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頁
這個人是……李詡。
有人可能不解,李詡怎麼會是選票第二多的?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事實上,在最開始階段,選票第二多的皇儲候選人並不是李詡,而是李貌,李詡在開始階段,連前五都沒排上,李簡、李頊、李典、李破敵的選票都比李詡要多,李詡的選票只是稍稍比李慈和李弼多一點,排在第七位。
這種順序,一直保持到李濟已經穩勝之前都沒有太大的改變。
到了李濟穩勝之後,李貌一見大局已定,便灰心了,後面的選舉,他也就走走形式,將所有精力全都放在了遊山玩水上,一路之上做出了詩詞歌賦上百首。
跟李貌情況差不多的還有李簡。
不過,李簡在遊山玩水的同時,還不忘他的教育大業,比李貌要強上一些。
而李頊、李典、李破敵也各有各的事要忙,要知道,他們可全都是一個行業的領袖,本來就有不少事情要做,他們絕對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選舉的,現在他們既然已經落選了,自然要繼續忙自己的事,說實話,要不是皇儲選舉法強行規定,一旦參選,就必須走完所有郡和藩屬國,他們早就回到自己的那一塊去了。
其實,不僅李貌、李簡、李頊、李典、李破敵,就連李慈和李弼,甚至就連李濟,在結果已定之後,都不再用心去參加選舉了——最後這段選途,他們全都在忙自己的事。
像李濟,已經開始走訪各處體察民情了,為將來施政做準備。
像李慈和李弼,已經開始遙控他們小國發展了。
只有李詡,仍在兢兢業業的參加選舉,而且態度極為端正,第到一地,不論是郡城,還是藩屬國,他都一定先去用心走訪,然後根據當地的情況親自撰寫演講稿。
在別人全都糊弄、只有李詡認真對待的情況下,很多原本不看好李詡的地區,也將他們的選票投給了李詡,有些乾脆就是賭氣似的將他們的選票丟給李詡。
結果,李詡在後半個選途,不,準確說是後小半個選途,大爆發,名次爆升,最後將排在第二位的李貌都擠到了第三去,成為選票第二多的皇儲候選人。
當時,對於李詡的做法,所有人都不解,李貌更是跟李簡說:「九十七就是一個榆木腦袋,結果都已經定了,他還忙活個甚麼勁,難怪他能在漠北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待上十幾年。」
不得不說,李濟一死,李衍補充了選舉法,讓李詡撿了個皇儲,讓李貌一下子成了笑話。
可不論是誰,在說李詡運氣好的同時,也得衷心說一句,這是李詡堅持不懈的結果和天道酬勤。
等李詡回到中京,李衍直接就頒布了皇儲選舉法補充條例,隨後就宣布由李詡擔任皇儲,並由李詡暫任燕京府尹,另外,耶律余里衍被李衍升為貴妃。
李衍的這一系列旨意一出,很多原遼人、原金人、原蒙古人、原中南人、原中亞人、原歐洲人,開始歡呼雀躍——李詡成為皇儲,打破了皇權被漢人籠罩的傳說,李衍陛下果然說到做到,對所有子民都一視同仁,讓有契丹人血統的李詡當皇儲、當皇帝。
這也使得大中的凝聚力變得更強了,原遼人、原金人、原蒙古人、原中南人、原中亞人、原歐洲人終於開始相信宣傳部一直宣傳的:大中不只是漢人的大中,也是天下人的大中。
大定十四年底,李衍宣布退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第四子李修。
李修登基後,將年號改為永定,尊李衍為太上皇,尊劉慧娘和環兒為太后。
李修登基之後,以為李濟報仇的名義派兵將在中西伯利亞高原以西的西西伯利亞山平原生活的花剌子模人和欽察人全部剿滅,並收服了黠戛斯,徹底占據了西西伯利亞山平原,然後派遣官員去治理那裡,將那裡徹底併入大中,使大中的國土面積又增加了不少。
無疑,這是李修登基以後,燒得一把火,以顯示,現在大中是由他李修當家了。
對此,李衍很支持。
事實上,打西西伯利亞山平原的兵就是李衍派的。
彰顯了自己的皇權以後,李修也就不再考慮動武一事了。
事實上,李修也沒必要再動武了,因為大中已經天下無敵了、大中的地盤也已經多到快治理不過來了的地步,還有甚麼好打的?
接下來,李修就按照李衍以前的規劃繼續治理大中。
李修當了五年皇帝以後,得到了大多數皇族成年男子的認可,又連任了一屆。
在李修當皇帝的這十年裡,最大的功績就是,他將李衍沒有完成的「大鐵路」計劃和「一帶一路」計劃完成了,加強了大中對這個世界的統治。
十年一到,李修選擇遵照李衍制定的皇帝法退位,將皇位交給了他的九十七弟李詡。
而李詡的皇儲之位則由在第三屆皇儲選舉中高票當選的李破敵繼承……
第九百零二章 大結局
……
李詡也當了兩屆皇帝,然後將皇位讓給了李破敵。
而李破敵的皇儲之位,則由李衍的一千五百五十三個兒子李旦繼承。
這一年,李衍八十四。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
可李衍依舊極為硬朗,能吃能喝的,樣子看起來也不過才三十出頭,照樣能將自己的混鐵盤龍棍舞得虎虎生風,怎麼看都不像過不去這道坎的樣子。
有人可能不解,李詡怎麼會是選票第二多的?
