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頁
莊揚收攬頭髮, 更換衣服,他取出枕下的帶鉤,手指微微抖動,他不記得夢見了什麼,似乎和阿弘有關。
一旦戰爭結束後,歸於平靜,心底那份不安便就浮現,或許是因為他和阿弘離別在即,太在乎了,太在意了。
細絹端水盆拿布巾過來服侍莊揚,莊揚接過濕巾擦拭臉龐。井水剛提起時溫暖,經過院中,登上樓梯,逐漸冷去,在這個清晨,顯得分外的冰冷。
莊揚想起酒宴時,漢王看他的眼神,亦是冰冷如此。
在臨邛之戰中,展露才能,未必是件好事,然而至少臨邛的百姓們,逃過了戰火,而且家中還得到了一筆巨財。
莊揚所求不多,這筆巨財倒是很意外,正好可以救濟家人及先生。
自從莊秉的店鋪遭火焚燒,也焚去了莊家的財富,莊家日子過得去,但也不富裕。
莊揚梳洗完畢,外頭太陽明亮,院中傳來侄子和嫂子的聲音。莊揚站在窗內探看,看到侄子阿原在院中放風箏,嫂子跟在身後。一旁莊蘭攙扶莊母,在院中漫步,莊母腿腳不大好,記性比較差,需要人看顧。
這些日子,家裡安寧、祥和,實在令人欣慰。
莊揚下樓,前去找莊秉。昨夜被送來的財物,全都鎖入櫃中,鑰匙在莊揚手裡。那錢櫃本是莊秉在管理,但空蕩多時了。
錦官城的布市還未建好,莊秉閒不住,不時往外跑,去和他的商賈朋友們聚集,探聽商貿的消息。
今日清晨,伙房食物還未做好,莊秉還未出門。
莊揚進入莊秉房中,莊秉正在記帳,見莊揚過來,招呼他:“阿揚,你昨夜晚歸,怎不多睡會。”
搬來錦官城後,各自忙碌,兄弟倆的交談漸漸少了,但仍有一份親昵在。
“在想一些事,兄長,我想搬回竹里居住。”
莊揚需要將這件事和莊秉商議,長兄為父,他希望能得到兄長的贊同。
“在公子弘帳下,不是當得好好的嗎?怎會突然生出這樣的念頭來?”
雖然自己是商人,可莊秉深信,這個弟弟有才幹,在仕途上會有遠大前程。
“公子過些時日就會和漢王返回長安,我不隨他前去。”
這是莊揚絕對不會去做,也不能去做的事,一旦劉弘返回長安,便也就阻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繫,再不會有相逢之時。
莊秉擱下筆,略作思慮,他有些事想不明白,也不想質問莊揚,譬如當初魏川因何抓莊揚為人質,去換魏嘉;譬如為何莊揚只肯擔任卑小的職位,而棄自己前程於不顧。
“你若是一人去竹里,我怎能放心,聽阿蘭說那裡荒蕪,里中只剩三四戶人家。”
“再則,阿揚,你也該婚娶了。若真想過去住,先找位好人家的女子成親,再一起過去,也有個照應。”
莊揚二十,早已到娶妻的年紀,往時莊秉跟他提,他總是推辭。
“兄長,我此生不會娶妻。”
莊揚伏身行禮,他的話語平靜。
莊秉沉寂地看著莊揚,一些場景在他腦中穿過,他是位幹練的商人,身為莊揚兄長,他看著莊揚長大,他熟悉這位弟弟慎重的性情,知他這番離經叛道的話語,絕對是深思熟慮才說出,也知曉他從不近女色,似有難言之隱。
“若是我硬要你娶呢?”
