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是,她也知道,阿辭就是那樣的性子。別人瞧不上任家,阿辭也未必有甚麼感覺。這長安顯貴人家,不知多少張嘴巴,吧嗒吧嗒又堵不住。
堵不住就不堵了吧,任豐年是真覺得無所謂啊,不可能她嫁給皇帝,受盡寵愛,生了太子,還要人見人愛吧?
但路氏就是覺得不成。
她能讓旁人少說些,那便會去做。無論如何,也不能叫自家姑娘遭那些背地裡的閒話。故而她辛苦交際,因著有幾分淡然氣質在,倒是得了許多人的好感。
時間久了,大家看著任夫人端莊大氣,長袖善舞的樣兒,倒是對宮裡那位,據說出身不算好的皇后娘娘有所改觀。這樣的夫人教出來的,風姿儀態大約也差不到哪裡去。
任豐年不知道那麼多,她就是覺得娘親愛交際也是正常,故而時不時也賞些宮中吃食去宴上,好給娘親長長臉。
路氏回了國公府里,便聽青杳報導:“國公爺今次把時候的芫兒抬了房。”
路氏嗯一聲,啜口茶道:“賞兩匹綢緞,一對赤金簪子,和舊年我在曹夫人那頭得的紫玉鐲給她。”
她又添上一句:“叫她好生侍奉著國公爺。”
路氏近年來,也不在意任豪房內的事體了,橫豎他愛怎麼著都成,就是別把自己折騰死了。
她現下要著手的便是越年的親事。
這孩子越長越大,瞧著還是呆呆的樣子。幸好脾氣不暴,大人講的話也都聽得進去,將來娶了媳婦還能和和美美的。今次她進宮去,阿辭也問了越年娶親的事體,還說想讓陛下給賜婚。
只路氏卻拒絕了。
陛下賜婚,自然是莫大的榮耀。但是這種事情還是要你情我願的好啊,何況越年確實是個傻的,叫人家姑娘不情不願嫁過來,又能有甚麼好果子吃?
她寧可找個大氣些的,出身低了也沒所謂,就是不能攪事。這般不但讓府里不安寧,阿辭在宮裡也憂心,不就本末倒置了。
路氏掌著燈,細細密密的名冊一點點看著,她拿著筆一家家勾畫,心中思量著各樣可能性。
天色黑沉,轉眼子時也過了。
路氏喉嚨裡頭有些癢,咳嗽兩聲,面色帶了些許疲倦。
青杳上前服侍她梳洗更衣,還道:“夫人也該早些歇息,現下又快到夏日裡了,天晚得慢些也是有的。您這總是歇不夠,第二日起來還要理那家事,總是太損身子……”
青杳跟了她二十多年了,先頭玉芝死了,便只有她最得路氏的心。這麼多年,青杳也不肯嫁人,路氏都瞧在眼裡,面上卻甚少露出來。只她待青杳到底不同些,聽她絮叨這些,也只是笑著拍拍她的手。
第二日路氏一早醒來,便收到了任家主支的信函。
她笑了笑,叫青杳在旁邊讀,她只閉著眼聽。
這繞來繞去,還不是在哭窮?
