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程九歌陰惻惻道:“這樣一來你不僅是掌門還是大師兄,出息大發了啊秦無端。”
秦無端以扇掩口,裝作沒聽到他的話中刺。
後來不知怎麼的陽明洞天的名聲傳了出去,秦無端雲遊四方一年,繼承了歷任掌門喜歡到處撿人的傳統,等他在山上重新安頓時,已經有十幾個束髮年紀的少年管他叫師父了。
程九歌對此不置可否,他雖然表面很不在意,卻也在秦無端教他們劍法時不痛不癢地口頭指點一二。
他便知道程九歌其實心裡還是欣慰的,這人刀子嘴豆腐心慣了,秦無端這麼些年和他相處下來,也懂得揣摩其中想法,他不反對,那就是同意了。
於是秦無端什麼也沒說,繼續教那幾個小孩兒如何運功、如何練劍。
他時常想,陽明洞天曆任掌門,無不是一代宗師,對比之下他這個以享樂為畢生所求、所精通的儘是些吃喝玩樂琴棋書畫的……顯得多少寒磣了。
即便李子徽對他很是崇拜,張口閉口“掌門師兄”,秦無端仍舊覺得心虛。畢竟他始終覺得這掌門之位來得分外僥倖,坐在上頭如芒在背,恨不能趕緊拱手讓江山。
無意中知曉了他對自己的評價,程九歌不由得笑出聲,難能可貴地寬慰他道:“你可知當初師兄對我怎麼評價你的?”
秦無端見他揶揄的神情,給自己降了三級,小聲道:“大約是‘此人太過散漫懶惰,仗著小聰明不把心思花在正道’之類的吧?”
程九歌一巴掌扇在他頭頂:“妄自菲薄。你師父說,‘無端天分極高,為人不驕不躁,謙和有禮,萬事進退有度,若遇到要緊之事可與他商量’。”
沒料到平素不苟言笑的莊白英對他的期望如此之高,秦無端不由得靜默片刻,就在程九歌以為他被突如其來的表揚砸暈了頭時,他突然吸了吸鼻子,展開一個笑顏道:“師叔,你可知我從來不知道師父竟覺得我……還不錯。”
程九歌被莊白英一手拉扯大,自然不怕他,此時不由得好奇道:“不然呢?”
秦無端的摺扇一下一下敲打掌心,吞吞吐吐道:“我沒見過師父幾次笑臉,他總是看不出在想什麼,說起話來大道理一套一套,仿佛永遠都對我恨鐵不成鋼的……我便以為他……否則怎麼至於後來連管都不管,乾脆隨便我去哪裡。”
難不成在秦無端心裡,莊白英就是把他當成了個擺設嗎?
聞言,程九歌看向他的眼神就複雜了。
他還記得當初秦無端是如何死乞白賴要留在陽明洞天的,一轉眼過了十幾年,這人卻毫無當初嬉皮笑臉的德行了。
*
程九歌一開始就看秦無端不太順眼。
此人甫一出現,便搶走了他師兄的全部關注。
那時懷虛真人還掛著掌門的頭銜,謝凌天天在後山自找苦吃,楊垚隔三差五地閉關。莊白英看著自然無關喜怒,年紀輕輕已經很有些世外高人的風骨,言行都挑不出毛病,可他實在不是個好脾氣的人。
楊垚背地裡說他是假道士,他曾因為踩壞了莊白英養的一株蘭花,被他一頓胖揍,從此再不敢招惹半分,其餘門生也知他不喜與人親近,總是敬而遠之。唯有程九歌,莊白英始終笑臉相迎,說話都溫柔不少。
不過他倒也對程九歌勃然大怒過,往罰抄的《南華經》上畫王八是一次,折了映暉峰的桃花又是一次。
會稽山多松柏楊柳,花也開得小家碧玉,害羞帶怯的。而映暉峰上的罕有幾樹桃花,最是綺麗,在整個青悠悠的會稽,幾乎成了唯一的點綴。莊白英喜歡得不行,每逢春暖花開,常挨著花枝坐一下午,飲茶看書。
然後程九歌無意中把那樹上繁花似錦最好看的一枝剪了——他想拿去試藥。
當天莊白英剛出房門,見了殘花敗枝,險些急火攻心。他立即二話不說,從旁邊隨手抄起一根笤帚,追殺程九歌一直打到了藏書閣前,他就差沒跳下山崖了,動靜之大,險些驚動閉關的懷虛真人。
程九歌最終無處可逃,躲到了謝凌的床底下,莊白英則被他難得大發慈悲的二師兄不聲不響地送客了:“九歌?沒見過。他敢往我這兒跑嗎?”
