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翌日一早,傅湉揉著發酸的腰小聲抱怨,“都說了不要了……”

  罪魁禍首任勞任怨的給小少爺揉著腰,聲音都浸染笑意,“嗯,那下次輕一點。”

  傅湉不滿的踹他一下,催促他快一些,“還要去給太后……母后請安,不好太晚。”

  “母后不會在意這些虛禮,再說哪有剛過新婚就這麼一大早趕著去請安的……”楚向天嘖了一聲,十分想抱著軟乎乎的小少爺睡到日上三竿。

  但是傅湉顯然不願意,雖然太后寬厚,但他也能太不像話,怎麼說也是在宮裡,睡到日上三竿才起成何體統。

  催促著不情不願的楚向天,兩人往長壽宮去請安。

  接到宮女通傳,太后也是一臉詫異,待看到小兒子一臉不甘不願的神色,就明白多半是傅湉有心了。

  她心中欣慰,喝了傅湉敬的茶,聽他改口叫一聲母後,只覺得這個兒婿怎麼看怎麼滿意,忍不住將人招到身邊,讓王嬤嬤將她準備的改口錢拿過來。

  王嬤嬤捧著一個紅木匣子過來,太后接過後直接塞進了傅湉手裡,“打開看看,都是下面人孝敬的,你挑著喜歡的讓宮中匠人給你打成佩飾。”

  傅湉打開盒子,紅木匣子裡裝著大大小小的寶石,各個晶瑩通透,個頭最小的也有鴿子蛋大小。

  他下意識想推拒,看見太后的笑容時又頓住了,稍作猶豫,還是略帶羞澀的接下了,“謝母后。”

  太后眼尾都笑出了皺紋,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道:“好孩子。”

  抱著太后的賞賜,傅湉同楚向天一起回侯府去見傅有琴。

  傅有琴這個時候見到他們驚訝也不比太后少,傅湉看懂了她驚訝之中隱含的意思,臉頰微紅,又偷偷的伸手在楚向天后腰用力掐了一把。

  楚向天疼得直吸氣,在傅有琴疑惑的轉過頭時,還要強忍著露出一個沉穩的笑容。

  三人到了正堂落座,楚向天難得規規矩矩的端起茶盞,給傅有琴敬茶。

  他改口倒是改的順溜,一點都沒有不好意思。

  傅有琴笑著應下,遞給他一個沉甸甸的紅布包又囑咐了幾句,一家人才笑容滿面的去用早飯。

  ***

  大婚之後,楚向天名正言順的搬到了康樂侯府住下,就跟康樂候一個院子一間屋子,原本當初在大婚之前,不少人都在暗中猜測應該是康樂侯“嫁”到煜王府去,不管怎麼說煜王堂堂戰神,總不至於甘為人下。

  可惜的是後來一道聖旨下來,由皇帝賜婚,連婚禮大典都是在宮中舉行,一時驚嚇了不少人下巴之餘,也對康樂侯的地位有了更深的認識。

  除非真的傻了,他們才看不出來這是整個皇室都在給康樂侯爺撐腰。

  慶陽各家都將康樂侯提到了跟煜王同樣的位置來——不能惹。結果沒過幾天,又傳出來煜王將家底全部搬進了康樂侯府,煜王府空置,連王府管家李德順都跟著去了侯府伺候。

  這才真正的叫各家開了眼界,感嘆煜王真是將人疼到了心尖子上去,連一點委屈不都願意讓康樂侯受。

  各家連忙交代自家的小輩,能跟康樂侯打好關係的就打好關係,實在不行的也不要交惡,得罪康樂侯可能比得罪煜王的後果更可怕。

  當然這些都是慶陽各家私底下流傳的消息,傅湉並不知道,成婚後他跟楚向天膩歪了幾天,便又一心撲到了米鋪上去。

  因為開春時推廣播種的新稻種終於收成了。

  上半年的天氣仍然不怎麼見好,整整六個月也就下了兩三場雨水,甚至有的地方滴雨未落,好在提早開通運河,不少地方也積極挖通溝渠,水庫的水分一分,也能勉強保證作物不會枯死。

  從各地米鋪陸續送上來消息,各地的新稻種長勢良好,即使缺水炎熱,但依舊一天天的長大,到了七月初時。各地地方官員也陸續送上喜報,凡是種了新稻種的,上半年都是大豐收。這可是近三年旱災裡頭一回傳來的喜報!

  各地百姓無不歡呼雀躍,常年籠罩在頭上的災難陰影終於散開,豐收的田地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家家戶戶捧著豐收的稻穀喜極而泣,比年節時候還要熱鬧。

  不過雖然災情有所緩解,但是受災的範圍太廣,第一批稻種也不是每一個郡縣都有分到,仍然有不少偏僻郡縣的百姓在災難中掙扎求生。

  皇帝再次召了傅湉跟楚向天進宮——為了商議之前捐獻的一百萬兩軍餉的事情。

  傅湉出發去邊關時曾經托傅有琴去將傅家老宅暗庫中的金銀取出捐做軍餉,只是後來順利找到楚向天,戰事早早結束,犒賞將士後還剩下大半,楚鳳元便有意將剩餘的銀錢用於賑災。

  不過這筆錢他也沒打算真的就白要了傅湉的,眼下國庫空虛,他不得已借用,但該有的態度還是要表明,因此才將兩人召進宮中。

  楚鳳元的意思是這一百萬兩算作戶部借銀,日後國庫充盈後會盡數還給傅湉。

  “還有這錢朕也不白借,自從旱災以來,佑齡還有傅家米鋪為大楚百姓盡力不少,當為天下楷模,日後宮中一應米糧均從傅家米鋪採買,各地官府亦優先選擇傅家米鋪。”

  他沉吟片刻還補充道:“賜附加米鋪“大楚皇商”牌匾,每年稅收減免一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