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嗯,我省得了。”來這裡三年了,顧麗娘對這裡的人情來往已經很習慣了。這兒的人不習慣吃獨食,有什麼新鮮的好吃的,都會送點給交好的人家嘗嘗,便是殺個豬,也會送過去一兩斤肉。
前些日子,顧麗娘見那回請齊慧娘納的鞋挺好,又拿了一些暖和厚實的布與她,說了一個樣子叫她幫做了幾雙,其實就是現代的室內拖棉拖。
顧麗娘知道她不會收工錢的,便去布店扯了幾尺好布送給她,算是工錢。
不過齊慧娘是個靈俐人,她見那鞋子樣子特別,穿著又暖和,便照著樣子又做了幾雙棉鞋拿去賣,想不到沒兩下便賣出去了。她見此,與錢婆子及二弟媳一合計,便決定趁著空閒多做幾雙鞋,賺些大錢或貼補家用或存做體已都是極便宜的。
緊趕慢趕,錢家在年前總共賣了五六十雙鞋,因樣子特別,被一個布店的老闆相中,給了高價錢買了下來,倒是小賺了一筆。後來因為跟風的人多了,這鞋便也不比當初值錢了。錢婆子仨這才罷了手,專心籌備過年的事宜。
為此,錢婆子還特意割了兩斤豬肉來謝顧麗娘呢,不過卻被她退回去了。饒是如此,顧麗娘也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舉一反三的能力不比現代人差。
其實錢家現在的日子過得還不如他們許家,大兒子錢貴全一身力氣,在一家糧行做夥計,每天扛上扛下的,一個月也有一千五百大錢的進帳。小兒子錢貴福伶俐,在許強的說情下,去給聞香樓當小二去了。因為為人機靈,那兒來往的都是些有錢有勢之人,得到的賞銀也挺多的。每個月多的有十幾兩銀子,少的也有四五兩銀子的進帳,混得倒比他大哥好多了。不過不管如何,總算是在京城站住腳了,至少沒餓肚子,每個月要是捨得,也能日日見些渾腥的。
眼見著要過年了,鋪子裡的買賣紅火極了,許強常常忙得腳不踮地,常常天擦黑才能回家,顧麗娘忙完家裡的瑣事也會過去搭把手。
鋪子開張至今,已有三個月了,他們大概賣出了一萬五千斤醋!三個月來,他們倒是賺了不少,減去成本,約摸有三百六十多兩銀子進帳。咋一看這數字很龐大,其實鋪子每日也不過賣出百來斤左右的醋而已,酒樓飯莊這邊才是大頭,每月穩定的供給量約兩三千斤左右。
好在如今許家的宅子大了許多,一回制上四五千斤的醋完全沒問題。
儘管如此,他們的醋仍舊供不應求,每逢月底,各大酒樓飯莊的掌柜們再忙再累都記得叫人去許家來提貨,生怕晚了就沒了。有些大酒樓,有時要求加量,許強也會先緊著他們來。這讓那些大客戶對許家鋪子極為滿意。
年三十那晚,許強早早便關了鋪子,給兩個僕人叫了一桌醉仙樓的酒菜,算是勞他們幾月的辛勞,每人還發了一兩銀子,把兩人喜得跟什麼似的。然後他便兜著近百兩銀子往家裡走去,今兒是年尾,各大酒樓為了圖以後好合作,都把各個款項給結過來了。