謝凌打發走了莊白英,從靜心苑外回來,鄙視床底瑟瑟發抖的程九歌道:“瞧你那點出息,好像他真會把你怎麼樣似的……不就是桃花,至於麼。”
程九歌鑽出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語重心長道:“二師兄,你不懂。”
然後他被謝凌拎著扔出了靜心苑。
從樹上摘下的桃花枝沒能入藥,它被程九歌偷偷別到了莊白英小院的院門上。此間主人自庭院出來,剛一開門,粉白緋紅的燦爛砸了滿身,香風撲鼻。
這日夜間一起在陽明峰用飯,莊白英和平常一樣給程九歌添了湯,又往他碟子裡放了塊肉,沒頭沒尾地批評道:“小九太胡鬧,下次我非——”
程九歌嬉皮笑臉:“師兄還是留著我的腿吧,以後好替你跑路呢。”
其實他早就知道,莊白英掛在嘴上的話便是要把他打斷腿,可他連一個巴掌都沒落到程九歌身上過。
而這種微妙的獨寵在秦無端來之後,陡然崩盤。
莊白英無妻無子,生平只收了兩個徒弟。當年薛沉還沒露出馬腳,平素穩重得很,萬事不用莊白英操心,唯有小的那個,激發了他全部的父愛。
秦無端太過聰明,一點就透,入門之時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卻已拜讀過諸子百家。他自己找上陽明峰來,莊白英本意是想把他隨便一扔,等熊孩子玩膩了自己就回家去,哪知無意中交談,卻發現這小子心性意外的豁達,於是一留就是這麼多年。
自秦無端搬進映暉峰的庭院後,程九歌好不鬱悶,每天沒了掌門師兄噓寒問暖,只得騷擾楊垚。
他第一次拿正眼看秦無端,是莊白英開始忙於《步步生蓮》之後。
莊白英和謝凌自從領會了其中某種害人不淺的奧妙,便開始致力於尋找解法,再加上謝凌的病症日漸嚴重,莊白英不得不多擔待些——凌霄九式名聲大噪之時,謝凌在江湖中卻越發不受人待見。
於是他泛濫到半截的父愛突如其來地收斂了,留下個手足無措的秦無端。
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師父從某個下午開始不理人了。大人的事莊白英自然不會告訴秦無端,也沒有時間解釋,等他反應過來時,秦無端已經自作主張地不願和他親近了。
可這事他縱然想解決,也不知從何開始,莊白英無言以對,他找到門中唯一說得上體己話的程九歌,凝噎了許久,欲言又止。
程九歌:“師兄,你有意中人了?”
莊白英:“小九不要說瞎話,我有事找你商量。”
等聽清楚了莊白英鬱卒的來源,程九歌明顯地咂了咂牙花子,陰陽怪氣道:“他不愛理你就不理唄,小孩子鬧脾氣,管他作甚。”
莊白英:“你也是小孩子……罷了,我是想,你們年紀差的不多,總比我好說話。他現下不願理人,不知想了些什麼,你……幫我去問問?”
拒絕的話整整齊齊列到舌尖,被程九歌自己掐著咽下去,千言萬語化作一個“好”字。
這便成了他與秦無端最開始的交集,少年人想得太多,在滿心的“師父嫌棄我”中猝不及防得到了來自小師叔的關愛,頓時如同春遇甘霖,立刻一派欣欣向榮起來。
他開始和程九歌無話不談,成天抱著書去找程九歌談天說地。秦無端喜歡程九歌的字,要臨摹他,嚇得程九歌連忙勸阻,不敢再誤人子弟,只好陪著他在藏書閣把歷朝歷代的文獻看了一遍,被強迫著也博古通今。
秦無端重新活潑開朗,程九歌也有了正事做。莊白英對於這個結果樂見其成,於是把小徒弟扔給程九歌,再也不管了。
其實秦無端是不錯的玩伴,他知道得多,無論程九歌說什麼他也能接上一二,兩人聊的時間久了,程九歌不得不承認,和秦無端一起挺開心的。
他只大秦無端不到四歲,某種程度上,他們還是同齡人,無奈差了輩分。秦無端跟在他屁股後面乖巧地喊師叔,喊得程九歌雞皮疙瘩起,覺得自己仿佛老了十歲,憑空長出鬍子,成了個老學究。
