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嗯,來一套胭脂紅的女款小號,再來一套大紅色的女款中號,一套褐色的女款中號。”杜明福不好意思地指了指攤位上的三款圍巾手套。

  “喲,這是要回去定親?”掌柜的頓時八卦了起來,他是知道杜明福的,杜家原本都快餓得要賣兒賣女了,誰知道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自從夏城主接管他們之後,杜明福去當了兵,自家守寡的娘親也因為是軍屬進了官辦作坊,他還有個妹妹才七歲,如今正在官學的女子識字班上學呢,那邊貧困學子每天中午還包一頓飯,早上送去,下午杜家娘子下班正好順路將閨女接上一起回家。

  前陣子新兵營外出征戰,杜明福因為運氣好,抓住了一個偽裝難民逃跑的重要犯人,因此得到了一百兩銀子的特殊獎勵,還升了官當了小隊長。軍隊凱旋後,杜明福乾脆將還在村子裡的娘親和妹子接到了城裡,花了八十兩銀子買了一個小宅子,一家人可算是過上了好日子,前段時間聽說杜家娘子在給大兒子相看人家,現在看來,是有了合適的對象了?

  杜明福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笑道:“恰好明年春耕不用出征,長官們說了,趁著這個機會,讓軍營里還沒成親的趕緊回家解決一下個人問題,不然萬一北上的話,還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回來呢。”

  “對對!是這麼個理兒!你們長官真是通情達理,來,三副手套外加圍巾,都單獨包好的,這個紅頭繩是店裡新到的,來,送一束給你,回去哄哄小娘子,扎頭髮可美了!”掌柜的笑眯眯地塞給杜明福一束紅頭繩。

  現如今,不僅官辦作坊出產的圍巾手套皮帽子成為整個西南十二城的年度爆款,連作坊衍生產品——各色毛線頭繩頭花,也成為小商販們最喜歡採購的貨物了,一束彩色毛線頭繩,只需要5文錢,比傳統的絹花便宜,卻在手巧的姑娘手中花樣百出,十分受歡迎。

  原本夏小橋趁著農閒時節開辦這麼個臨時作坊,只是想解決一下那些貧困百姓的越冬難題,順便預防農村危房倒塌造成的人員傷亡,結果,事實證明,他還是太低估了這個時空的老百姓對於購物的熱情,家裡有糧有錢,誰家不想讓孩子們穿的好看點?

  更何況冬天農閒的時候,正是各村各鎮辦喜事的高峰期,那些趁著休假回鄉娶媳婦的大兵們,手頭可都是寬裕得很,給新媳婦買起東西來簡直跟不要錢似的,商販們賺錢賺得合不攏嘴,夏小橋也不得不下令再次擴招女工,加快作坊生產,原本的貓冬計劃也徹底宣告破產。

  連續擴招了三次,臨時軍營已經全部塞滿了各地招來的女工,夏小橋不得不決定停止招聘。

  隨後,西南十二城的城門外,再次張貼起了久違的告示,告示上說明,由於官辦作坊房屋有限,無法招聘更多女工,現在面向全城招募代加工。所謂的“代加工”,就是在家裡閒著沒事的女眷們,可以支付一筆押金,領取相應數量的毛線回去,在家裡加工各種圍巾手套,然後將加工好的成品拿回來,領取一定的報酬,當然了,要是原材料損壞或者成品不合格,押金是要扣掉一部分的。要是這次做完下次不做了,也可以隨時將押金取回來,只需要結清貨物就行。

  如此一來,那些在家裡走不開的女眷們,也可以趁機賺點零花錢了,按照夏小橋的預估,一條圍巾3文錢手工費的話,一個女工一天織3條,就有9文錢,可以買得起一斤豬肉了呢。夏小橋記得,前世他們住的那個小區里,也有很多閒在家裡沒事的老人,會去一些熟悉的小廠子裡,領一些串珠子糊紙盒之類的手工活回去打發時間,順便賺點零花錢。

