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明面上她還得感謝文玹“救”了她!誰讓那刺客最終是被文玹射傷才倒下的呢?

  ·

  京城中忽然有關於文玹身世的流言傳開,據說她是山匪養大的,自小混跡山匪窩,甚至還被官府通緝過。文老夫人得知後氣得手抖,說非要找出這傳言的源頭不可,盧筱雖然也覺不快,亦有憂慮,但仍勸老夫人莫要氣壞了身子。

  文玹反倒是文家最淡定的那個。

  文成周對此也是處之淡然,還道:“這本來就是事實,也算不上流言。”

  文老夫人氣極:“不管怎樣,散布這消息的人總是不懷好意吧!成周,我們阿玹行的正坐得端,可也不能讓人隨便潑髒水啊!”

  文成周道:“娘,就算找到那散布消息的人又如何?與他論理?還是要他道歉認錯?這樣就能改變眼前的境況麼?難道別人就會相信阿玹不是山匪養大的了?恐怕更要在背後閒話說我們文家以權壓人了吧?”

  文老夫人頓時語塞。文成周問她:“娘,你知道阿玹是張大風養大的,你嫌棄她麼?”

  文老夫瞪了他一眼道:“你別拿這話套我,我是阿玹的婆婆,我疼我孫女,外頭那些人又怎能與我相提並論?”

  文成周輕笑,接著道:“人之一生,但求無愧於心!旁人非議,只是過耳清風罷了!阿玹有才能又勤奮,心地善良,只要她還像如今這樣,定定心心地做好自己手頭之事,假以時日,旁人都能看得到。”

  “英雄不論出身,太。祖年輕時家境貧寒,甚至曾乞討為生,起兵時亦不過是慶州總兵。若是阿玹自身優秀出色,那些非議自然不攻而破。她出身哪裡又有何關?她是什麼人養大的又有何關?”

  文玹亦贊成父親所說的話,過去已經無法改變,但現今她切切實實在做的,以及將來會做的,才是最要緊的。

  文老夫人輕嘆口氣:“成周,你說得是有道理。可她與端王二公子的婚事未定,我是怕這流言一起,端王府那頭……”

  雖然還未到文成周與孟裴的半年之約,端王府與文相府兩家卻已經走得極近,端王妃時常邀請盧筱與文玹文珏去做客,有些個什麼宴會也一定會發帖子給文家母女,儼然已經把文玹當準兒媳來看待。

  京城中貴婦們的眼力向來敏銳,尤其是對於婚嫁姻緣之事尤甚,加之端王府早前就曾向文家提親,又有全城聞名的端王二公子請喝茶帖子,再見如今情形,人人都知端王府與文家聯姻這是遲早的事情了。

  可眼下卻爆出這樣的醜聞,也不知這兩家的婚事是否會因此有所轉折,人人都等著看好戲。

  京城永遠不會缺少豪門間的宴會,但因為近日的傳聞,薛氏覺得文玹還是少露面的好,然而就在這次宴會上,薛氏偶然聽見兩位國公夫人竊竊私語文玹的身世,邊說邊竊笑,甚至沒有注意到她已經站在她們背後。

  薛氏冷冷咳了一聲,那兩名貴夫人嚇了一跳,回頭見是端王妃,頓時尷尬無比,慌忙裝作若無其事地樣子找藉口退走。

  薛氏繃著臉回到宴席上,一旁褒國公府的劉王氏見她神色不快,小聲詢問:“怎麼了?”

  薛氏轉眸,對上方才低聲竊笑的兩位國公夫人的目光,兩位夫人都避開了她的目光。

  薛氏哼了一聲,不再看她們兩個,朗聲道:“王爺與我,還有阿韶的性命都是阿玹救的,沒有阿玹就沒有今日的端王府。”

  宴席上本來談笑風生,杯觥交錯,十分熱鬧,突然聽見薛氏這一句話,瞬間就安靜下來。

  薛氏掃了眼場上的貴夫人們:“今日來的,有過半的人,正月初三那一日也在玉津園校場上吧?即使本人沒有去,也有家人親屬去了吧?”