他無奈地和對方溝通:“你不要叫我師叔了。”
秦無端從善如流地改口道:“九歌。”
程九歌:“……你還是叫師叔吧。”
如此稱呼最終幾經波折,秦無端在“師叔”的頭銜前加了個“小”字,聽著不像話,而兩邊當事人卻心平氣和地接受了。
他和對方親近後,越發地被慣壞了。莊白英對他好,大都出於責任與關愛,而秦無端卻有些無原則,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似的。
秦無端話多但不聒噪,還很懂得察言觀色,雖說不是諂媚,但與人相處就是有分寸,就是舒服。程九歌為自己當初疑似吃醋的行徑內疚了片刻,決定也加倍地對秦無端好一點——誰讓他師父不管他了呢。
此後數年,春日一同在山陰市集走走,盛夏偷偷躲到先輩閉關的石洞中乘涼,中秋自有jú黃蟹肥,共飲桂酒,醉到深冬半日閒。
後來程九歌回想,那的確是他最無憂無慮,也最放肆自在的一段時光。
等到秦無端弱冠之齡,他得了莊白英的許可下山遊歷,一走就是整三年。期間,其無端只與程九歌傳信,事無巨細,將千里江山的風景一一描繪,程九歌看得心嚮往之,若不是他隱約猜到了大禍臨頭,又怎麼會固守在陽明洞天。
彼時謝凌的病症一拖再拖,藥石無醫,看著他一日比一日痛苦。而蘇錦年紀尚小,程九歌和莊白英免不了多照顧他。會稽山上不復當日雞飛狗跳,他在夜半夢回時,偶爾會想念那些恣意胡鬧的日子。
一別經年,秦無端後來沒再回會稽,他寫信時只說想在塵世多停留幾年,等到堪破紅塵,自會回到山中終老此生。
程九歌捏著這封信,沒來由地覺得心慌。
而後紛爭頓起,秦無端在風雨如晦之時被召回至臨安暗樁看護,不日他便回了信,每次洋洋灑灑好幾頁的手書竟然只有一行字:“薛沉慘死,臨安有我,師父顧好自己。”
程九歌來不及多想,他還有許多事要忙,陽明洞天大禍臨頭之時,程九歌怎麼可能按照莊白英說的獨自離開。莊白英要他遣散眾人,要他送走蘇錦,辦完這一切他假意聽話,半途好不容易跑了回來,最終他卻被莊白英不由分說地打暈了鎖在柴房裡,躲過一劫。
秦無端以扇掩口,裝作沒聽到他的話中刺。
後來不知怎麼的陽明洞天的名聲傳了出去,秦無端雲遊四方一年,繼承了歷任掌門喜歡到處撿人的傳統,等他在山上重新安頓時,已經有十幾個束髮年紀的少年管他叫師父了。
程九歌對此不置可否,他雖然表面很不在意,卻也在秦無端教他們劍法時不痛不癢地口頭指點一二。
他便知道程九歌其實心裡還是欣慰的,這人刀子嘴豆腐心慣了,秦無端這麼些年和他相處下來,也懂得揣摩其中想法,他不反對,那就是同意了。
於是秦無端什麼也沒說,繼續教那幾個小孩兒如何運功、如何練劍。
他時常想,陽明洞天曆任掌門,無不是一代宗師,對比之下他這個以享樂為畢生所求、所精通的儘是些吃喝玩樂琴棋書畫的……顯得多少寒磣了。
即便李子徽對他很是崇拜,張口閉口“掌門師兄”,秦無端仍舊覺得心虛。畢竟他始終覺得這掌門之位來得分外僥倖,坐在上頭如芒在背,恨不能趕緊拱手讓江山。
無意中知曉了他對自己的評價,程九歌不由得笑出聲,難能可貴地寬慰他道:“你可知當初師兄對我怎麼評價你的?”
秦無端見他揶揄的神情,給自己降了三級,小聲道:“大約是‘此人太過散漫懶惰,仗著小聰明不把心思花在正道’之類的吧?”
程九歌一巴掌扇在他頭頂:“妄自菲薄。你師父說,‘無端天分極高,為人不驕不躁,謙和有禮,萬事進退有度,若遇到要緊之事可與他商量’。”
沒料到平素不苟言笑的莊白英對他的期望如此之高,秦無端不由得靜默片刻,就在程九歌以為他被突如其來的表揚砸暈了頭時,他突然吸了吸鼻子,展開一個笑顏道:“師叔,你可知我從來不知道師父竟覺得我……還不錯。”
程九歌被莊白英一手拉扯大,自然不怕他,此時不由得好奇道:“不然呢?”