許強的心情頗好,一路哼著小調往家裡走去。
制醋之事,顧麗娘與許強都不假他人之手,這制醋的本事,算是他們在這世道上唯一的依仗了,將來兒子進學討媳婦嫁閨女,都指著它呢。他們寧願自個兒辛苦一點,也不願被人偷學了去。
顧麗娘都是依著每月收進來的糧食來制醋的,許家鋪子每天雷打不動就收糧食一百五十斤,今日是大米,明兒是麥麩,後兒是糠皮,輪著來。因價錢給的極公道,願意賣與他們家的人還真不少,通常一百斤糧食下來,就能多賺二三十文。不說這二三十文能買什麼,至少能買一斤醋吧?或者打一壺酒,盡夠了。
每月他們用去的糧食約三千斤,剩餘的千把斤,都存起來,以防萬一到青黃不接的季節糧食收購不上來的時候,可以應一下急。
許強如今也習慣了這樣安定的生活,雖然每日仍舊忙忙碌碌,但這日子透著甜味兒。每天天擦黑,就關了鋪子慢慢踱回家,到家後逗逗兒子,瞧瞧女兒,再吃一頓熱騰騰的飯菜,讓人打心底里覺得暖和。
許強想起以前為了多賺些銀子,常年在外頭奔波勞碌,時不時還得風餐露宿,最重要的是走鏢時整個人都得緊繃著,連睡個安穩覺都不得。通常一趟鏢下來,累得夠嗆。當時要不是他還年輕,恐怕都捱不得這種日子。
人有了對比,才會惜福。如今這種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許強做夢都能笑出來。
商人通常都是極精明的,這仗還沒打完呢,聽著頻傳的捷報,不少人腦子就琢磨開了。這叛亂的平定只是日子問題,他們也該開始準備大展手腳了。拾回老本行的拾回老本行,瞄準別的行當的,也開始著手了。其中就有不少人看上許家的甜醋。
如今許家甜醋可謂是獨一家,便是山西老醋這個老字號仍在,與許家甜醋相比,亦是各有風味,誰也未能壓過誰。況且,據一些消息傳來,退居山西的廣安王為了逼迫當今皇帝做出一些讓步,殺了不少的山西百姓;最可惡的是,為了保留叛軍的口糧,他們大面積地屠殺當地百姓。山西已經是千瘡百孔了,餘下的百姓不過當初的十分之一,特別是一些如山西王家等有傳承的大戶,受到的迫害更是巨大。恐怕,山西老醋的煉製方法會失傳。
如此一來,許家甜醋更受追捧。那麼,它帶來的利潤也是巨大的。能看出這點的商人不少,這些日子以來,就有不少人與許強接過頭,問過他合作的事。可惜,許強一律都推說要考慮一段時日再給答覆。這些商人中,就包括沈金龍。
“許老闆,你有手藝,我有本錢,咱們何不合作賺它一番?你提供手藝,我提供本錢,五五分,如何?”沈金龍抑制著心中的激動,提出建議。
“抱歉,沈老闆,我們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在京城呆久了,知道的小道消息便多了,這姓沈的,有些風評不太好。慢說他們確實沒有擴張的打算,便是有,合伙人也不會是他沈金龍。與他合夥,無疑是與虎謀皮,指不定哪天他就吞了你!
