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頁
朱毓昇將自己的表外甥女靳潮,賜婚予榮王世子朱祥。
榮王也是藩王之一。當初的榮王是太祖十七子,和太宗一母所出,感情不錯,為人也低調。所以榮王一系偏安東南,多年來並未如何捲入朝廷紛爭。
這榮王世子和靳潮同年,正是要選世子妃的時候。朱毓昇這一指婚,不但靳家驚訝不已,連榮王那邊都沒想到。
多少年沒有過這種指婚的事情了?
沒有人將朱毓昇的指婚當成是他興之所至的作為。眾所周知,勤政的皇帝陛下做事都是帶著強烈的目的性的。
靳閣老在震驚之餘,快速地反省自己這些年的所作所為,頓時出了一身冷汗。
太張揚了……
他是因為從龍有功而上位的。詹太后宮變後,朱毓昇在朝廷上站穩了腳跟,他也跟著雞犬升天被封為內閣首輔。
這些年,他的勢力急劇膨脹。靳閣老開始有點飄飄然了……就在這個當口,皇上的指婚下來了。
這是一個很含蓄的警告,告訴靳閣老——不要想著用聯姻來鞏固自己在朝廷里的威望。你的威望,是我給你的地位所帶來的,我照樣可以將它收回去。
當然,朱毓昇本身也很疼靳潮,不會真的隨意給她指一門親事。嫁給榮王世子,當一個閒散宗室的王妃,在東南這邊地位也很崇高。日後以她的娘家、夫家背景,絕不會被人欺負了去。
這是朱毓昇安排這樁婚事的真意吧。
芳菲猜到了朱毓昇的想法,又想著,不知道端妍姐姐會不會有些傷心。畢竟女兒是要遠嫁東南,日後想再見面,總不是那麼方便了。
藩王的王妃啊……
端妍自己的姨母,也就是朱毓昇的親生母親,就是安王的正妃。端妍應該知道當藩王王妃是什麼樣的情況吧?朱毓昇在安排親事前,或許是徵詢過端妍意見的,而端妍……應該沒有反對。
身為母親,自然希望兒女過得好。至於自己不能常見女兒,反而是可以忍耐的了。
母親啊……母親們總是這樣的。
正文第三百五十三章:家書
第三百五十三章:家書
旱情日益嚴重了。
縱然芳菲在別院裡深居簡出,但關於災民的情況,還是源源不斷地傳入了她的耳中。
塗七時不時來稟報外頭的情形。聽說因為災民多了起來,去年已經被鎮壓下去的邪教,又有死灰復燃的苗頭。
芳菲一聽“邪教”二字,就緊緊蹙起了眉頭。
“這些餘孽還沒根除啊。”
她也知道根除邪教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現在這種年份,更是邪教發展教徒的大好時機,唉。
“夫人,鄰縣已經有民變了……”
塗七欲言又止,很想勸夫人回城避難。但春雨其實已經勸過芳菲幾次了,芳菲卻沒同意。
芳菲自然有她的原因。好容易找到理由離京,這會兒又回去做甚?秦皇后還沒生產,估計後、宮裡頭斗得死去活來呢,她才不去摻和這趟渾水
而且現在土豆紅薯才剛從江南運來,這邊的種植實踐正是緊張的時候,她又難能走開。為公為私,她都只能在別院裡呆著。
“你再多安排些人手巡邏就是了。真有什麼事,咱們肯定還是要回去的。”芳菲吩咐下來,塗七也只能照做。
他剛想退下,春雨卻走了進來。芳菲眼尖,一下看到了春雨手裡的信封,心頭一喜:“老爺又來信了?”
“是呀,夫人。”
春雨知道夫人最盼著的就是老爺的來信了。老爺的信寫得也真勤快,最少也是半個月一封。
陸寒才不怕別人說自己依戀妻子。若是為了旁人的閒言碎語,而讓芳菲和自己飽受相思之苦的折磨,真是何苦來哉?
他覺得自己到遠方赴任,把妻兒留在京城,已經很對不起他們了。要是連信都不寫,怎麼行呢。
芳菲努力抑制自己笑出聲來,三兩句把塗七夫妻打發下去,帶著信回了後院。
她才剛回到自己的屋子,柳兒就追了過來要找她玩耍。柳兒一看到芳菲手裡拿著的信封,就大聲嚷嚷開了:“阿娘,爹爹又有信過來了?我也要看我也要看”
“你看什麼。”芳菲嗔怪地戳了戳他的額頭,可柳兒還是糾纏不休:“柳兒認識很多字了,阿娘,讓柳兒看看嘛。”
就是因為你認識很多字才不讓你看啊,寶貝
芳菲又不能說,這裡頭寫的都是爹爹和娘親的私房話兒,小孩子不准看。為了把柳兒打發走,她才哄著柳兒說:“好好好,等阿娘看了再給你看。阿娘準備看了就給你爹爹回信,要不,你也去寫一封?”