莊秉想到一種可能,那是非常驚世駭俗的事情。
“那便是害了良家女子,亦將讓我愧疚一生。”
莊揚清楚他想要的是什麼,不想要什麼,他聽從內心,也能看到自己日後的生活。
“既然你心意已定,那就由你親自去和阿母說。”
莊秉對於弟妹,總是愛護,不喜歡去壓制,逼迫。現下,莊揚有一筆不菲的財物,他在竹里,也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是莊母那關,可不好過,無論是不婚娶,還是要獨自一人去竹里居住。
出乎意料,莊母竟然贊同回竹里住,她喜歡竹里。至於莊揚如何跟她說婚娶之事,莊秉則不清楚。莊秉看著莊揚和莊蘭從莊母房中出來,兩人低語交談著什麼,莊秉覺得莊蘭有事瞞著他。
漢王贈予莊揚的財物,有七匹錦緞,一盒珠玉,外加一盒金餅,金餅八枚。
這是一筆巨財,珠玉精美,金餅沉重厚實,錦緞每一匹的價錢,都足以讓莊家人花費數載。
莊揚覺得他有功勞,但不足以得到這麼多賞賜,莊揚心中惴惴不安,昨夜一再辭謝。但漢王顯然不容他拒絕,只是說這是他應得之物。
不知為何,莊揚想起當初在長安,他退回劉母饋贈的那些錢財,那是用來報答莊揚的恩情。
有種恩情已訖之感。
這些財物,莊揚將錦緞交付兄長,充做家用,及兄長日後做生意的資財。至於八枚金餅,莊揚打算送予先生,這是先生應得的。
提出臨邛可不戰而勝的人是周景,莊揚不敢居功。
提上財物,坐著馬車,莊揚前往周宅。
周宅龐大,大半房舍倒塌,院中雜糙蔓延,在鄰里傳言間,此宅還鬧鬼。周景若無其事,和一位書童住在裡邊。
馬車在院門外停下,院外雜糙叢生,顯然周景自被罷官後,鮮有人來拜訪周景。錦官城正由漢王坐鎮,而周景是位罪臣,往日交好出於忌諱,不敢上門。
莊揚下車,站在院外喚叫:“先生在嗎?”
很快一位書童出來,領莊揚進院。
院中雜糙野花滋生蔓延,就連石階和土牆上都是花糙,全然是放任不管,也難怪有鬼屋之稱。
書童將莊揚帶到後院,後院不似前院,收拾得相當乾淨、整潔,牆瓦上甚至有修葺的痕跡。
此時,周景正在糊牆,拿著一把糊牆的工具,袖子高高挽起。見莊揚進來,周景連忙洗手,整理衣物,接待莊揚。
這些時日不見,周景因消瘦而衣袍寬大,精神卻不錯,雙眼仍清澈如往昔。
“阿易,你過來幫先生糊牆。”
莊揚將阿易喚來,阿易擅長修葺房屋。
阿易欣然拿了工具,和書童一起在破牆下忙碌。
“阿揚,我聽聞臨邛之戰,蜀王被殺於邛山,公子弘與臨邛豪富相約互不相擾。”
周景落席,在光禿的桃樹下與莊揚交談。周景並非足不出戶,他也能打探到消息,臨邛之戰他很關心。
“是如此,多虧先生的教導。”
莊揚行禮,他深深為先生感到不平,漢軍攻克蜀地,先生的功勞足以封侯,不該是今日這般摸樣,然而看先生樣子,他也並不懊悔或沮喪。
“我未參與,不過是多言兩句。”
周景擺手,他提臨邛之戰不為邀功,而是為一件事。
“阿揚,聽聞魏川已死,他因何而死?”
“部下叛變,像似死於譁變之中。公子將他斂葬,就葬於臨邛郊外的一片桑林。”
莊揚清楚魏川之死,對魏嘉而言是沉重之事,畢竟他們是父子。
“先生,去見過魏將軍嗎?”
“聽聞在西營勞役,他一位武夫,能活下來。”
周景話語平淡,他遠遠看過他,那樣的情景,他難以忘記,但他無能為力。本以為漢王會殺他,想來是有誰幫著求情了。
莊揚不好再問什麼,他只知漢兵對待俘虜並不虐待,然而勞役辛苦非常。
兩人交談間,阿易輕輕鬆鬆將牆修補好,問周景還有什麼地方需要修葺,周景還未開口,書童說書房中有扇窗搖搖欲墜。
書童帶阿易進去書房,後院只剩莊揚和周景。
莊揚取出一個彩色的漆盒,遞給周景,說道:“漢王將攻克臨邛的功勞記於我身上,贈送大量金帛,此物理應歸先生所有。”
周景看著漆盒,他沒有去碰觸,淡然說:“我豈能冒功,再說,若是要援助予我,我身邊也還有資財。”
“先生,請務必收下,否則我於心不安。”
莊揚行禮,言語急切。
“阿揚,你可是有事瞞我。”
周景不用打開漆盒,也知曉盒中是金餅,一個就可以買地買宅,這樣規格的盒中恐怕有八枚。
“先生,我將搬回竹里居住。”
莊揚日後,將不能時常來探望周景,甚至兩人一年也見不上幾次面。
“我以為你會留在郡府中任職。”
莊家人都在錦官城中,他為何要獨自一人離開?