“許老闆不必急著拒絕嘛,分成方面不滿意,咱們可以再商量商量,買賣就是得談,你出價我還價,很正常。”沈金龍以為許強是不滿他所提的分成了。不過他也沒真指望能五五分。
“沈老闆,說實話,最近想和我許家合作的人不少。我誰也沒答應,合作是大事,我自己得仔細思量一番才能做決定,你說是吧?”許強把其他人扯進來,讓沈金龍有所顧忌。
沈金龍臉色微微一變,“那許老闆可得好好考慮啊,我便不打擾了,告辭。”
作者有話要說:昨天回來得晚了,直接就睡了,有些親等得很晚吧?抱歉——吃壞肚子了,嗚嗚。
53第五十三章
顧麗娘想做些軟糖的,但想了好久也不知道瓊脂是怎麼做的,便放棄了。她不禁苦笑,自己果然不是萬能的,會的東西還真是太少了啊。不過她不會做糖,還會做別的吃食啊,至少南方的糍粑,她可是會包的。
一大早,她早早便絆好了餡,韭菜粉絲腐竹香菇豬肉花生,都處理好絆在一塊。然後去看昨晚磨好的糯米漿,見已經凝成一團了,便抬開石磨,把它們取下來。初秋時收集好的粽葉也拿出來用滾水燙開,洗乾淨了備用。
顧麗娘的手腳很麻利,沒多久,第一批糍粑就出爐了,顧麗娘忙找了個盤子撈了幾個,叫小石頭端出去嘗嘗鮮。
顧銘淵進來的時候,聽到堂屋裡發出陣陣笑聲,再看看許家的宅子,對比他們顧家的老宅,雖小了點,卻處處透著溫馨精緻。
其中老太太的笑聲也傳進了他耳朵里,想到來接人時,他家那位的種種不樂意,他嘴巴越是發苦。如今他們顧家二房真是家不成成,他爹和娘連同外家,都被沒入官府充當奴僕,如今已被押往邊城。
他剛才在外頭躊躇了半天不敢進門,要不許強回來時看到,他還不知道要在門外站多久呢。
許強領人去了堂屋,然後就去廚房找顧麗娘,“麗娘,出來一下,顧家來人了。”
顧麗娘愣了一下,趕忙收拾了一下灶前,然後雙手往圍裙上擦了一把。
顧銘淵愣愣地看著笑得見牙不見眼的老太太,他好久沒見過他阿奶笑了。現在看來,他家阿奶在許家過得極是快活。
“銘淵來了?快來嘗嘗你姑姑做的糍粑,味道好極了。”老太太招呼他。
“阿奶,你好了?”顧銘淵一喜。
老太太搖搖頭,“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迷糊過去。”
顧銘淵咬了一口,有點食不知味。如今他們二房的日子很是難捱,因為大房和三房怪二房叫他們落到這步田地,只分給他們幾畝田地。要不是還有顧叔這個族長在,恐怕李家退回來的嫁妝也被分了個乾淨,族長大人發話,他們二房才發到了一個莊子,也是那批嫁妝中唯二值錢的物什,如今他們就靠幾畝田和一個莊子的產出過活了。
前些日子,顧麗娘見那回請齊慧娘納的鞋挺好,又拿了一些暖和厚實的布與她,說了一個樣子叫她幫做了幾雙,其實就是現代的室內拖棉拖。
顧麗娘知道她不會收工錢的,便去布店扯了幾尺好布送給她,算是工錢。
不過齊慧娘是個靈俐人,她見那鞋子樣子特別,穿著又暖和,便照著樣子又做了幾雙棉鞋拿去賣,想不到沒兩下便賣出去了。她見此,與錢婆子及二弟媳一合計,便決定趁著空閒多做幾雙鞋,賺些大錢或貼補家用或存做體已都是極便宜的。
緊趕慢趕,錢家在年前總共賣了五六十雙鞋,因樣子特別,被一個布店的老闆相中,給了高價錢買了下來,倒是小賺了一筆。後來因為跟風的人多了,這鞋便也不比當初值錢了。錢婆子仨這才罷了手,專心籌備過年的事宜。
為此,錢婆子還特意割了兩斤豬肉來謝顧麗娘呢,不過卻被她退回去了。饒是如此,顧麗娘也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舉一反三的能力不比現代人差。
其實錢家現在的日子過得還不如他們許家,大兒子錢貴全一身力氣,在一家糧行做夥計,每天扛上扛下的,一個月也有一千五百大錢的進帳。小兒子錢貴福伶俐,在許強的說情下,去給聞香樓當小二去了。因為為人機靈,那兒來往的都是些有錢有勢之人,得到的賞銀也挺多的。每個月多的有十幾兩銀子,少的也有四五兩銀子的進帳,混得倒比他大哥好多了。不過不管如何,總算是在京城站住腳了,至少沒餓肚子,每個月要是捨得,也能日日見些渾腥的。
