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事情發生在一個傍晚, 太子妃偶有些不適, 立請了太醫來查, 卻診出她有了兩月的身孕。
她有些喜出望外,想起平日裡溫柔深情的丈夫, 便想給他一個驚喜,便叫自己宮人們都不要說出去。
天色晚了,太子遲遲不歸, 她佯裝自己睡下了,卻偷偷披了衣裳去前殿書房尋他。
燈影朦朧下,她卻瞧見丈夫與他的奶母媾和,白膩的身體與陽剛健壯的纏在一起,汗水一滴滴順著肌膚流下,粗重的喘息和柔媚的呻|吟曖昧交融,兩人正是情動時,雙唇不住吻在一起發出嘖嘖水聲。
太子妃只是站著,神色不明,過了一會兒就回去了。
第二日她發了燒,流了孩子。見到聞訊趕來的太子,她只是淡淡笑道:“臣妾無事,您不要擔心。”
過了一兩年,東宮裡的妃子有了孩子,太子妃坐在高位上,笑得柔和,她甚至還把有了孩子的孺子捧得很高。太子見了也十分高興,便更加寵愛這個孺子,自然也並不曾忘記他的正妻。
直到他登基為止,後宮仍舊是其樂融融的。
照著史書上寫的,太子妃在太子登基後,便成了皇后,而那個孺子也成了貴妃。
皇后在皇帝登基頭一年,便於正午產下一子,被視為大吉,而她的兒子一出生便被封為太子。
年輕的皇后看著窗外的風雨和懷裡的孩子,目光輕柔淡然。
後來在太子八歲時,皇后生昭安公主難產而死。
貴妃張氏因出身高貴,又與皇后情同姐妹,便被封為新後,受先帝之命撫養太子與昭安公主。
任豐年聽到這裡,其實並不覺得有甚麼特殊的,頂多就是先帝和他的奶母……咳……是吧?
但是,她也沒覺得有什麼。畢竟是先帝私事,皇家出這樣的醜事,她也沒什麼驚奇的。
她在陛下的懷裡動了動,挪了個位置,仍舊有些不適應。他攏住她白潤的肩膀,繼續低聲道:“事實並非如此。”
張氏的兩個兒子,也就是陛下死掉的兩位兄長,並沒有一個是她生的。
甚至連張氏自己都不知道。
先帝做的事,遠遠比旁人想像的要多。
元後知道皇宮裡的一切秘密,但她只是在背後默默看著,不予置評,也並不揭穿。她只是在暗處看著那些私密的、見不得光的腐臭玩意,而她高貴美麗的面龐卻籠罩在陰影里,晦澀難言。
先帝對他的那位奶母很好,把人養在宮裡,時常去探望她。而這位奶母葉氏,並不如何風華絕代,不過是個極有成熟丰韻的婦人,她的眼角眉梢甚至爬上了細細的皺紋,在她笑的時候有些明顯。
但顯然,先帝很喜歡她。
喜歡到,願意為她殺死自己的孩子。
說來也是張氏自己運道不好,葉氏兩次有孕,皆與她懷胎的時間相仿。於是在葉氏要生產的時候,張氏的吃食裡頭便被加了催產的虎狼之藥。
兩次都是早產。
但太醫只是說,娘娘的身子較虛,小皇子在肚裡留不到足月。張氏為了這話還憂心忡忡的,好在兩個“兒子”身子都很健壯,後頭也順利成年了。
任豐年聽到這裡,面上便多了幾分怔然。
她蹙眉道:“那……那張貴妃原本的孩子呢?”