  通過這件事,倒是給了夏小橋一個啟發,他完全可以在西南十二城建立代加工的辦事處啊,運作得好的話,甚至都不用另外籌建作坊,讓那些老百姓在家裡幫忙做一些粗加工的活計,不耽誤農活不說,順便也能讓這些老百姓賺點買肉的零花錢。況且說實話,他讓人加工的那些毛線手套圍巾之類的,手工費基本沒賺錢,都給那些女工了,也只賺個原材料的錢,既然如此,不如讓那些留在家裡的女眷們也加入進來,這樣他省了蓋作坊的錢,還能帶動大家共同致富不是?

  托阿芒的福,西南這邊做出來的毛線手套圍巾,已經順著商路流傳到了中原甚至北地,物美價廉的保暖物品,瞬間取代傳統的厚重皮毛,成為今年冬季時髦人士的必備時尚單品,大姑娘小媳婦出門,要是沒圍個圍巾,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呢。更別提那些一心討好小娘子的小郎君們,買那些彩色毛線頭繩,一買就是一整套色系的,又便宜又好看,全套下來也不過幾十文錢,夏小橋擴建了三次,生產各種彩色毛線的作坊也是供不應求,據說排隊等著付錢拿貨的已經排到了年前,實在是讓人大吃一驚。

  區區一個微不足道的彩色毛線,再一次讓天下人見識到了以往被稱為“蠻荒之地”的西南十二城的巨大變化。

  與此同時,一些位於中原中間地帶的舊族們,瞬間產生了巨大的危機感。

  因為,他們地盤上的那些無房無地的“流民”、“賤民”們,開始蠢蠢欲動,想要舉家搬遷到西南去了……

  第157章 冬季大生產3

  上過歷史課的都知道,在生產效率低下的古代, 勞動力永遠是衡量封地是否富庶的重要指標, 因為古代那些封地的主人還有各級郡府的領導, 發財致富靠的不是提高生產力, 而是從“人口”上面收稅,簡單來說,人口越多, 稅收越多,當地的上層階級就越有錢。

  現在, 因為西南十二城的巨大變化, 那些原本勤勤懇懇替他們賣命幹活的賤民們, 竟然想要逃離他們的地盤跑到西南去,這實在是讓中原地區的舊族們十分震怒!

  只可惜,老百姓有腿,他們要跑, 就算是軍隊也攔不住,誰家還沒個狗洞呀?

  再說了, 這些貴人眼中的“賤民”, 在當地無房無地,就靠著給地主家做活勉強沒有餓死,還要承擔無窮無盡的徭役和稅賦, 以前全國各地都這樣,這些人也就認命了。

  可現在,聽到那些小販和游商們炫耀的西南十二城百姓的好日子, 一些不肯認命的中原百姓心中忍不住蠢蠢欲動了起來:不跑,全家老小早晚不是餓死就是被拉去做苦役;跑,有可能死在路上,但是也有可能順利抵達西南,然後加入富庶百姓的豪華隊伍啊!

  他們可都打聽過了,聽說去西南十二城的流民,不但可以領到每人30斤黑面的安家費,願意開荒的前三年還不收稅,還有各種糧種補貼,關鍵的是據說西南十二城的百姓都非常有錢,別的不說,光是家裡的女眷每天在家裡搖搖紡車,替官府作坊加工一些毛線,每天起碼能賺10文錢以上!

  每天10文錢啊,那一個月不就有300文錢?而且更讓人驚奇的是,這300文錢還是純收入,不需要額外交稅的那種。

  最讓他們心動的,其實還是西南十二城的軍隊不會到處拉壯丁,而且據說在那裡,想當兵還不一定當得上,得考試,看你力氣夠不夠大,腦子夠不夠靈活才行。不過,雖然條件苛刻,可是人家正式當兵的待遇好啊,一個月二兩銀子的軍餉,包吃包住,連衣服鞋帽都是免費發放的,逢年過節還有各種福利,家屬還能優先參加官辦作坊的招工……各種各樣的福利簡直跟神仙過的日子一樣,難怪西南那些年輕人擠破腦袋也想去當兵!