眼見著要過年了,鋪子裡的買賣紅火極了,許強常常忙得腳不踮地,常常天擦黑才能回家,顧麗娘忙完家裡的瑣事也會過去搭把手。
鋪子開張至今,已有三個月了,他們大概賣出了一萬五千斤醋!三個月來,他們倒是賺了不少,減去成本,約摸有三百六十多兩銀子進帳。咋一看這數字很龐大,其實鋪子每日也不過賣出百來斤左右的醋而已,酒樓飯莊這邊才是大頭,每月穩定的供給量約兩三千斤左右。
好在如今許家的宅子大了許多,一回制上四五千斤的醋完全沒問題。
儘管如此,他們的醋仍舊供不應求,每逢月底,各大酒樓飯莊的掌柜們再忙再累都記得叫人去許家來提貨,生怕晚了就沒了。有些大酒樓,有時要求加量,許強也會先緊著他們來。這讓那些大客戶對許家鋪子極為滿意。
年三十那晚,許強早早便關了鋪子,給兩個僕人叫了一桌醉仙樓的酒菜,算是勞他們幾月的辛勞,每人還發了一兩銀子,把兩人喜得跟什麼似的。然後他便兜著近百兩銀子往家裡走去,今兒是年尾,各大酒樓為了圖以後好合作,都把各個款項給結過來了。
許強的心情頗好,一路哼著小調往家裡走去。
制醋之事,顧麗娘與許強都不假他人之手,這制醋的本事,算是他們在這世道上唯一的依仗了,將來兒子進學討媳婦嫁閨女,都指著它呢。他們寧願自個兒辛苦一點,也不願被人偷學了去。
顧麗娘都是依著每月收進來的糧食來制醋的,許家鋪子每天雷打不動就收糧食一百五十斤,今日是大米,明兒是麥麩,後兒是糠皮,輪著來。因價錢給的極公道,願意賣與他們家的人還真不少,通常一百斤糧食下來,就能多賺二三十文。不說這二三十文能買什麼,至少能買一斤醋吧?或者打一壺酒,盡夠了。
每月他們用去的糧食約三千斤,剩餘的千把斤,都存起來,以防萬一到青黃不接的季節糧食收購不上來的時候,可以應一下急。
許強如今也習慣了這樣安定的生活,雖然每日仍舊忙忙碌碌,但這日子透著甜味兒。每天天擦黑,就關了鋪子慢慢踱回家,到家後逗逗兒子,瞧瞧女兒,再吃一頓熱騰騰的飯菜,讓人打心底里覺得暖和。
許強想起以前為了多賺些銀子,常年在外頭奔波勞碌,時不時還得風餐露宿,最重要的是走鏢時整個人都得緊繃著,連睡個安穩覺都不得。通常一趟鏢下來,累得夠嗆。當時要不是他還年輕,恐怕都捱不得這種日子。
人有了對比,才會惜福。如今這種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許強做夢都能笑出來。
商人通常都是極精明的,這仗還沒打完呢,聽著頻傳的捷報,不少人腦子就琢磨開了。這叛亂的平定只是日子問題,他們也該開始準備大展手腳了。拾回老本行的拾回老本行,瞄準別的行當的,也開始著手了。其中就有不少人看上許家的甜醋。
如今許家甜醋可謂是獨一家,便是山西老醋這個老字號仍在,與許家甜醋相比,亦是各有風味,誰也未能壓過誰。況且,據一些消息傳來,退居山西的廣安王為了逼迫當今皇帝做出一些讓步,殺了不少的山西百姓;最可惡的是,為了保留叛軍的口糧,他們大面積地屠殺當地百姓。山西已經是千瘡百孔了,餘下的百姓不過當初的十分之一,特別是一些如山西王家等有傳承的大戶,受到的迫害更是巨大。恐怕,山西老醋的煉製方法會失傳。
如此一來,許家甜醋更受追捧。那麼,它帶來的利潤也是巨大的。能看出這點的商人不少,這些日子以來,就有不少人與許強接過頭,問過他合作的事。可惜,許強一律都推說要考慮一段時日再給答覆。這些商人中,就包括沈金龍。
“許老闆,你有手藝,我有本錢,咱們何不合作賺它一番?你提供手藝,我提供本錢,五五分,如何?”沈金龍抑制著心中的激動,提出建議。
“抱歉,沈老闆,我們暫時還沒有這方面的想法。”在京城呆久了,知道的小道消息便多了,這姓沈的,有些風評不太好。慢說他們確實沒有擴張的打算,便是有,合伙人也不會是他沈金龍。與他合夥,無疑是與虎謀皮,指不定哪天他就吞了你!