秦無端的摺扇一下一下敲打掌心,吞吞吐吐道:“我沒見過師父幾次笑臉,他總是看不出在想什麼,說起話來大道理一套一套,仿佛永遠都對我恨鐵不成鋼的……我便以為他……否則怎麼至於後來連管都不管,乾脆隨便我去哪裡。”
難不成在秦無端心裡,莊白英就是把他當成了個擺設嗎?
聞言,程九歌看向他的眼神就複雜了。
他還記得當初秦無端是如何死乞白賴要留在陽明洞天的,一轉眼過了十幾年,這人卻毫無當初嬉皮笑臉的德行了。
*
程九歌一開始就看秦無端不太順眼。
此人甫一出現,便搶走了他師兄的全部關注。
那時懷虛真人還掛著掌門的頭銜,謝凌天天在後山自找苦吃,楊垚隔三差五地閉關。莊白英看著自然無關喜怒,年紀輕輕已經很有些世外高人的風骨,言行都挑不出毛病,可他實在不是個好脾氣的人。
楊垚背地裡說他是假道士,他曾因為踩壞了莊白英養的一株蘭花,被他一頓胖揍,從此再不敢招惹半分,其餘門生也知他不喜與人親近,總是敬而遠之。唯有程九歌,莊白英始終笑臉相迎,說話都溫柔不少。
不過他倒也對程九歌勃然大怒過,往罰抄的《南華經》上畫王八是一次,折了映暉峰的桃花又是一次。
會稽山多松柏楊柳,花也開得小家碧玉,害羞帶怯的。而映暉峰上的罕有幾樹桃花,最是綺麗,在整個青悠悠的會稽,幾乎成了唯一的點綴。莊白英喜歡得不行,每逢春暖花開,常挨著花枝坐一下午,飲茶看書。
然後程九歌無意中把那樹上繁花似錦最好看的一枝剪了——他想拿去試藥。
當天莊白英剛出房門,見了殘花敗枝,險些急火攻心。他立即二話不說,從旁邊隨手抄起一根笤帚,追殺程九歌一直打到了藏書閣前,他就差沒跳下山崖了,動靜之大,險些驚動閉關的懷虛真人。
程九歌最終無處可逃,躲到了謝凌的床底下,莊白英則被他難得大發慈悲的二師兄不聲不響地送客了:“九歌?沒見過。他敢往我這兒跑嗎?”
謝凌打發走了莊白英,從靜心苑外回來,鄙視床底瑟瑟發抖的程九歌道:“瞧你那點出息,好像他真會把你怎麼樣似的……不就是桃花,至於麼。”
程九歌鑽出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語重心長道:“二師兄,你不懂。”
然後他被謝凌拎著扔出了靜心苑。
從樹上摘下的桃花枝沒能入藥,它被程九歌偷偷別到了莊白英小院的院門上。此間主人自庭院出來,剛一開門,粉白緋紅的燦爛砸了滿身,香風撲鼻。
這日夜間一起在陽明峰用飯,莊白英和平常一樣給程九歌添了湯,又往他碟子裡放了塊肉,沒頭沒尾地批評道:“小九太胡鬧,下次我非——”
程九歌嬉皮笑臉:“師兄還是留著我的腿吧,以後好替你跑路呢。”
其實他早就知道,莊白英掛在嘴上的話便是要把他打斷腿,可他連一個巴掌都沒落到程九歌身上過。
而這種微妙的獨寵在秦無端來之後,陡然崩盤。
莊白英無妻無子,生平只收了兩個徒弟。當年薛沉還沒露出馬腳,平素穩重得很,萬事不用莊白英操心,唯有小的那個,激發了他全部的父愛。
秦無端太過聰明,一點就透,入門之時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卻已拜讀過諸子百家。他自己找上陽明峰來,莊白英本意是想把他隨便一扔,等熊孩子玩膩了自己就回家去,哪知無意中交談,卻發現這小子心性意外的豁達,於是一留就是這麼多年。
自秦無端搬進映暉峰的庭院後,程九歌好不鬱悶,每天沒了掌門師兄噓寒問暖,只得騷擾楊垚。
他第一次拿正眼看秦無端,是莊白英開始忙於《步步生蓮》之後。
莊白英和謝凌自從領會了其中某種害人不淺的奧妙,便開始致力於尋找解法,再加上謝凌的病症日漸嚴重,莊白英不得不多擔待些——凌霄九式名聲大噪之時,謝凌在江湖中卻越發不受人待見。
於是他泛濫到半截的父愛突如其來地收斂了,留下個手足無措的秦無端。
他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師父從某個下午開始不理人了。大人的事莊白英自然不會告訴秦無端,也沒有時間解釋,等他反應過來時,秦無端已經自作主張地不願和他親近了。
可這事他縱然想解決,也不知從何開始,莊白英無言以對,他找到門中唯一說得上體己話的程九歌,凝噎了許久,欲言又止。
程九歌:“師兄,你有意中人了?”