只當年分家時候講的好端端的,往後錢財上互不相干的,怎地如今又來貼著。
路氏拿手無意識地敲著紅木扶手,露出淡淡的笑來:“那便撥給他們二百兩銀子。”
青杳點點頭,猶豫一下道:“夫人……這老太太信上大約,還不止想要這點銀子呢,若是咱們不給全,他們接著再來哭窮又怎麼辦?到底應酬傷腦筋……”何況國公府不缺那點銀子。
路氏似笑非笑道:“那便讓他們繼續來討價還價罷。”
她一向知曉,周氏這老婦,把自己的面子瞧得比甚麼都重要呢。這一次又一次要錢,開口就是筆大數目,人家親戚打秋風還要來府上轉轉呢,她倒好,張口就是八千兩,人也不來。
路氏心裡盤算著,這兩百兩下去,周氏定然要氣得不成。她是一個字都沒說,周氏自己倒是能想出許多來,大約由覺著她瞧不起他們,打發叫花子了。
不過啊,路氏微微一笑,絲毫不介懷。
周氏瞧著精明,但到底不算聰明。到現在了,都沒看出任玉年的問題。
她信任玉年夫婦,會為任頌年考慮,信他們會給任頌年請最好的先生,也相信自己的孫子能做人上人。
真不曉得哪來的自信。
任玉年是周氏看大的,但她就沒發覺,任玉年這姑娘,心性特別狹窄,睚眥必報麼?當任玉年發覺,可親的祖母為了任祿年的前程,把她嫁給聾子,自己的母親又一心為弟弟打算,絲毫不管她的死活。
只需要路氏稍稍煽風點火,她就能把任家一家門都給攪和乾淨。
先是假意叫夫君提拔任祿年,把她弟弟摔成癱子,下半輩子不得不在床榻上過活,為周氏所棄。又是假意懺悔,為任家剩下的獨苗苗頌年請了個“舉人”先生。
頌年這孩子啊,本性又不壞,教一教還能好的。
可惜了周氏,對孩子一味寵溺縱容,又一心以為孫女還向著家裡。
她從沒想過,任玉年早就恨極了她們一家子。
她也不想想,若她不把任玉年當人看,又怎麼能指望這小輩也滿心賢德侍奉她?
故而這麼多年過去了,任玉年倒是在路氏的庇護下甚麼事也沒有,兒女雙全,日子也算過得去。
周氏和那一家子麼……
大約已然是強弩之末了吧。
唯一健全的子孫不成器,招貓逗狗,賭債纏身。就路氏曉得的,任頌年在外頭,就不止欠了八千兩了。
不過周氏要面子,這種事情她是死活不肯說的。
路氏心裡笑呵呵的,周氏重病纏身活不了多久了。她一死,整個任家也就分崩離析了。二房被她制約著無法分家,可到那時就不一樣了,而三房是吸血蟲,扒著人吃肉喝血,找不著人吸血了,只得慢慢乾癟腐爛。
他們是不是罪該萬死,路氏不知道。但她只知道,他們也曾經在她的傷口上捅刀子,甚至一手導致了她一輩子的不幸。
她生阿辭的時候是個夏天,知了滋兒哇滋兒哇的叫聲響了一整天,她也被這孩子折磨了一整日,到最後在汗水裡精疲力盡,眼睛也睜不開。
但也是在那一日,她永遠失去了再做母親的資格。
路氏不曉得周氏為什麼要那樣做。他們已經分家了不是麼?接下來兩不相干了才對。
那周氏又為什麼要這麼對她?
然後路氏就想到了。
因為周氏貪得無厭啊……若是她與任豪沒有嫡出兒子,雖說也能以庶子掌家,但若是過繼旁支嫡子,卻也是時下很多人家的做法,而只要周氏請來幾位族老勸說威逼,總是能成的。因為庶出的孩子,總是上不得台面的,甚至有些人家的都不給庶出孩子上族譜。
當然,任家還是要寬鬆許多,不至待庶子如此嚴苛。
所以路氏恨她,甚至連帶著恨上了二房三房。不是他們無能,周氏又何須以這樣的手段某得錢財,為子孫鋪路?
她很久之前就在策劃這件事了。她就想啊,她要一點點,慢慢把周氏折磨死,不僅讓她毫無尊嚴地在頹靡中死去,還要讓二房三房血本無歸……
路氏想了半日,神色慢慢倦怠下來,而她面前的粥菜也涼了。
她擺擺手,叫丫鬟把菜端走。
不知為甚麼,她近幾月就是甚麼也用不下,精神頭也不好。
作者有話要說: 路媽媽的結局會在其他番外里交代。
個人以為她不是個好人,但也算不上多惡毒,只是沒有太多同情,也並不會忍讓和原諒。但她有一顆愛女之心,可以說年年是她唯一的牽掛,寄託她為人最本真的愛。她能為年年做任何事情,不顧後果。
堵不住就不堵了吧,任豐年是真覺得無所謂啊,不可能她嫁給皇帝,受盡寵愛,生了太子,還要人見人愛吧?