皇帝吻了吻她的額頭,低聲道:“他不會讓皇室的血脈流入民間,因為這並非是件利於根基的事體。”
言下之意,自然不必多說。
任豐年也不知該說什麼,先帝為了自己與葉氏的孩子能有高貴的出身,便殺死了自己與張氏的孩子……
他們有了鳩占鵲巢而來的身份,出身高貴的母親,和父親的寵愛,但卻不知道,自己是立足於另外兩個孩子的慘死。難怪張氏還是孺子時候,將將生完孩子,先帝便愈發寵愛她了。
原來是為了彌補她失去的孩子。
這個可憐的女人當時可能也並不知道,還以為自己是得了殿下的真心寵愛呢。
陛下見任豐年面露不忍,卻淡淡的道:“不要為過去的事傷心,並沒有意義。”
他繼續說下去。
原來皇后知道先帝與奶母葉氏的事體之後,便遣了許多宮人盯住葉氏那頭,於是便知曉了許多秘密。而正是因著她曉得張氏的頭一個孩子,實則是葉氏所生的,便作出非常高興,並毫不介懷的樣子來。
因為她知道,先帝對葉氏的愛,是扭曲而深沉的。她無力扭轉,但也不能讓自己受到波及。故而便十分小心,寧可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讓張氏和她的“兒子”們受到委屈。
太子出生時,皇后的心裡便埋下了憂慮。
因為她雖不了解枕邊人,但也多少能明白一些他性情的扭曲。
她越想越覺得恐慌。
先帝待她很溫柔,即便再寵愛張氏也葉氏,也會每月都來她的寢宮,與她共度良宵。
但先帝的好處難道能是白來的麼?他寵愛張氏,那是因為張氏死了孩子,還像個蠢婦一樣為葉氏養孩子。那她身為皇后,是否也會步張氏的後塵呢?而她的兒子呢?難道也要為葉氏的孩子鋪路麼?
皇后並不知道。
但她知道枕邊人的瘋狂,她並不認為那一丁點的道德感,會使他醒悟。
當然,她也並非是個善良的人呢。她既與他肩並肩站在高處,那麼,無論是誰,也不能讓她狼狽的走下來。
於是皇后便在某次中秋宮宴上,為先帝擋下了刺客一劍,而那個刺客也刎頸自殺,毫無線索。皇后重傷,卻意外的活了下來。她看見先帝溫柔多情的眼裡,仿佛隱約有她的影子。
那段時間他待她很好,每日都來瞧她。
雖然他還是惦念著葉氏的,就連她宮裡新得的珍貴貢緞,也是葉氏先挑的。
皇后後頭意外的懷孕了。
她不是很在意這個孩子,因為她的太子長得很好,才智雙全,又頗有君王之氣。她根本就不需要另外一個孩子來攪局。
所以她順理成章地,因為先前受傷過重,難產死了。女人臨死前還拉著先帝的手,溫柔美麗的眼眸里盈滿淚水,似是有千言萬語,欲語還休,秀口微張,卻甚麼也沒說成,便閉上了眼。
美人千面,先帝見到的始終是她最溫柔善良的一面。
沒人知道先帝是怎麼想她的,真的對她有情,還是全然的愧疚。至少在太子還是小少年的時候,他好好活下來了。
然而皇后並沒有死。
她在“死”前做好了萬全準備,但是付出了那麼深重的代價,再醒來時也不能被稱作為是一個人了。她的四肢都被術士以粗長的銀針架成原本的樣子,她的頭腦也開始日復一日不清醒起來,一張臉也老得很快,每日不得不用很多鉛粉,才能把自己塗成尊貴雍容的樣子。
但她絲毫不後悔。
她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她唯一的兒子,變成真正的君主。