這當然是有原因的。
事實上,在最開始階段,選票第二多的皇儲候選人並不是李詡,而是李貌,李詡在開始階段,連前五都沒排上,李簡、李頊、李典、李破敵的選票都比李詡要多,李詡的選票只是稍稍比李慈和李弼多一點,排在第七位。
這種順序,一直保持到李濟已經穩勝之前都沒有太大的改變。
到了李濟穩勝之後,李貌一見大局已定,便灰心了,後面的選舉,他也就走走形式,將所有精力全都放在了遊山玩水上,一路之上做出了詩詞歌賦上百首。
跟李貌情況差不多的還有李簡。
不過,李簡在遊山玩水的同時,還不忘他的教育大業,比李貌要強上一些。
而李頊、李典、李破敵也各有各的事要忙,要知道,他們可全都是一個行業的領袖,本來就有不少事情要做,他們絕對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參加選舉的,現在他們既然已經落選了,自然要繼續忙自己的事,說實話,要不是皇儲選舉法強行規定,一旦參選,就必須走完所有郡和藩屬國,他們早就回到自己的那一塊去了。
其實,不僅李貌、李簡、李頊、李典、李破敵,就連李慈和李弼,甚至就連李濟,在結果已定之後,都不再用心去參加選舉了——最後這段選途,他們全都在忙自己的事。
像李濟,已經開始走訪各處體察民情了,為將來施政做準備。
像李慈和李弼,已經開始遙控他們小國發展了。
只有李詡,仍在兢兢業業的參加選舉,而且態度極為端正,第到一地,不論是郡城,還是藩屬國,他都一定先去用心走訪,然後根據當地的情況親自撰寫演講稿。
在別人全都糊弄、只有李詡認真對待的情況下,很多原本不看好李詡的地區,也將他們的選票投給了李詡,有些乾脆就是賭氣似的將他們的選票丟給李詡。
結果,李詡在後半個選途,不,準確說是後小半個選途,大爆發,名次爆升,最後將排在第二位的李貌都擠到了第三去,成為選票第二多的皇儲候選人。
當時,對於李詡的做法,所有人都不解,李貌更是跟李簡說:「九十七就是一個榆木腦袋,結果都已經定了,他還忙活個甚麼勁,難怪他能在漠北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待上十幾年。」
不得不說,李濟一死,李衍補充了選舉法,讓李詡撿了個皇儲,讓李貌一下子成了笑話。
可不論是誰,在說李詡運氣好的同時,也得衷心說一句,這是李詡堅持不懈的結果和天道酬勤。
等李詡回到中京,李衍直接就頒布了皇儲選舉法補充條例,隨後就宣布由李詡擔任皇儲,並由李詡暫任燕京府尹,另外,耶律余里衍被李衍升為貴妃。
李衍的這一系列旨意一出,很多原遼人、原金人、原蒙古人、原中南人、原中亞人、原歐洲人,開始歡呼雀躍——李詡成為皇儲,打破了皇權被漢人籠罩的傳說,李衍陛下果然說到做到,對所有子民都一視同仁,讓有契丹人血統的李詡當皇儲、當皇帝。
這也使得大中的凝聚力變得更強了,原遼人、原金人、原蒙古人、原中南人、原中亞人、原歐洲人終於開始相信宣傳部一直宣傳的:大中不只是漢人的大中,也是天下人的大中。
大定十四年底,李衍宣布退位,將皇位傳給自己的第四子李修。
李修登基後,將年號改為永定,尊李衍為太上皇,尊劉慧娘和環兒為太后。
李修登基之後,以為李濟報仇的名義派兵將在中西伯利亞高原以西的西西伯利亞山平原生活的花剌子模人和欽察人全部剿滅,並收服了黠戛斯,徹底占據了西西伯利亞山平原,然後派遣官員去治理那裡,將那裡徹底併入大中,使大中的國土面積又增加了不少。
無疑,這是李修登基以後,燒得一把火,以顯示,現在大中是由他李修當家了。
對此,李衍很支持。
事實上,打西西伯利亞山平原的兵就是李衍派的。
彰顯了自己的皇權以後,李修也就不再考慮動武一事了。
事實上,李修也沒必要再動武了,因為大中已經天下無敵了、大中的地盤也已經多到快治理不過來了的地步,還有甚麼好打的?
接下來,李修就按照李衍以前的規劃繼續治理大中。
李修當了五年皇帝以後,得到了大多數皇族成年男子的認可,又連任了一屆。
在李修當皇帝的這十年裡,最大的功績就是,他將李衍沒有完成的「大鐵路」計劃和「一帶一路」計劃完成了,加強了大中對這個世界的統治。
十年一到,李修選擇遵照李衍制定的皇帝法退位,將皇位交給了他的九十七弟李詡。
而李詡的皇儲之位則由在第三屆皇儲選舉中高票當選的李破敵繼承……
第九百零二章 大結局
……
李詡也當了兩屆皇帝,然後將皇位讓給了李破敵。
而李破敵的皇儲之位,則由李衍的一千五百五十三個兒子李旦繼承。
這一年,李衍八十四。
俗話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接自己去。
可李衍依舊極為硬朗,能吃能喝的,樣子看起來也不過才三十出頭,照樣能將自己的混鐵盤龍棍舞得虎虎生風,怎麼看都不像過不去這道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