾世,靠得不是絕色之姿,而是那靈魂中不息不滅的堅強!
第149章 番外·後記
皇帝獨寵一人,且還用聖旨向全天下宣告了自己的誓言,群臣百官就算覺得有些不妥也不好再說什麼。但皇帝登基兩年後還沒有皇子,他們就有些坐不住了。帝後恩愛他們沒有意見,何況皇后本事那麼大,幾支越洋艦隊就把國庫填滿,他們也不敢有意見。
可沒有太子就不能不管了,這不僅僅是皇帝的私事,更是關乎國家傳承的大事啊!後宮最初就是為皇帝開枝散葉而設的,如今廢除後宮,皇后又無所出,將來可要怎麼辦?很容易使皇族旁系生出不該有的心思,再起紛爭啊!
幾位御史商量了一下,硬著頭皮上奏,懇請皇上廣納後宮,為皇家開枝散葉。
燕昱澤剛沉下臉,衛沐霖就似笑非笑地看著幾位御史,開口道:“皇上尚未而立,正是壯年之時,幾位大人不知因何如此焦急?”
這話說的,就差指著他們鼻子質問他們為何急著立儲了,難道害怕皇帝英年早逝嗎?
幾位御史當即冷汗都下來了,連忙解釋,“侯爺誤會了,下官只是為皇家子嗣考慮,並無他想……”
袁皓軒站在文官略後的位置,輕笑道:“幾位大人不要多想才是,哥哥他也並無他意,不過是認為皇上、娘娘尚都年輕,子嗣之事不必過急而已。王大人,聽說您也是年滿三十才得了第一個子嗣啊?劉大人,您家小兒子似乎娶妻後又納了兩房妾室、四名通房,怎麼……至今均無所出啊?”
被點到名的御史臉色都有些青了,其他人也沒好到哪去。這時袁震飛又說:“此話在理,子嗣之事要講緣分,不應強求。何況帝後大婚剛剛兩年,來日方長,待聖上不惑之年,諸位再來操心此事較為合適。”
這一句話直接把這事兒支到十幾年後去了,尤其是這父子三人看著他們的眼神,簡直就是在警告他們不要多管閒事。偏偏之前商量好的幾位大臣看著情況不妙都成了鋸嘴葫蘆,連頭都沒敢抬。幾位御史無人支持,遲疑片刻還是退了回去,不再多言。再想想這三人都是懼內之人啊,同皇帝一樣不納二色,跟他們說再說那也是說不通的。
燕昱澤滿意地勾了下唇角,道:“既然諸位愛卿無事可奏,那便退朝吧。”
燕昱澤起身走人,從頭到尾都沒把幾位御史的話當回事,更叫人看清了他的態度,這次試探以完敗告終。可怕的是在皇帝走後,袁震飛他們三人對幾位御史的笑容很有些意味深長,讓人背脊發涼,眾臣紛紛退散,心中無不對幾位御史感到憐憫。幹什麼不好,敢挑剔皇后娘娘?娘娘的繼父、哥哥都是手握大權的朝中眾臣,連弟弟也考中了狀元成為新起之秀,他們哪兒來的膽子奏請皇帝廣納後宮的?
此事過後,幾位御史家中大大小小都出了一點小事,不痛不癢,卻都很讓人鬧心,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皇后娘家給的警告呢。每一次的事情過後,他們都更深刻地認識到皇后娘家人是有多護短,關鍵最護短的那位還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當真是說不得動不得。
這件事衛明珠根本不知道,她其實忙得很,忙著叫手下人開農莊試驗各種作物、忙著把腦子裡所有的菜譜寫成書冊、忙著把各種店鋪開到全國、忙著制出報紙讓全國消息流通起來、忙著設立學堂讓男子女子都可識字……她想做的事太多太多了,有時候沒等燕昱澤批完奏摺就困得睡過去了。
她不是沒想過要孩子,只是覺得自己年紀太小,而且若是懷孕定然沒有精力再做這些,所以同燕昱澤商量了一下,就決定暫且不生。不過兩年過去,她想做的許多事都已經有了雛形,初具規模,接下去只要把握住大方向讓手下之人去經營打理就行了,她畢竟是皇后,不需要親力親為的。
事情就是這麼湊巧,在幾位御史上奏的三個月後,衛明珠因喝了碗魚湯吐得稀里嘩啦的,御醫看診後,診出她已經懷了一個月的身孕。一個月天數少本不容易診出來,但這御醫是肖恆,醫術了得,決不會出錯。消息一傳出去,立時就是臣民共慶!