她知道張氏一直有點小心思,在她仍在後宮時便知道。但她並沒有把這些苗頭扼殺,反而一點點煽風,把那麼一丁點星火,煽成燎原烈火。
她知道兒子過得很不好。雖他生來就適合那把龍椅,但他可以變得更好。所以她只要靜靜的看著他受苦就好,受盡磨難,才能浴火重生。受到背叛和毒害,才能成為一個凌厲果決的君王。
而身為一個真正的君王,並不需要過多的仁慈,那只會像腐敗的藤蔓一般糾結纏繞,束手束腳。
她有些喜出望外,想起平日裡溫柔深情的丈夫, 便想給他一個驚喜,便叫自己宮人們都不要說出去。
天色晚了,太子遲遲不歸, 她佯裝自己睡下了,卻偷偷披了衣裳去前殿書房尋他。
燈影朦朧下,她卻瞧見丈夫與他的奶母媾和,白膩的身體與陽剛健壯的纏在一起,汗水一滴滴順著肌膚流下,粗重的喘息和柔媚的呻|吟曖昧交融,兩人正是情動時,雙唇不住吻在一起發出嘖嘖水聲。
太子妃只是站著,神色不明,過了一會兒就回去了。
第二日她發了燒,流了孩子。見到聞訊趕來的太子,她只是淡淡笑道:“臣妾無事,您不要擔心。”
過了一兩年,東宮裡的妃子有了孩子,太子妃坐在高位上,笑得柔和,她甚至還把有了孩子的孺子捧得很高。太子見了也十分高興,便更加寵愛這個孺子,自然也並不曾忘記他的正妻。
直到他登基為止,後宮仍舊是其樂融融的。
照著史書上寫的,太子妃在太子登基後,便成了皇后,而那個孺子也成了貴妃。
皇后在皇帝登基頭一年,便於正午產下一子,被視為大吉,而她的兒子一出生便被封為太子。
年輕的皇后看著窗外的風雨和懷裡的孩子,目光輕柔淡然。
後來在太子八歲時,皇后生昭安公主難產而死。
貴妃張氏因出身高貴,又與皇后情同姐妹,便被封為新後,受先帝之命撫養太子與昭安公主。
任豐年聽到這裡,其實並不覺得有甚麼特殊的,頂多就是先帝和他的奶母……咳……是吧?
但是,她也沒覺得有什麼。畢竟是先帝私事,皇家出這樣的醜事,她也沒什麼驚奇的。
她在陛下的懷裡動了動,挪了個位置,仍舊有些不適應。他攏住她白潤的肩膀,繼續低聲道:“事實並非如此。”
張氏的兩個兒子,也就是陛下死掉的兩位兄長,並沒有一個是她生的。
甚至連張氏自己都不知道。
先帝做的事,遠遠比旁人想像的要多。
元後知道皇宮裡的一切秘密,但她只是在背後默默看著,不予置評,也並不揭穿。她只是在暗處看著那些私密的、見不得光的腐臭玩意,而她高貴美麗的面龐卻籠罩在陰影里,晦澀難言。
先帝對他的那位奶母很好,把人養在宮裡,時常去探望她。而這位奶母葉氏,並不如何風華絕代,不過是個極有成熟丰韻的婦人,她的眼角眉梢甚至爬上了細細的皺紋,在她笑的時候有些明顯。
但顯然,先帝很喜歡她。
喜歡到,願意為她殺死自己的孩子。
說來也是張氏自己運道不好,葉氏兩次有孕,皆與她懷胎的時間相仿。於是在葉氏要生產的時候,張氏的吃食裡頭便被加了催產的虎狼之藥。
兩次都是早產。
但太醫只是說,娘娘的身子較虛,小皇子在肚裡留不到足月。張氏為了這話還憂心忡忡的,好在兩個“兒子”身子都很健壯,後頭也順利成年了。
任豐年聽到這裡,面上便多了幾分怔然。
她蹙眉道:“那……那張貴妃原本的孩子呢?”
