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溫家也是不走運!寶貝疙瘩似的女兒才嫁過來多久,人說沒就沒了!”
有人對此嗤之以鼻:“我說你們消息也太不靈通了些,就這還來趕熱鬧呢。人坤王妃在自己家,怕是一覺到天亮,好的很。”
沸騰的人聲停了一下,又突然炸開。
“坤王妃這麼有福氣的嗎?”
“那可不一定,之前嫁坤王的時候不也說她有福氣……”
“怎麼一個人回娘家?”
“聽說是和坤王鬧矛盾了……”
“真的假的……”
“誒!有沒有人去溫家報信啊!咱王妃不會還不知道這事兒吧?”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叫了幾個人撒腿就興沖沖地往溫府跑。
圍觀人群里,丫鬟穿著豆綠的夾襖,看見坤王府偌大一個宅子變成如今這樣,急得仿佛就要哭出來,腳一跺,轉身跑了。
*
“王妃!王妃!”
豆綠衣裳的丫鬟拿帕子掩著嘴一邊喊一邊跑進了房裡,路過門口站著的滿月時,被不輕不重地掐了一把,聽到耳邊傳來一句“鎮定些,王妃已經夠心煩意亂的了”,這才深深地喘了口氣,走到了溫冬晚跟前。
“怎麼樣?”溫冬晚紅著眼睛。
丫鬟本就是王府的丫鬟,嘴皮子囁嚅了一下,哇地一聲沒控制住便哭了起來:“咱們……咱們王府……沒了,全沒了……”
溫冬晚難以置信地握緊了手中的已漸漸泛涼的茶杯,她偏頭去問:“確定王爺進去了之後便沒有出來麼?”
“……咱們的人確實沒看見。”
溫冬晚兀自搖搖頭:“不對,他明知道有危險,怎麼可能還留在那裡。”
滿年忍不住問道:“王爺知道咱們王府會著火?”
溫冬晚看了她一眼,一時沒法解釋清楚,倒像是自己說給自己聽:“我們沒看見他出來,想必其他人也沒看見。說不定只是做樣子給別人看的。”
說到這裡,她暗自點點頭,將冷掉的茶水放下:“父親在哪裡?”
“聽說出了這樣大的事,今日早朝都免了,但還是叫了一些人進宮,眼下還沒回來。”
溫冬晚泄了泄氣,她得消息的手段實在有限,很多事情因為力不從心也只能靜觀其變。
她倏地想起一人來,正來了些精神卻又作罷了。想必官予城此刻也同顧問璋一樣處在千鈞一髮之際,哪有空受她叨擾。
溫冬晚定了定神:“父親回來了,要第一時間告訴我。”
“是,奴婢這就差人去門口盯著。”
坤王府失火的消息在城中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其他的諸如二皇子被當街毒打的事兒反而漸漸沒人提了。
百姓閒的沒事就開始猜測火災的內情,有心大的便說不過一次意外。
可是當夜連街上念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打更人都沒有起到應有的提醒作用,事後被查時便只說自己當時恰好繞到了街的另一頭,沒有注意到這邊的情況。
因此有人便說是仇家下手,還買通了打更人。
有說對坤王爺因愛生恨的,幕後主使是哪家小姐。
還有說其實是想燒死坤王妃結果陰差陽錯釀成慘劇的。
總之一個個猜得都有理有據,讓人終於明白街市上那麼多千奇百怪,想像豐富的故事話本都是哪兒來的。
而皇宮高牆之內,君臣共議了一天,誰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倒是那好像對坤王府被燒這件事毫不震驚,又有些不聞不問的態度開始讓下面人起疑心了。
到了這天傍晚,竟突然有些風聲鶴唳起來。老百姓最是機警,上午還就此事聊得火熱,眼見事態好似越發嚴重,便一個個早早地閉緊了門窗,窩在家裡要與世隔絕一般。
“爹爹還沒回來麼?”
溫冬晚走到前廳,看到了也等在那裡的趙氏和溫姝儀,母女三人圍作一團。
趙氏有些憔悴地搖了搖頭。明明之前傳來消息說,宮裡君臣議會已經散了,偏偏她們家這個沒回來。
溫姝儀也緊張得整個人都繃住:“怕是故意將父親扣下了……”
趙氏閉了閉眼,仿佛承受不住,兩人忙將她扶著坐下。
溫冬晚輕撫著她的背,思索道:“父親暫時應該不會有事。若是宮裡真要對溫家做什麼,這時就該大肆宣揚才是,不然何以起到震懾人心的作用。”
趙氏聽她這麼說,細想覺得有理,也恢復了幾分鎮定:“那你說,如今這局勢是怎麼一回事?問璋和宮裡那個算是撕破臉皮了,可朝臣百姓又不一定個個心裡清楚。坤王府昨夜走水,今日便扣下你父親,落在旁人眼裡豈不是莫名其妙?”
溫冬晚想到什麼,和二姐默契地對視了一眼:“那想必是今日議會的時候,顧獻說了什麼。”
一場政變,不可能只是統治者和逆反者的爭端,夾在之間的文武百官才是關鍵,尤其是站在政權金字塔頂端的那幾個。
甚至有時看似隔絕在外,什麼都不知道的平頭百姓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顧獻要穩住自己的位置,自然要拉攏這些權臣。可這些人久居高位,一般的金銀打動不了,唯一在意的,可能就是自己和子孫的命了。”
有人對此嗤之以鼻:“我說你們消息也太不靈通了些,就這還來趕熱鬧呢。人坤王妃在自己家,怕是一覺到天亮,好的很。”
沸騰的人聲停了一下,又突然炸開。
“坤王妃這麼有福氣的嗎?”