“我也可以給爹爹寫信嗎?”
柳兒的大眼亮晶晶地忽閃忽閃,非常驚喜地問。
“可以啊爹爹可想知道柳兒現在字寫得好不好,書讀得怎樣了。你就回去認認真真給爹爹寫一封信,把你想跟爹爹說的話都寫上去。”
雖然一開始是為了把兒子哄走才這麼提議,但說著說著,芳菲也覺得自己這建議不錯。
每次都是由她把幾個孩子的情況寫到信上給陸寒看,這回何不讓柳兒自個寫寫?柳兒現在的字也練得不錯了——對於一個不到六歲的孩子來說,已經算是一流。
芳菲回想起自己上輩子六歲的時候,雖然記憶已經很是淡漠,但依然記得那會兒自己連毛筆都不會抓呢。
柳兒果然歡歡喜喜地跑回自己的小屋去構思他的第一封“家書”。要寫給爹爹看的呢寫什麼好呢?不如寫自己近來讀了哪些書吧,唔……還是跟爹爹說,自己又抓到了兩隻特別肥壯的蟈蟈,三個弟弟又要跟自己搶……或者寫小妹妹的趣事?哎呀,好煩惱……
把柳兒暫時打發走,芳菲總算暫時偷到一點空閒,可以安安靜靜地看丈夫給自己寫了什麼。
想起陸寒在上一封信里寫的那首火辣辣的情詩,芳菲的臉頰就飛起兩團紅雲。
不過這回陸寒說的大多是公事。他說了一些自己工作的情形,如東南市舶司總算構建起來了,大多數時候都很順利,各地官員、民眾都挺配合的。又如他上任以來,屬下們辦事還算得力,云云。
芳菲輕嘆一聲,知道陸寒這也是報喜不報憂。當官真有這麼容易?當這市舶司,更是阻力重重。各種利益集團都在沿海交集,陸寒這市舶使既要平衡各方關係,又要讓朝廷能從中牟利,很難的。
稍有不慎,便會得罪許多不該得罪的人……但太過圓滑,也難以達成皇帝的託付。
可是陸寒若不“報喜不報憂”,又該如何?
他不是愛訴苦的人,家書……也不是特別保密的信件。在信上,什麼話都不好說太明白的。
只有芳菲在他使用的個別字眼裡,才能看得出陸寒現在並沒有他所說的那樣順當。
信的最後,當然還是提到了對她和孩子們的思念。陸寒還首次在信中說,“不知何日可一家團聚”……這是希望她和孩子們過去與他相聚麼?
她也很想啊……
芳菲將信看了又看,直把薄薄的兩頁信箋翻看得紙邊起了毛刺,才走到桌邊開始醞釀回信。
小雙看芳菲要寫信,忙不迭過來給她磨墨。現在小雙和榴紅兩個,是芳菲屋裡丫鬟們的大姐了——碧桃在年前已經許了人,嫁的是陸家的一位年輕護院,姓谷。那谷護院也不在奴籍,但在陸家做事已有些年頭,算得半個陸家人。
碧桃嫁人以後雖然脫了奴籍,也還是跟著芳菲做事。如今陸硯碧荷兩夫妻隨著陸寒南下,芳菲身邊也的確很缺人手,怎麼會讓碧桃在家裡躲清閒。
碧桃只說:“就怕夫人不待見碧桃了,碧桃哪敢偷懶?夫人讓碧桃做啥,碧桃就做啥”
她是芳菲身邊最活潑的一個,就算成了婦人,依然不脫開朗本色。許多時候,芳菲愁腸鬱結,碧桃在她跟前湊趣說上幾句,她的心情就會舒坦不少。
等小雙磨好了一硯濃墨,芳菲提起筆來飽蘸墨汁,開始寫這封回信。
主要是告訴陸寒,自己在鄉下莊子裡實驗種植土豆和紅薯,問陸寒東南一帶可有人以此為主食。又著重強調了這些糧食可幫助百姓度過饑荒,讓陸寒在東南也提倡人們用閒地種植。
寫完了這些,芳菲思索片刻,才落筆寫下:“君盼妾至之心,不若妾望君歸之切。君為男子,尚有國事可遣懷;妾為婦人,只願與汝相愛相守……分別雖只數月,卻似已過三秋……”
最後,她才寫了一句:“相見之日或已不遠,請君勿念。”
這是她隱晦地告訴陸寒——我很快就要去和你團聚了。
榮王也是藩王之一。當初的榮王是太祖十七子,和太宗一母所出,感情不錯,為人也低調。所以榮王一系偏安東南,多年來並未如何捲入朝廷紛爭。
這榮王世子和靳潮同年,正是要選世子妃的時候。朱毓昇這一指婚,不但靳家驚訝不已,連榮王那邊都沒想到。
多少年沒有過這種指婚的事情了?