皇帝吻了吻她的額頭,低聲道:“他不會讓皇室的血脈流入民間,因為這並非是件利於根基的事體。”
言下之意,自然不必多說。
任豐年也不知該說什麼,先帝為了自己與葉氏的孩子能有高貴的出身,便殺死了自己與張氏的孩子……
他們有了鳩占鵲巢而來的身份,出身高貴的母親,和父親的寵愛,但卻不知道,自己是立足於另外兩個孩子的慘死。難怪張氏還是孺子時候,將將生完孩子,先帝便愈發寵愛她了。
原來是為了彌補她失去的孩子。
這個可憐的女人當時可能也並不知道,還以為自己是得了殿下的真心寵愛呢。
陛下見任豐年面露不忍,卻淡淡的道:“不要為過去的事傷心,並沒有意義。”
他繼續說下去。
原來皇后知道先帝與奶母葉氏的事體之後,便遣了許多宮人盯住葉氏那頭,於是便知曉了許多秘密。而正是因著她曉得張氏的頭一個孩子,實則是葉氏所生的,便作出非常高興,並毫不介懷的樣子來。
因為她知道,先帝對葉氏的愛,是扭曲而深沉的。她無力扭轉,但也不能讓自己受到波及。故而便十分小心,寧可自己受委屈,也不能讓張氏和她的“兒子”們受到委屈。
太子出生時,皇后的心裡便埋下了憂慮。
因為她雖不了解枕邊人,但也多少能明白一些他性情的扭曲。
她越想越覺得恐慌。
先帝待她很溫柔,即便再寵愛張氏也葉氏,也會每月都來她的寢宮,與她共度良宵。
但先帝的好處難道能是白來的麼?他寵愛張氏,那是因為張氏死了孩子,還像個蠢婦一樣為葉氏養孩子。那她身為皇后,是否也會步張氏的後塵呢?而她的兒子呢?難道也要為葉氏的孩子鋪路麼?
皇后並不知道。
但她知道枕邊人的瘋狂,她並不認為那一丁點的道德感,會使他醒悟。
當然,她也並非是個善良的人呢。她既與他肩並肩站在高處,那麼,無論是誰,也不能讓她狼狽的走下來。
於是皇后便在某次中秋宮宴上,為先帝擋下了刺客一劍,而那個刺客也刎頸自殺,毫無線索。皇后重傷,卻意外的活了下來。她看見先帝溫柔多情的眼裡,仿佛隱約有她的影子。
那段時間他待她很好,每日都來瞧她。
雖然他還是惦念著葉氏的,就連她宮裡新得的珍貴貢緞,也是葉氏先挑的。
皇后後頭意外的懷孕了。
她不是很在意這個孩子,因為她的太子長得很好,才智雙全,又頗有君王之氣。她根本就不需要另外一個孩子來攪局。
所以她順理成章地,因為先前受傷過重,難產死了。女人臨死前還拉著先帝的手,溫柔美麗的眼眸里盈滿淚水,似是有千言萬語,欲語還休,秀口微張,卻甚麼也沒說成,便閉上了眼。
美人千面,先帝見到的始終是她最溫柔善良的一面。
沒人知道先帝是怎麼想她的,真的對她有情,還是全然的愧疚。至少在太子還是小少年的時候,他好好活下來了。
然而皇后並沒有死。
她在“死”前做好了萬全準備,但是付出了那麼深重的代價,再醒來時也不能被稱作為是一個人了。她的四肢都被術士以粗長的銀針架成原本的樣子,她的頭腦也開始日復一日不清醒起來,一張臉也老得很快,每日不得不用很多鉛粉,才能把自己塗成尊貴雍容的樣子。
但她絲毫不後悔。
她活著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她唯一的兒子,變成真正的君主。
她知道張氏一直有點小心思,在她仍在後宮時便知道。但她並沒有把這些苗頭扼殺,反而一點點煽風,把那麼一丁點星火,煽成燎原烈火。
她知道兒子過得很不好。雖他生來就適合那把龍椅,但他可以變得更好。所以她只要靜靜的看著他受苦就好,受盡磨難,才能浴火重生。受到背叛和毒害,才能成為一個凌厲果決的君王。
而身為一個真正的君王,並不需要過多的仁慈,那只會像腐敗的藤蔓一般糾結纏繞,束手束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