莊白英:“小九不要說瞎話,我有事找你商量。”
等聽清楚了莊白英鬱卒的來源,程九歌明顯地咂了咂牙花子,陰陽怪氣道:“他不愛理你就不理唄,小孩子鬧脾氣,管他作甚。”
莊白英:“你也是小孩子……罷了,我是想,你們年紀差的不多,總比我好說話。他現下不願理人,不知想了些什麼,你……幫我去問問?”
拒絕的話整整齊齊列到舌尖,被程九歌自己掐著咽下去,千言萬語化作一個“好”字。
這便成了他與秦無端最開始的交集,少年人想得太多,在滿心的“師父嫌棄我”中猝不及防得到了來自小師叔的關愛,頓時如同春遇甘霖,立刻一派欣欣向榮起來。
他開始和程九歌無話不談,成天抱著書去找程九歌談天說地。秦無端喜歡程九歌的字,要臨摹他,嚇得程九歌連忙勸阻,不敢再誤人子弟,只好陪著他在藏書閣把歷朝歷代的文獻看了一遍,被強迫著也博古通今。
秦無端重新活潑開朗,程九歌也有了正事做。莊白英對於這個結果樂見其成,於是把小徒弟扔給程九歌,再也不管了。
其實秦無端是不錯的玩伴,他知道得多,無論程九歌說什麼他也能接上一二,兩人聊的時間久了,程九歌不得不承認,和秦無端一起挺開心的。
他只大秦無端不到四歲,某種程度上,他們還是同齡人,無奈差了輩分。秦無端跟在他屁股後面乖巧地喊師叔,喊得程九歌雞皮疙瘩起,覺得自己仿佛老了十歲,憑空長出鬍子,成了個老學究。
他無奈地和對方溝通:“你不要叫我師叔了。”
秦無端從善如流地改口道:“九歌。”
程九歌:“……你還是叫師叔吧。”
如此稱呼最終幾經波折,秦無端在“師叔”的頭銜前加了個“小”字,聽著不像話,而兩邊當事人卻心平氣和地接受了。
他和對方親近後,越發地被慣壞了。莊白英對他好,大都出於責任與關愛,而秦無端卻有些無原則,他說什麼就是什麼似的。
秦無端話多但不聒噪,還很懂得察言觀色,雖說不是諂媚,但與人相處就是有分寸,就是舒服。程九歌為自己當初疑似吃醋的行徑內疚了片刻,決定也加倍地對秦無端好一點——誰讓他師父不管他了呢。
此後數年,春日一同在山陰市集走走,盛夏偷偷躲到先輩閉關的石洞中乘涼,中秋自有jú黃蟹肥,共飲桂酒,醉到深冬半日閒。
後來程九歌回想,那的確是他最無憂無慮,也最放肆自在的一段時光。
等到秦無端弱冠之齡,他得了莊白英的許可下山遊歷,一走就是整三年。期間,其無端只與程九歌傳信,事無巨細,將千里江山的風景一一描繪,程九歌看得心嚮往之,若不是他隱約猜到了大禍臨頭,又怎麼會固守在陽明洞天。
彼時謝凌的病症一拖再拖,藥石無醫,看著他一日比一日痛苦。而蘇錦年紀尚小,程九歌和莊白英免不了多照顧他。會稽山上不復當日雞飛狗跳,他在夜半夢回時,偶爾會想念那些恣意胡鬧的日子。
一別經年,秦無端後來沒再回會稽,他寫信時只說想在塵世多停留幾年,等到堪破紅塵,自會回到山中終老此生。
程九歌捏著這封信,沒來由地覺得心慌。
而後紛爭頓起,秦無端在風雨如晦之時被召回至臨安暗樁看護,不日他便回了信,每次洋洋灑灑好幾頁的手書竟然只有一行字:“薛沉慘死,臨安有我,師父顧好自己。”
程九歌來不及多想,他還有許多事要忙,陽明洞天大禍臨頭之時,程九歌怎麼可能按照莊白英說的獨自離開。莊白英要他遣散眾人,要他送走蘇錦,辦完這一切他假意聽話,半途好不容易跑了回來,最終他卻被莊白英不由分說地打暈了鎖在柴房裡,躲過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