沒有人將朱毓昇的指婚當成是他興之所至的作為。眾所周知,勤政的皇帝陛下做事都是帶著強烈的目的性的。
靳閣老在震驚之餘,快速地反省自己這些年的所作所為,頓時出了一身冷汗。
太張揚了……
他是因為從龍有功而上位的。詹太后宮變後,朱毓昇在朝廷上站穩了腳跟,他也跟著雞犬升天被封為內閣首輔。
這些年,他的勢力急劇膨脹。靳閣老開始有點飄飄然了……就在這個當口,皇上的指婚下來了。
這是一個很含蓄的警告,告訴靳閣老——不要想著用聯姻來鞏固自己在朝廷里的威望。你的威望,是我給你的地位所帶來的,我照樣可以將它收回去。
當然,朱毓昇本身也很疼靳潮,不會真的隨意給她指一門親事。嫁給榮王世子,當一個閒散宗室的王妃,在東南這邊地位也很崇高。日後以她的娘家、夫家背景,絕不會被人欺負了去。
這是朱毓昇安排這樁婚事的真意吧。
芳菲猜到了朱毓昇的想法,又想著,不知道端妍姐姐會不會有些傷心。畢竟女兒是要遠嫁東南,日後想再見面,總不是那麼方便了。
藩王的王妃啊……
端妍自己的姨母,也就是朱毓昇的親生母親,就是安王的正妃。端妍應該知道當藩王王妃是什麼樣的情況吧?朱毓昇在安排親事前,或許是徵詢過端妍意見的,而端妍……應該沒有反對。
身為母親,自然希望兒女過得好。至於自己不能常見女兒,反而是可以忍耐的了。
母親啊……母親們總是這樣的。
正文第三百五十三章:家書
第三百五十三章:家書
旱情日益嚴重了。
縱然芳菲在別院裡深居簡出,但關於災民的情況,還是源源不斷地傳入了她的耳中。
塗七時不時來稟報外頭的情形。聽說因為災民多了起來,去年已經被鎮壓下去的邪教,又有死灰復燃的苗頭。
芳菲一聽“邪教”二字,就緊緊蹙起了眉頭。
“這些餘孽還沒根除啊。”
她也知道根除邪教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是現在這種年份,更是邪教發展教徒的大好時機,唉。
“夫人,鄰縣已經有民變了……”
塗七欲言又止,很想勸夫人回城避難。但春雨其實已經勸過芳菲幾次了,芳菲卻沒同意。
芳菲自然有她的原因。好容易找到理由離京,這會兒又回去做甚?秦皇后還沒生產,估計後、宮裡頭斗得死去活來呢,她才不去摻和這趟渾水
而且現在土豆紅薯才剛從江南運來,這邊的種植實踐正是緊張的時候,她又難能走開。為公為私,她都只能在別院裡呆著。
“你再多安排些人手巡邏就是了。真有什麼事,咱們肯定還是要回去的。”芳菲吩咐下來,塗七也只能照做。
他剛想退下,春雨卻走了進來。芳菲眼尖,一下看到了春雨手裡的信封,心頭一喜:“老爺又來信了?”
“是呀,夫人。”
春雨知道夫人最盼著的就是老爺的來信了。老爺的信寫得也真勤快,最少也是半個月一封。
陸寒才不怕別人說自己依戀妻子。若是為了旁人的閒言碎語,而讓芳菲和自己飽受相思之苦的折磨,真是何苦來哉?
他覺得自己到遠方赴任,把妻兒留在京城,已經很對不起他們了。要是連信都不寫,怎麼行呢。
芳菲努力抑制自己笑出聲來,三兩句把塗七夫妻打發下去,帶著信回了後院。
她才剛回到自己的屋子,柳兒就追了過來要找她玩耍。柳兒一看到芳菲手裡拿著的信封,就大聲嚷嚷開了:“阿娘,爹爹又有信過來了?我也要看我也要看”
“你看什麼。”芳菲嗔怪地戳了戳他的額頭,可柳兒還是糾纏不休:“柳兒認識很多字了,阿娘,讓柳兒看看嘛。”
就是因為你認識很多字才不讓你看啊,寶貝
芳菲又不能說,這裡頭寫的都是爹爹和娘親的私房話兒,小孩子不准看。為了把柳兒打發走,她才哄著柳兒說:“好好好,等阿娘看了再給你看。阿娘準備看了就給你爹爹回信,要不,你也去寫一封?”