  於是,一些實在過不下去的人家,還沒等到過年,連祭祖也來不及辦(主要是家裡窮得連祭品都湊不出來了),就收拾東西一路往西南奔去,沿途也不敢走大路,都是路上結伴走小路躲過各處的守軍。這些中原百姓經年戰亂,早就練就了一身滿級的逃兵役技能,腳程快的,十來天就趕到了西南最靠近中原的歷城。

  歷城的新任郡守周墨,說起來算是夏小橋的同門師侄,他的老師就是夏小橋的二師兄,屬於夏師叔的腦殘粉,經過招考成為歷城的郡守之後,嚴格執行著夏師叔的各項新政。

  他也是最早發現有大批中原流民開始入境的郡守。發現這一詭異情況後,擔心有不懷好意的人士趁亂混入西南對自家小師叔不利,周墨立刻命人快馬加鞭將這個情況匯報給了夏小橋。

  聽到這個消息,夏小橋也挺詫異的,因為根據他對這個時空某些民俗的理解,馬上就要到冬節掃墓的時候了,這種時候,不是遇到什麼天災人禍的,一般人家都不會離開家鄉的,不然誰給自家祖宗掃墓祭祀呢?

  夏小橋思考了片刻,就決定派幾隻鳥妖混到那群流民中間,聽一聽他們到底是打算過來做什麼,最重要的是裡面有沒有混入一些身份特殊的人。快過年了,他可不想打仗,就算一定要打,他也得知道要跟誰打不是?假扮災民混入城中賺開城門這種事,在歷史書上可不少見啊。

  叮囑那幾個鳥妖一定要搜集到儘可能多的情報,最好是將那些聚集在一起說閒話或者密談的人說的話都聽到,要是發現有行為不軌的就偷偷捆起來帶回來,到時候再讓虎妖慢慢審。

  阿虎這傢伙別的不行,審訊倒是很有一套,做法簡單粗暴,直接變成原形,心理承受能力差點的,能活活被他嚇個半死。再不老實交代就吞下半個腦袋,將鋒利巨大的虎牙擱在人家頸部動脈上,分分鐘讓你去地府報到……人家可不興“坦白從寬”這一套。

  幾個鳥妖跑出去兩天,再回來的時候,每隻妖都自帶囧臉,看起來特別滑稽。

  “怎麼樣?那幫人裡面有沒有什麼心懷不軌的?”

  “一個都沒有……”其中一隻藍衣鳥妖委屈地將自己記錄下來的那些人的“密談”內容交到夏小橋手中。

  夏小橋接過來翻了幾頁,頓時無語了。

  原來那些中原來的流民,是真的窮得飯都沒得吃,這才不得不連冬節都沒過,就急急忙忙跑路來西南尋一條活路來了。

  “辛苦你們了,先回去休息吧,對了,我命人從海邊弄了些沙蟲回來,你們去廚房,讓大廚替你們油炸了吃,那玩意兒補充蛋白質特別好,適合你們。吃得好的話,下次再讓人送些來。”夏小橋看到這幾隻鳥妖眼中瞬間迸發的驚喜,頓時笑了,就知道是鳥類就沒有不喜歡吃蟲子的,尤其是沙蟲,味道鮮美脆嫩,別說鳥類了,在他們那個時空,沙蟲可是人類餐桌上一道很貴的海鮮呢。

  知道那幫人真的只是來西南避難求生的,夏小橋就放心了,匆匆將調查結果命人寫了幾道公文,又叮囑靠近中原地區的幾個郡府好生安頓這些流民,這才揣著手跑去後院找妖王殿下去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