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聖武帝,聖文後,一武一文,是天朝最美麗的傳說。

  天下一統,召國的京城改為天朝的帝都。

  「雖然天下統一,但是原先央國、寒國、洛國、慕國的領地,該如何更改?」御書房內,趙元崇很是頭疼。

  「封為藩王?」鄭探問。

  「不行。」端磊否決了鄭探的提議,「有原召國眾藩王的前車之鑑,若是此時把四國改為藩王的封地,四國國君定藩王,那麼實際上跟原來的四國沒什麼區別,而往後還要削藩,削藩可是一個大工程。」

  「老師所言甚是,而今天下統一,藩王不能設,我倒是有個想法。」李墨染道。

  「殿下快說。」沈令言道。李墨染說的想法,往往能讓大家耳目一新。

  「天下統一,只有一個國家,意味著天下的律法也要統一。但是四國的子民已經習慣了四國的律法,所以首先在律法上,我們要作出調整。」

  「如何調整?」說到律法,作為刑部尚書的呂樺很有興趣。

  「郡。拿央國來舉例,把央國劃分為幾塊,稱作為郡,其實形式上跟藩差不多,但是我們不設立藩王或者郡王。郡下面有州,也就說,管理州的為州刺史,管理郡的為郡刺史。央國如果劃分為四塊,那麼有四位郡刺史,四位郡刺史直接向王負責。而王便是各國的國君,但是王的設立,只有一代。目前四位國君死了之後,王制度便廢除,而到那個時候郡刺史直接向朝廷負責。」李墨染的提議,既保留了王權的統治,然這種統治,只有一代,說開了,就是為了四國的國君而設立的。

  畢竟他們曾經都是一國之皇,如果要他們向趙元崇俯首稱臣,就算表面上心甘情願,但內心難免不會有其他想法。

  而在他們有生之年,王不用向天朝皇帝負責,但是王所做的事情,不能違背天朝的律法。

  「朕認為可行,眾位覺得呢?」趙元崇對李墨染的提議是贊同的,就算而今天下統一,但是原先國君的權威,卻是還應該留著,畢竟那麼大的天下,那麼廣闊的領地管理起來,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臣等認為妥當。」

  「臣等附議。」

  「眾位沒有意見,朕便召開第一屆的天朝大會。」

  第一屆的天朝大會,是指天朝成立以來,第一次的全國會議,邀請人員為原召國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洛國國君以及洛國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央國國君以及央國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寒國國君以及寒國朝廷三品以上大臣、原慕國國君以及慕國朝廷三品以上大臣,這次會議的人數眾多,會議地點,還是在越州。

  第36章 來世之約定

  越州有一棟樓,名為崇文塔,也稱作為朝天塔,塔有九層,是目前天下最高的建築物。

  崇文塔內富麗堂皇不說,可容納官員上萬名。而且,每一層都只有規定的官員才能進入,其中最高層,也就是第九層,當今天下,只有六人可以進入。趙元崇、李墨染、楊子聖、韓傾雲、洛國國君、慕國國君。

  在這第九層里,還有個不成文的規定,裡面的人都有平等的發言權。

  崇文塔,顧名思義,崇為趙元崇,文為李墨染,召國齊王以才華橫溢聞名。所以崇文塔,指的便是他們。

  此塔是何遷風設計,表面看似一座塔,實際上也是一座塔,只是塔內隱藏的機關,除何遷風之外,只有趙元崇和李墨染知道。

  天下雖然統一,但是難保其他國的人沒有另外的心思,設在召國越州的塔,塔內的機關當然幫助的也是召國人。

  「這是之玉的提議,而我也認同的天朝制度,你們且看看如何。」趙元崇把王權統治制度的擬稿遞給他們。

  王權統治制度,維護的是四國的國君,其實在天下統一,他們擁戴趙元崇為天朝第一任帝皇時,便已經有了醒悟,既然天下統一,趙元崇成了皇帝,那麼他們四人已經不適合再稱為皇帝了,所以王爺的封號,也是他們意料之中的。

  雖然王權制度只維護了他們一代,但是在四國國君中,楊子聖沒有子嗣,洛國國君和韓傾雲又是極度自私的人,所以他們根本不在乎他們的後代會怎樣。

  「我沒有意見。」

  「我也沒有意見。」

  「我也是。」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我也一樣。」

  四國國君沒有意見,那麼王權統治制度成立。

  王權統治制度是天朝成立以來的第一步律法。大致上的意思是一國五種制度,四國的百姓參照以前的各國制度,但是這種制度不能違背天朝的制度,而天朝的制度就是召國的律法。

  召國的律法是召國強大的其中一部分,因為召國的朝廷很富裕,所以召國的律法基本都是以民的利益為出發點,而其他各國則不同,因為朝廷不富裕,所以那些國家的律法把朝廷和官員的利益擺在了第一位。

  而現在,這些律法要重新制定,不得跟天朝(召國)的律法相牴觸。

  趙元崇和各國的國君一致通過了王權統治制度。同時,王權統治制度向各郡頒發。

  廢除舊皇,冊封郡王,真正意義上的天朝,正式成立了。

  同年下半年的冬天,天降大雪。

  還記得當年召國攻打臨國時那場大雪,被大家都認為是天災的那場大雪,結果,趙元崇利用大雪實行了誘敵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