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貧僧後來追查過此事。”智永道,“那人,當是出自南州薛家。”

  “南州薛家?”顧音疑惑道。

  “可是當年先端寧太子案裡面的薛家?薛貴妃一族?”周延道。

  智永道,“不錯,那人便是薛家遺下來的僕從,先端寧太子案後,他逃脫在外多年,後來回了中原,便想把密信交給朝廷。”

  周延明了,“所以他先是想找明王,之後又找上安王。信件最終落到了安王手中,安王府卻因此而亡。”

  “那追殺他的人,又是誰?”顧音問道,“大師,您俗家的侄兒,是為誰辦事?他現在在哪裡?”她連連追問,“信裡面寫了什麼,大師您知道嗎?”

  “貧僧的侄兒,已經過世多年。”智永大師搖頭,“該說的,貧僧都已經說給你們聽了。”

  “既然已經把這陳年往事交代清楚,貧僧的心事已了。施主,請回吧。”

  顧音欲要再問,智永大師已經合上雙目,手中轉動念珠,不再說話。

  兩人再行一禮,踏出禪院,便聽到身後傳來小沙彌的驚呼,“大師!大師!”

  他們回過頭去,見僧人匆匆趕來,“智永大師圓寂了。”

  顧音怔然。

  兩人離開東賢寺下山。

  周延嘆道,“這事說到底,也跟智永大師關係不大。”

  顧音疑惑道,“密信和薛家之事,我從來沒有聽到過,小舅舅對此事也不知情。想來,外祖從來就沒有打算將這密信交上去?”

  周延道,“安王一則不願沾惹朝政,二則那人的話也不太可信,三則,先帝一向對先端寧太子一事諱莫如深,恐怕不會願意舊案重查。”

  “所以外祖從來就沒有把密信交出去?那為什麼,安王府還是遭了毒手?”顧音百思不得其解,“那封薛氏密信,到底在哪裡?背後,又是誰在主導這一切?”

  *

  周延難得有跟顧音單獨相處的機會,從淆州回來,兩人沒有來時那麼趕,便從水路往北上。

  顧音站在船舷邊,看著兩岸的風景。

  周延站到她旁邊,“你一整天都悶悶不樂地,還想著密信的事情?”

  “想不到又跟先端寧太子案扯上了關係。”顧音有些苦惱,陳年舊事一件一件地被挖出來,卻不知道其中的真相。

  周延安慰她,“別急,我們會一個一個弄清楚的。”

  顧音道,“那你跟我說說這先端寧太子案?”

  周延問道,“你可知道,光啟二十四年間的巫蠱案?”

  顧音點頭,“略知一些。”

  因為巫蠱案,東宮諸人,無一倖存,僅留下了城郊皇莊上的穆峻,但先帝後來為端寧太子平了反。

  “莫非還有內情?”顧音問道。

  周延道,“不錯。”

  先帝光啟帝早年寵愛太子穆旻。太子乃元後所出嫡長子,為人端方清雅,才華橫溢,十五入朝,便博得眾臣讚譽,等到年紀漸長,愈發光耀奪目。

  當時的各皇子,有薛貴妃所出的二皇子,德妃蔣氏所出的三皇子,宮人所出的四皇子,賢妃張氏所出的五皇子,以及任婕妤所出六皇子,皆湮沒在太子的光華之下。

  太子素有文名,又善斷,不少人擁在太子周圍。光啟帝心生忌憚,壓制太子,分寵於薛貴妃所出的二皇子。

  光啟二十四年,先帝病重,薛貴妃及父親薛太師趁機以巫蠱罪名陷害太子,圍住東宮,假傳聖旨,褫奪太子封號,逼迫太子自盡,東宮嬪妃和太子的兩個孩子,皆遭難。所幸太子原來身邊有一宮人,育有太子第三子穆峻,穆峻從小養在皇莊,倖免於難。

  光啟帝病好以後,對所發生之事大發雷霆,追封太子諡號端寧,誅盡薛家。穆峻被封為定郡王,送去皇家清覺寺撫養。但再多的,就沒有了。畢竟,如果不是光啟帝本人的態度,薛家也不敢向太子下手。

  之後,賢妃張氏和德妃蔣氏上位,三皇子和五皇子得帝寵,先端寧太子的事情,就漸漸不為人所知了。

  *

  “這些事情,是老夫人講給你聽的嗎?”顧音問道。

  “不是。”周延搖頭,“以前,祖母從不跟我講這些,至於現在,我都知道了,也用不著講了。”

  顧音面上有幾分同情,道,“定郡王的身世,也是可憐。難怪他一直都是清冷冷的樣子。喂,你幹嘛敲我頭!”

  周延不樂,“你同情的不應該是我嗎?祖母總是瞧低我,重要事情也不跟我說,還是我從霍將軍他們那聽過來的。”

  顧音:誰讓你以前不著調……

  兩人打鬧一番,又說起了正事,

  “那薛氏密信,定然與先端寧太子案有關。”顧音道,“莫非薛氏當年是冤枉的?不然那薛氏僕從怎麼會拼死也要逃回中原,將密信交予朝廷?”

  周延搖頭,“薛氏陷害太子,證據確鑿,薛家也供認不諱。”他思索道,“可能其中另有內情?那薛氏僕從想要公之於眾,卻反倒被人追殺,密信至今下落不明。”

  “如果密信在外祖家,那當年的王府大火,密信也已經被燒毀。”顧音道,“不過,我看佳玉姑姑的態度,總覺得她在隱瞞些什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