  玉津園之亂因牽涉到賢王刺殺聖上一案,在事發之後很少有人公開提及,只在私下議論,但這件事死傷者頗多,而因此牽連被罷官削爵,甚至下獄抄家的也有許多,當然,因此立功或填補空缺升官加爵的也有不少,在京城官場可謂是一場大換血般巨大的波動。

  這會兒聽薛氏提及玉津園,貴夫人們更是鴉雀無聲。

  薛氏停了一停,才繼續道:“那一日校場上亂起來的時候,所有人都爭著往看台下逃,一旦恐慌引發騷亂,恐怕死傷者要比如今更多上數倍,甚至十數倍!幸好有阿玹提醒,讓校場上的人冷靜下來,才讓許多人順利地逃出來。”

  她睨了劉嘉煦的母親劉二夫人一眼,低哼一聲:“若不是有些人只顧自己逃生,不顧旁人安危,製造混亂,死傷者會更少。”

  劉二夫人心虛地低下了頭。

  “而之後校場上看台傾覆倒塌,壓住了許多人,若不及時救出,就會傷重不治!這其中有多少人是被阿玹親手救出來的?你們都摸著自己良心說說,這樣的小娘子,純善堅強,有勇有謀,即使是山寨里長大的又如何?滿京城都是侯門王府里嬌養出來的小娘子,有哪一個能比阿玹更好更出色的?!”

  甭管心裡如何想,有哪個不開眼的會在這時候與火氣十足的薛氏對槓?

  薛氏視線掃了一圈,見沒人冒頭,便乾淨利落地拋出最後一句作為收場:“之前的事就算了,但從今日起,若是誰再在背後說那些不三不四怪話的,莫怪端王府從此對她拒之門外!”

  薛氏這一番話擲地有聲,鎮住了全場,不少貴夫人跟著稱讚起文玹來,其中既有真心實意的,亦有跟風附和的。但所有人心中都十分清楚,端王妃這一表態極力維護文一娘,那端王府對於這樁婚事的態度也就十分地明確了。

  劉婧咬碎一口銀牙,卻還得強作笑顏,跟著母親一同附和端王妃,感謝文一娘在那一日救了她。

  第194章

  時序漸轉, 四時輪換,進入了萬物煥發生機的春季。

  文玹在彈簧鋼即將煉製成功之前,就與柳都監談好, 她無償提供煉鋼與彈簧的製作技術, 除了滿足軍器監的武器研發與應用之外, 軍器監亦需按她要求的規格提供各種形制的彈簧。

  柳淳清楚,眼下能夠煉成彈簧鋼, 全是靠著文玹, 若是不答應,她完全可以自己建個煉鋼場, 自己製作彈簧, 然後將成品彈簧賣給軍器監, 與其那樣,不如就答應她,至少也是由軍器監的冶煉場控制彈簧的製造。

  自從彈簧鋼煉成之後,文玹除了設法改進弩機,應用彈簧以增加連弩的連發速度之外,還將彈簧用於馬車的避震系統。但出乎她意料之外,最後廣受好評的產品卻是彈簧秤。

  她試做了一批彈簧秤, 分別送給端王府、鎮國公府、考城外祖家、張大風等親友請他們試用。起初他們只是覺得新奇有趣而已, 但很快就發現彈簧秤的好用之處。向來商販買賣稱量, 用的都是桿秤,桿秤雖然不錯,缺點在於太長太大, 攜帶不便,又容易被做手腳,有不良商販藉此短斤缺兩也不易覺察。而彈簧秤方便攜帶,稱重既快又準確。

  她根據親友們的使用感受改進了彈簧秤,使其更符合實際,更易用適用,接著她便將改進後的彈簧秤分別放在劉家木器與鐵匠鋪寄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