“許老闆不必急著拒絕嘛,分成方面不滿意,咱們可以再商量商量,買賣就是得談,你出價我還價,很正常。”沈金龍以為許強是不滿他所提的分成了。不過他也沒真指望能五五分。
“沈老闆,說實話,最近想和我許家合作的人不少。我誰也沒答應,合作是大事,我自己得仔細思量一番才能做決定,你說是吧?”許強把其他人扯進來,讓沈金龍有所顧忌。
沈金龍臉色微微一變,“那許老闆可得好好考慮啊,我便不打擾了,告辭。”
作者有話要說:昨天回來得晚了,直接就睡了,有些親等得很晚吧?抱歉——吃壞肚子了,嗚嗚。
53第五十三章
顧麗娘想做些軟糖的,但想了好久也不知道瓊脂是怎麼做的,便放棄了。她不禁苦笑,自己果然不是萬能的,會的東西還真是太少了啊。不過她不會做糖,還會做別的吃食啊,至少南方的糍粑,她可是會包的。
一大早,她早早便絆好了餡,韭菜粉絲腐竹香菇豬肉花生,都處理好絆在一塊。然後去看昨晚磨好的糯米漿,見已經凝成一團了,便抬開石磨,把它們取下來。初秋時收集好的粽葉也拿出來用滾水燙開,洗乾淨了備用。
顧麗娘的手腳很麻利,沒多久,第一批糍粑就出爐了,顧麗娘忙找了個盤子撈了幾個,叫小石頭端出去嘗嘗鮮。
顧銘淵進來的時候,聽到堂屋裡發出陣陣笑聲,再看看許家的宅子,對比他們顧家的老宅,雖小了點,卻處處透著溫馨精緻。
其中老太太的笑聲也傳進了他耳朵里,想到來接人時,他家那位的種種不樂意,他嘴巴越是發苦。如今他們顧家二房真是家不成成,他爹和娘連同外家,都被沒入官府充當奴僕,如今已被押往邊城。
他剛才在外頭躊躇了半天不敢進門,要不許強回來時看到,他還不知道要在門外站多久呢。
許強領人去了堂屋,然後就去廚房找顧麗娘,“麗娘,出來一下,顧家來人了。”
顧麗娘愣了一下,趕忙收拾了一下灶前,然後雙手往圍裙上擦了一把。
顧銘淵愣愣地看著笑得見牙不見眼的老太太,他好久沒見過他阿奶笑了。現在看來,他家阿奶在許家過得極是快活。
“銘淵來了?快來嘗嘗你姑姑做的糍粑,味道好極了。”老太太招呼他。
“阿奶,你好了?”顧銘淵一喜。
老太太搖搖頭,“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迷糊過去。”
顧銘淵咬了一口,有點食不知味。如今他們二房的日子很是難捱,因為大房和三房怪二房叫他們落到這步田地,只分給他們幾畝田地。要不是還有顧叔這個族長在,恐怕李家退回來的嫁妝也被分了個乾淨,族長大人發話,他們二房才發到了一個莊子,也是那批嫁妝中唯二值錢的物什,如今他們就靠幾畝田和一個莊子的產出過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