“那可不一定,之前嫁坤王的時候不也說她有福氣……”
“怎麼一個人回娘家?”
“聽說是和坤王鬧矛盾了……”
“真的假的……”
“誒!有沒有人去溫家報信啊!咱王妃不會還不知道這事兒吧?”有人看熱鬧不嫌事大,叫了幾個人撒腿就興沖沖地往溫府跑。
圍觀人群里,丫鬟穿著豆綠的夾襖,看見坤王府偌大一個宅子變成如今這樣,急得仿佛就要哭出來,腳一跺,轉身跑了。
*
“王妃!王妃!”
豆綠衣裳的丫鬟拿帕子掩著嘴一邊喊一邊跑進了房裡,路過門口站著的滿月時,被不輕不重地掐了一把,聽到耳邊傳來一句“鎮定些,王妃已經夠心煩意亂的了”,這才深深地喘了口氣,走到了溫冬晚跟前。
“怎麼樣?”溫冬晚紅著眼睛。
丫鬟本就是王府的丫鬟,嘴皮子囁嚅了一下,哇地一聲沒控制住便哭了起來:“咱們……咱們王府……沒了,全沒了……”
溫冬晚難以置信地握緊了手中的已漸漸泛涼的茶杯,她偏頭去問:“確定王爺進去了之後便沒有出來麼?”
“……咱們的人確實沒看見。”
溫冬晚兀自搖搖頭:“不對,他明知道有危險,怎麼可能還留在那裡。”
滿年忍不住問道:“王爺知道咱們王府會著火?”
溫冬晚看了她一眼,一時沒法解釋清楚,倒像是自己說給自己聽:“我們沒看見他出來,想必其他人也沒看見。說不定只是做樣子給別人看的。”
說到這裡,她暗自點點頭,將冷掉的茶水放下:“父親在哪裡?”
“聽說出了這樣大的事,今日早朝都免了,但還是叫了一些人進宮,眼下還沒回來。”
溫冬晚泄了泄氣,她得消息的手段實在有限,很多事情因為力不從心也只能靜觀其變。
她倏地想起一人來,正來了些精神卻又作罷了。想必官予城此刻也同顧問璋一樣處在千鈞一髮之際,哪有空受她叨擾。
溫冬晚定了定神:“父親回來了,要第一時間告訴我。”
“是,奴婢這就差人去門口盯著。”
坤王府失火的消息在城中鬧得沸沸揚揚,一時間其他的諸如二皇子被當街毒打的事兒反而漸漸沒人提了。
百姓閒的沒事就開始猜測火災的內情,有心大的便說不過一次意外。
可是當夜連街上念著“天乾物燥,小心火燭”的打更人都沒有起到應有的提醒作用,事後被查時便只說自己當時恰好繞到了街的另一頭,沒有注意到這邊的情況。
因此有人便說是仇家下手,還買通了打更人。
有說對坤王爺因愛生恨的,幕後主使是哪家小姐。
還有說其實是想燒死坤王妃結果陰差陽錯釀成慘劇的。
總之一個個猜得都有理有據,讓人終於明白街市上那麼多千奇百怪,想像豐富的故事話本都是哪兒來的。
而皇宮高牆之內,君臣共議了一天,誰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麼。倒是那好像對坤王府被燒這件事毫不震驚,又有些不聞不問的態度開始讓下面人起疑心了。
到了這天傍晚,竟突然有些風聲鶴唳起來。老百姓最是機警,上午還就此事聊得火熱,眼見事態好似越發嚴重,便一個個早早地閉緊了門窗,窩在家裡要與世隔絕一般。
“爹爹還沒回來麼?”
溫冬晚走到前廳,看到了也等在那裡的趙氏和溫姝儀,母女三人圍作一團。
趙氏有些憔悴地搖了搖頭。明明之前傳來消息說,宮裡君臣議會已經散了,偏偏她們家這個沒回來。
溫姝儀也緊張得整個人都繃住:“怕是故意將父親扣下了……”
趙氏閉了閉眼,仿佛承受不住,兩人忙將她扶著坐下。
溫冬晚輕撫著她的背,思索道:“父親暫時應該不會有事。若是宮裡真要對溫家做什麼,這時就該大肆宣揚才是,不然何以起到震懾人心的作用。”
趙氏聽她這麼說,細想覺得有理,也恢復了幾分鎮定:“那你說,如今這局勢是怎麼一回事?問璋和宮裡那個算是撕破臉皮了,可朝臣百姓又不一定個個心裡清楚。坤王府昨夜走水,今日便扣下你父親,落在旁人眼裡豈不是莫名其妙?”
溫冬晚想到什麼,和二姐默契地對視了一眼:“那想必是今日議會的時候,顧獻說了什麼。”
一場政變,不可能只是統治者和逆反者的爭端,夾在之間的文武百官才是關鍵,尤其是站在政權金字塔頂端的那幾個。
甚至有時看似隔絕在外,什麼都不知道的平頭百姓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
“顧獻要穩住自己的位置,自然要拉攏這些權臣。可這些人久居高位,一般的金銀打動不了,唯一在意的,可能就是自己和子孫的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