但路氏就是覺得不成。
她能讓旁人少說些,那便會去做。無論如何,也不能叫自家姑娘遭那些背地裡的閒話。故而她辛苦交際,因著有幾分淡然氣質在,倒是得了許多人的好感。
時間久了,大家看著任夫人端莊大氣,長袖善舞的樣兒,倒是對宮裡那位,據說出身不算好的皇后娘娘有所改觀。這樣的夫人教出來的,風姿儀態大約也差不到哪裡去。
任豐年不知道那麼多,她就是覺得娘親愛交際也是正常,故而時不時也賞些宮中吃食去宴上,好給娘親長長臉。
路氏回了國公府里,便聽青杳報導:“國公爺今次把時候的芫兒抬了房。”
路氏嗯一聲,啜口茶道:“賞兩匹綢緞,一對赤金簪子,和舊年我在曹夫人那頭得的紫玉鐲給她。”
她又添上一句:“叫她好生侍奉著國公爺。”
路氏近年來,也不在意任豪房內的事體了,橫豎他愛怎麼著都成,就是別把自己折騰死了。
她現下要著手的便是越年的親事。
這孩子越長越大,瞧著還是呆呆的樣子。幸好脾氣不暴,大人講的話也都聽得進去,將來娶了媳婦還能和和美美的。今次她進宮去,阿辭也問了越年娶親的事體,還說想讓陛下給賜婚。
只路氏卻拒絕了。
陛下賜婚,自然是莫大的榮耀。但是這種事情還是要你情我願的好啊,何況越年確實是個傻的,叫人家姑娘不情不願嫁過來,又能有甚麼好果子吃?
她寧可找個大氣些的,出身低了也沒所謂,就是不能攪事。這般不但讓府里不安寧,阿辭在宮裡也憂心,不就本末倒置了。
路氏掌著燈,細細密密的名冊一點點看著,她拿著筆一家家勾畫,心中思量著各樣可能性。
天色黑沉,轉眼子時也過了。
路氏喉嚨裡頭有些癢,咳嗽兩聲,面色帶了些許疲倦。
青杳上前服侍她梳洗更衣,還道:“夫人也該早些歇息,現下又快到夏日裡了,天晚得慢些也是有的。您這總是歇不夠,第二日起來還要理那家事,總是太損身子……”
青杳跟了她二十多年了,先頭玉芝死了,便只有她最得路氏的心。這麼多年,青杳也不肯嫁人,路氏都瞧在眼裡,面上卻甚少露出來。只她待青杳到底不同些,聽她絮叨這些,也只是笑著拍拍她的手。
第二日路氏一早醒來,便收到了任家主支的信函。
她笑了笑,叫青杳在旁邊讀,她只閉著眼聽。
這繞來繞去,還不是在哭窮?