還有衛明珠不斷想出的新玩意,推崇的一夫一妻制,嚴禁人口買賣等規定,將女子地位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的同時,也促進了家家戶戶的安穩。百姓們無法敏銳的發覺其中的改變,但他們能清楚的知道日子越過越好了,爭吵少了,笑容多了,當真是越活越順心了。
這樣一個活菩薩還有誰會嫉妒?時日久了,百姓們對她的愛戴完全不輸於燕昱澤,這位讓皇帝廢除後宮的皇后娘娘不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也成就了一段傳奇。
那是屬於衛明珠一人的傳奇,她從異世而來,令蒙塵的明珠熠熠生輝,從懦弱到強勢,只隔了一個靈魂的距離。她傾盡所有,付出了全部的熱情,最終也得到了最善意的回報。
明珠可傾世,靠得不是絕色之姿,而是那靈魂中不息不滅的堅強!
第149章 番外·後記
皇帝獨寵一人,且還用聖旨向全天下宣告了自己的誓言,群臣百官就算覺得有些不妥也不好再說什麼。但皇帝登基兩年後還沒有皇子,他們就有些坐不住了。帝後恩愛他們沒有意見,何況皇后本事那麼大,幾支越洋艦隊就把國庫填滿,他們也不敢有意見。
可沒有太子就不能不管了,這不僅僅是皇帝的私事,更是關乎國家傳承的大事啊!後宮最初就是為皇帝開枝散葉而設的,如今廢除後宮,皇后又無所出,將來可要怎麼辦?很容易使皇族旁系生出不該有的心思,再起紛爭啊!
幾位御史商量了一下,硬著頭皮上奏,懇請皇上廣納後宮,為皇家開枝散葉。
燕昱澤剛沉下臉,衛沐霖就似笑非笑地看著幾位御史,開口道:“皇上尚未而立,正是壯年之時,幾位大人不知因何如此焦急?”
這話說的,就差指著他們鼻子質問他們為何急著立儲了,難道害怕皇帝英年早逝嗎?
幾位御史當即冷汗都下來了,連忙解釋,“侯爺誤會了,下官只是為皇家子嗣考慮,並無他想……”
袁皓軒站在文官略後的位置,輕笑道:“幾位大人不要多想才是,哥哥他也並無他意,不過是認為皇上、娘娘尚都年輕,子嗣之事不必過急而已。王大人,聽說您也是年滿三十才得了第一個子嗣啊?劉大人,您家小兒子似乎娶妻後又納了兩房妾室、四名通房,怎麼……至今均無所出啊?”
被點到名的御史臉色都有些青了,其他人也沒好到哪去。這時袁震飛又說:“此話在理,子嗣之事要講緣分,不應強求。何況帝後大婚剛剛兩年,來日方長,待聖上不惑之年,諸位再來操心此事較為合適。”
這一句話直接把這事兒支到十幾年後去了,尤其是這父子三人看著他們的眼神,簡直就是在警告他們不要多管閒事。偏偏之前商量好的幾位大臣看著情況不妙都成了鋸嘴葫蘆,連頭都沒敢抬。幾位御史無人支持,遲疑片刻還是退了回去,不再多言。再想想這三人都是懼內之人啊,同皇帝一樣不納二色,跟他們說再說那也是說不通的。
燕昱澤滿意地勾了下唇角,道:“既然諸位愛卿無事可奏,那便退朝吧。”
燕昱澤起身走人,從頭到尾都沒把幾位御史的話當回事,更叫人看清了他的態度,這次試探以完敗告終。可怕的是在皇帝走後,袁震飛他們三人對幾位御史的笑容很有些意味深長,讓人背脊發涼,眾臣紛紛退散,心中無不對幾位御史感到憐憫。幹什麼不好,敢挑剔皇后娘娘?娘娘的繼父、哥哥都是手握大權的朝中眾臣,連弟弟也考中了狀元成為新起之秀,他們哪兒來的膽子奏請皇帝廣納後宮的?
此事過後,幾位御史家中大大小小都出了一點小事,不痛不癢,卻都很讓人鬧心,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皇后娘家給的警告呢。每一次的事情過後,他們都更深刻地認識到皇后娘家人是有多護短,關鍵最護短的那位還是至高無上的皇帝,當真是說不得動不得。
這件事衛明珠根本不知道,她其實忙得很,忙著叫手下人開農莊試驗各種作物、忙著把腦子裡所有的菜譜寫成書冊、忙著把各種店鋪開到全國、忙著制出報紙讓全國消息流通起來、忙著設立學堂讓男子女子都可識字……她想做的事太多太多了,有時候沒等燕昱澤批完奏摺就困得睡過去了。
她不是沒想過要孩子,只是覺得自己年紀太小,而且若是懷孕定然沒有精力再做這些,所以同燕昱澤商量了一下,就決定暫且不生。不過兩年過去,她想做的許多事都已經有了雛形,初具規模,接下去只要把握住大方向讓手下之人去經營打理就行了,她畢竟是皇后,不需要親力親為的。
事情就是這麼湊巧,在幾位御史上奏的三個月後,衛明珠因喝了碗魚湯吐得稀里嘩啦的,御醫看診後,診出她已經懷了一個月的身孕。一個月天數少本不容易診出來,但這御醫是肖恆,醫術了得,決不會出錯。消息一傳出去,立時就是臣民共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