“我也可以給爹爹寫信嗎?”
柳兒的大眼亮晶晶地忽閃忽閃,非常驚喜地問。
“可以啊爹爹可想知道柳兒現在字寫得好不好,書讀得怎樣了。你就回去認認真真給爹爹寫一封信,把你想跟爹爹說的話都寫上去。”
雖然一開始是為了把兒子哄走才這麼提議,但說著說著,芳菲也覺得自己這建議不錯。
每次都是由她把幾個孩子的情況寫到信上給陸寒看,這回何不讓柳兒自個寫寫?柳兒現在的字也練得不錯了——對於一個不到六歲的孩子來說,已經算是一流。
芳菲回想起自己上輩子六歲的時候,雖然記憶已經很是淡漠,但依然記得那會兒自己連毛筆都不會抓呢。
柳兒果然歡歡喜喜地跑回自己的小屋去構思他的第一封“家書”。要寫給爹爹看的呢寫什麼好呢?不如寫自己近來讀了哪些書吧,唔……還是跟爹爹說,自己又抓到了兩隻特別肥壯的蟈蟈,三個弟弟又要跟自己搶……或者寫小妹妹的趣事?哎呀,好煩惱……
把柳兒暫時打發走,芳菲總算暫時偷到一點空閒,可以安安靜靜地看丈夫給自己寫了什麼。
想起陸寒在上一封信里寫的那首火辣辣的情詩,芳菲的臉頰就飛起兩團紅雲。
不過這回陸寒說的大多是公事。他說了一些自己工作的情形,如東南市舶司總算構建起來了,大多數時候都很順利,各地官員、民眾都挺配合的。又如他上任以來,屬下們辦事還算得力,云云。
芳菲輕嘆一聲,知道陸寒這也是報喜不報憂。當官真有這麼容易?當這市舶司,更是阻力重重。各種利益集團都在沿海交集,陸寒這市舶使既要平衡各方關係,又要讓朝廷能從中牟利,很難的。
稍有不慎,便會得罪許多不該得罪的人……但太過圓滑,也難以達成皇帝的託付。
可是陸寒若不“報喜不報憂”,又該如何?
他不是愛訴苦的人,家書……也不是特別保密的信件。在信上,什麼話都不好說太明白的。
只有芳菲在他使用的個別字眼裡,才能看得出陸寒現在並沒有他所說的那樣順當。
信的最後,當然還是提到了對她和孩子們的思念。陸寒還首次在信中說,“不知何日可一家團聚”……這是希望她和孩子們過去與他相聚麼?
她也很想啊……
芳菲將信看了又看,直把薄薄的兩頁信箋翻看得紙邊起了毛刺,才走到桌邊開始醞釀回信。
小雙看芳菲要寫信,忙不迭過來給她磨墨。現在小雙和榴紅兩個,是芳菲屋裡丫鬟們的大姐了——碧桃在年前已經許了人,嫁的是陸家的一位年輕護院,姓谷。那谷護院也不在奴籍,但在陸家做事已有些年頭,算得半個陸家人。
碧桃嫁人以後雖然脫了奴籍,也還是跟著芳菲做事。如今陸硯碧荷兩夫妻隨著陸寒南下,芳菲身邊也的確很缺人手,怎麼會讓碧桃在家裡躲清閒。
碧桃只說:“就怕夫人不待見碧桃了,碧桃哪敢偷懶?夫人讓碧桃做啥,碧桃就做啥”
她是芳菲身邊最活潑的一個,就算成了婦人,依然不脫開朗本色。許多時候,芳菲愁腸鬱結,碧桃在她跟前湊趣說上幾句,她的心情就會舒坦不少。
等小雙磨好了一硯濃墨,芳菲提起筆來飽蘸墨汁,開始寫這封回信。
主要是告訴陸寒,自己在鄉下莊子裡實驗種植土豆和紅薯,問陸寒東南一帶可有人以此為主食。又著重強調了這些糧食可幫助百姓度過饑荒,讓陸寒在東南也提倡人們用閒地種植。
寫完了這些,芳菲思索片刻,才落筆寫下:“君盼妾至之心,不若妾望君歸之切。君為男子,尚有國事可遣懷;妾為婦人,只願與汝相愛相守……分別雖只數月,卻似已過三秋……”
最後,她才寫了一句:“相見之日或已不遠,請君勿念。”
這是她隱晦地告訴陸寒——我很快就要去和你團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