只當年分家時候講的好端端的,往後錢財上互不相干的,怎地如今又來貼著。
路氏拿手無意識地敲著紅木扶手,露出淡淡的笑來:“那便撥給他們二百兩銀子。”
青杳點點頭,猶豫一下道:“夫人……這老太太信上大約,還不止想要這點銀子呢,若是咱們不給全,他們接著再來哭窮又怎麼辦?到底應酬傷腦筋……”何況國公府不缺那點銀子。
路氏似笑非笑道:“那便讓他們繼續來討價還價罷。”
她一向知曉,周氏這老婦,把自己的面子瞧得比甚麼都重要呢。這一次又一次要錢,開口就是筆大數目,人家親戚打秋風還要來府上轉轉呢,她倒好,張口就是八千兩,人也不來。
路氏心裡盤算著,這兩百兩下去,周氏定然要氣得不成。她是一個字都沒說,周氏自己倒是能想出許多來,大約由覺著她瞧不起他們,打發叫花子了。
不過啊,路氏微微一笑,絲毫不介懷。
周氏瞧著精明,但到底不算聰明。到現在了,都沒看出任玉年的問題。
她信任玉年夫婦,會為任頌年考慮,信他們會給任頌年請最好的先生,也相信自己的孫子能做人上人。
真不曉得哪來的自信。
任玉年是周氏看大的,但她就沒發覺,任玉年這姑娘,心性特別狹窄,睚眥必報麼?當任玉年發覺,可親的祖母為了任祿年的前程,把她嫁給聾子,自己的母親又一心為弟弟打算,絲毫不管她的死活。
只需要路氏稍稍煽風點火,她就能把任家一家門都給攪和乾淨。
先是假意叫夫君提拔任祿年,把她弟弟摔成癱子,下半輩子不得不在床榻上過活,為周氏所棄。又是假意懺悔,為任家剩下的獨苗苗頌年請了個“舉人”先生。
頌年這孩子啊,本性又不壞,教一教還能好的。
可惜了周氏,對孩子一味寵溺縱容,又一心以為孫女還向著家裡。
她從沒想過,任玉年早就恨極了她們一家子。
她也不想想,若她不把任玉年當人看,又怎麼能指望這小輩也滿心賢德侍奉她?
故而這麼多年過去了,任玉年倒是在路氏的庇護下甚麼事也沒有,兒女雙全,日子也算過得去。
周氏和那一家子麼……
大約已然是強弩之末了吧。
唯一健全的子孫不成器,招貓逗狗,賭債纏身。就路氏曉得的,任頌年在外頭,就不止欠了八千兩了。
不過周氏要面子,這種事情她是死活不肯說的。
路氏心裡笑呵呵的,周氏重病纏身活不了多久了。她一死,整個任家也就分崩離析了。二房被她制約著無法分家,可到那時就不一樣了,而三房是吸血蟲,扒著人吃肉喝血,找不著人吸血了,只得慢慢乾癟腐爛。
他們是不是罪該萬死,路氏不知道。但她只知道,他們也曾經在她的傷口上捅刀子,甚至一手導致了她一輩子的不幸。
她生阿辭的時候是個夏天,知了滋兒哇滋兒哇的叫聲響了一整天,她也被這孩子折磨了一整日,到最後在汗水裡精疲力盡,眼睛也睜不開。
但也是在那一日,她永遠失去了再做母親的資格。
路氏不曉得周氏為什麼要那樣做。他們已經分家了不是麼?接下來兩不相干了才對。
那周氏又為什麼要這麼對她?
然後路氏就想到了。
因為周氏貪得無厭啊……若是她與任豪沒有嫡出兒子,雖說也能以庶子掌家,但若是過繼旁支嫡子,卻也是時下很多人家的做法,而只要周氏請來幾位族老勸說威逼,總是能成的。因為庶出的孩子,總是上不得台面的,甚至有些人家的都不給庶出孩子上族譜。
當然,任家還是要寬鬆許多,不至待庶子如此嚴苛。
所以路氏恨她,甚至連帶著恨上了二房三房。不是他們無能,周氏又何須以這樣的手段某得錢財,為子孫鋪路?
她很久之前就在策劃這件事了。她就想啊,她要一點點,慢慢把周氏折磨死,不僅讓她毫無尊嚴地在頹靡中死去,還要讓二房三房血本無歸……
路氏想了半日,神色慢慢倦怠下來,而她面前的粥菜也涼了。
她擺擺手,叫丫鬟把菜端走。
不知為甚麼,她近幾月就是甚麼也用不下,精神頭也不好。
作者有話要說: 路媽媽的結局會在其他番外里交代。
個人以為她不是個好人,但也算不上多惡毒,只是沒有太多同情,也並不會忍讓和原諒。但她有一顆愛女之心,可以說年年是她唯一的牽掛,寄託她為人最本真的愛。她能為年年做任何事情,不顧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