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畢業後又留在了外地工作,幾乎不能抽出時間回家看望父母,只能以錢來表示自己的愧疚,雖然談錢不好聽,卻是自己現在唯一能為父母做的。

  有時想想真悲涼,使勁學習,希望考上好的大學能改變命運,現在似乎命運應景眷顧了自己,卻還是有時感到難過。

  一個人隻身在外,高興與委屈並存,不能電話里傾訴換取父母的擔心,不知什麼時候都學會了報喜不報憂,有時很羨慕在父母身邊的同學們,每個不開心的日子裡都能回家抱抱母親,無聊的時候陪父親說說話。

  父母像自己一樣的渴望兒女能在身邊,有時只是不願意說出來拖孩子們的後退,他們的愛無私無畏而偉大。

  何慧的願望就是能在以後的時間裡多多的陪伴自己年老的父母。在他們幸福的晚年裡能過的舒心快樂。

  何賢最高興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都能夠生活幸福,日子再不像以前皺巴巴的過,今天就要想明天的路在何處。他始終相信這是母親在保佑他們,也給他們帶來了好運。

  何賢一直教育兒女們,對於父母的恩情懂得回報的人前途一定是光明,生活也是幸福的,因為老天爺是會善待這樣的人。

  ☆、都不容易

  劉曉一步入到了爺爺的行列,子女們都開始學著當好丈夫和父親的責任,自己卻成了無事可做的養老一族。

  借用張婉兒的一句話就是,能享清福的時候趕緊的,要不年輕時操勞為了過好日子,老了還得為兒女們操勞他們的生活,等到有了孫子又是自己的任務再開始的時候,等到干不動的時候才真是無人問津。

  大兒子學業有成卻遠離自己,一年能回來一回都算不錯的,更談不上能見上孫女一眼。

  劉曉一有時很生氣,他會在過節的時候以和大家喝酒為名來灌醉自己,想想一輩子不停的勞動,終於把孩子供上了大學,娶了媳婦有了孩子卻難見上一面,錢倒是給的足,有什麼用。

  劉曉一從小未曾讀書,家裡情況只能負擔的起弟弟們學習,在他跟大姐的字典里就沒有上學的概念。

  父母總是許諾再攢點錢就送自己去認字,可一年年過去了,這個願望始終未曾實現。

  劉曉一知道自己在兄弟姐妹中不太招待見,小聰明又不會左右逢源,說話比較直得罪了不少人,但絕沒有害人之心。誰還沒有點自己的特點,難道世上的人都應該按照對方的所想生長嘛。

  娶妻生子後深知責任二字,劉曉一更加賣力的幹活,雖身單力薄,但那不是自己妥協的理由,他從不向命運低頭,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將來走父母的老路。

  農民的孩子只有好好的讀書才是出人頭地改變現狀的唯一方法。

  劉曉一的成功之處就是把兒子女兒都培養成了大學生,在他們能夠給自己帶來光環的時候,他才算釋然了自己大字不識的終身遺憾。

  人的願望都是美好的,現實卻是很殘酷。

  高興著兒子能夠學成歸來,在自己的身邊也可以大幹一番,人家卻選擇了一個相當遠的地方。

  哪裡有好看的風景,有地道的美食,也有靚麗的美女成群,就是不曾有父母半點的身影。

  劉曉一經常躺在哪裡琢磨,兒子今年還能回家嘛?這個家還不如一個酒店來的直接,它最起碼你經常去還可以辦張卡,每次就會覺得去到哪會有優惠而流連忘返。

  今年兒子孫子都回來了,劉曉一夫妻很高興,從前十天都開始做一些兒子吃不到的東西,拿出了看家的本領。

  當爺爺奶奶的喜悅才竄了出來,孫子無意的拒絕就打擊了劉曉一夫妻。

  對於出生到現在才見第一次面的親人,孩子還特別的陌生,她甚至還不能適應當地的氣候,一連幾天都生病,折磨的每個人心情低落緊張。

  劉曉一很想像別人的爺爺那樣,把孫子架在脖子上讓她盡情的高興,想在孩子吃飯時端著飯碗看她狼吞虎咽的樣子,也想在晚上睡覺時孩子高興的鑽到他們的被窩撒嬌

  今晚我要跟爺爺奶奶睡覺。

  這些都是奢望,有時感覺孩子久違的一生爺爺奶奶都能高興半天。

  劉曉一始終未感覺到他現在開始的失望與偶爾感到的孤單,遠不及母親尚月紅來的更傷懷。

  劉曉生還是很辛苦,面對著不爭氣的兒子他已經說的口乾舌燥。

  劉凱還是照樣的在外面混一天,晚上就是不花錢的住處才願意回這個家。

  自從離婚後,劉凱說過自己要在事業上闖闖,讓那些小瞧他的,要跟自己離婚的人看看,誰說混社會的人沒有出路只能被社會淘汰。

  但在社會占有一席之地,不是光憑想像才能獲得的,成功的人經過千百次的錘鍊才能換取最後的勝利。

  劉曉生對這個兒子已經徹底的絕望,只要他在外面可以做到不惹事就是萬幸,這個家的一切只能靠自己來維持。

  小兒子劉威上完中學上大學,上完大學找工作,去年又開始買房子娶媳婦,每一樣都離不開父母的經濟支撐。

  劉曉生已經一年沒有買過一件便宜的衣服,他對自己已經苛刻到了能填飽肚子就算好的地步。

  想想自己年輕時一表人才,結婚後日子還算可以,在村子裡也算小康生活,怎麼現在就成這般模樣。世道變了,自己越來越狼狽。

  他曾經引以為豪的兒子們長大後都成了榨乾父母的討債者,面對著劉威高額的經濟壓力,到底為什麼要選擇這條路。

  高中的時候劉威堅決不想讀書,他覺得社會上自己可以改變命運,學習已經讓自己待在這個蒸籠里太憋屈,他不願意像那些優秀生一樣每天天不亮爬在被窩裡看書,中午不睡覺站在太陽底下朗誦,更不願意晚上累得要死還要用手掰著眼睛強迫自己看書,這樣到底將來能有什麼成就。

  父親給自己講了一大段的道理,無非就是知識改變命運。

  劉威聽進去了,努力了一把才考上了個三流大學,在裡面混了幾年也算跟別人一起畢了業, 找了份賺錢不多的工作,每天累的半死還不能有怨言,租的房子夏天就像烤紅薯,冬天簡直如冰棍。

  談個女朋友感情甚好,人家家裡卻是條件很多。

  怎辦呢,硬著頭皮也要跟上大城市的腳步,東借西湊買了房子,總算在這個城市裡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劉威有時也覺得自己很無恥,都已經升級做了父親卻還要伸手向父母要錢,但又無能為力改變現狀。

  每個人都把自己的日子過的稀里糊塗,那有餘心考慮母親的現狀,自然尚月紅就被所有的人邊緣化了。

  劉曉平日子現在最輕鬆,三個女兒不用操心買房,全都出去打工給父母掙錢了。

  他每天早上起來散散步,中午瞌睡了躺床上睡會覺,要不就去村子裡找人打牌,晚上守著電視看會節目,每天的生活既悠閒又排的滿滿的。

  曾經大家都笑話他連個兒子都生不出來,看著三個姑娘誰來為自己養老送終。

  沒成想世道變化之快,現在的三個女兒倒成了別人口中羨慕的條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