“在竹里收收租,過著清閒日子也挺好。”
莊揚微微一笑,這是他喜歡的生活,何況天下已太平,再無匪寇、沉重的稅賦相擾。
周景沒再說什麼,他猜測得到是因公子弘,這樣也好,他不願看到這位門生在日後遭罪。皇權是把利刃,能將它身邊的人絞殺。
一旦戰爭結束後,歸於平靜,心底那份不安便就浮現,或許是因為他和阿弘離別在即,太在乎了,太在意了。
細絹端水盆拿布巾過來服侍莊揚,莊揚接過濕巾擦拭臉龐。井水剛提起時溫暖,經過院中,登上樓梯,逐漸冷去,在這個清晨,顯得分外的冰冷。
莊揚想起酒宴時,漢王看他的眼神,亦是冰冷如此。
在臨邛之戰中,展露才能,未必是件好事,然而至少臨邛的百姓們,逃過了戰火,而且家中還得到了一筆巨財。
莊揚所求不多,這筆巨財倒是很意外,正好可以救濟家人及先生。
自從莊秉的店鋪遭火焚燒,也焚去了莊家的財富,莊家日子過得去,但也不富裕。
莊揚梳洗完畢,外頭太陽明亮,院中傳來侄子和嫂子的聲音。莊揚站在窗內探看,看到侄子阿原在院中放風箏,嫂子跟在身後。一旁莊蘭攙扶莊母,在院中漫步,莊母腿腳不大好,記性比較差,需要人看顧。
這些日子,家裡安寧、祥和,實在令人欣慰。
莊揚下樓,前去找莊秉。昨夜被送來的財物,全都鎖入櫃中,鑰匙在莊揚手裡。那錢櫃本是莊秉在管理,但空蕩多時了。
錦官城的布市還未建好,莊秉閒不住,不時往外跑,去和他的商賈朋友們聚集,探聽商貿的消息。
今日清晨,伙房食物還未做好,莊秉還未出門。
莊揚進入莊秉房中,莊秉正在記帳,見莊揚過來,招呼他:“阿揚,你昨夜晚歸,怎不多睡會。”
搬來錦官城後,各自忙碌,兄弟倆的交談漸漸少了,但仍有一份親昵在。
“在想一些事,兄長,我想搬回竹里居住。”
莊揚需要將這件事和莊秉商議,長兄為父,他希望能得到兄長的贊同。
“在公子弘帳下,不是當得好好的嗎?怎會突然生出這樣的念頭來?”
雖然自己是商人,可莊秉深信,這個弟弟有才幹,在仕途上會有遠大前程。
“公子過些時日就會和漢王返回長安,我不隨他前去。”
這是莊揚絕對不會去做,也不能去做的事,一旦劉弘返回長安,便也就阻斷了他們之間的聯繫,再不會有相逢之時。
莊秉擱下筆,略作思慮,他有些事想不明白,也不想質問莊揚,譬如當初魏川因何抓莊揚為人質,去換魏嘉;譬如為何莊揚只肯擔任卑小的職位,而棄自己前程於不顧。
“你若是一人去竹里,我怎能放心,聽阿蘭說那裡荒蕪,里中只剩三四戶人家。”
“再則,阿揚,你也該婚娶了。若真想過去住,先找位好人家的女子成親,再一起過去,也有個照應。”
莊揚二十,早已到娶妻的年紀,往時莊秉跟他提,他總是推辭。
“兄長,我此生不會娶妻。”
莊揚伏身行禮,他的話語平靜。
莊秉沉寂地看著莊揚,一些場景在他腦中穿過,他是位幹練的商人,身為莊揚兄長,他看著莊揚長大,他熟悉這位弟弟慎重的性情,知他這番離經叛道的話語,絕對是深思熟慮才說出,也知曉他從不近女色,似有難言之隱。
“若是我硬要你娶呢?”
莊秉想到一種可能,那是非常驚世駭俗的事情。
“那便是害了良家女子,亦將讓我愧疚一生。”
莊揚清楚他想要的是什麼,不想要什麼,他聽從內心,也能看到自己日後的生活。
“既然你心意已定,那就由你親自去和阿母說。”
莊秉對於弟妹,總是愛護,不喜歡去壓制,逼迫。現下,莊揚有一筆不菲的財物,他在竹里,也能過上富裕的生活。但是莊母那關,可不好過,無論是不婚娶,還是要獨自一人去竹里居住。
出乎意料,莊母竟然贊同回竹里住,她喜歡竹里。至於莊揚如何跟她說婚娶之事,莊秉則不清楚。莊秉看著莊揚和莊蘭從莊母房中出來,兩人低語交談著什麼,莊秉覺得莊蘭有事瞞著他。
漢王贈予莊揚的財物,有七匹錦緞,一盒珠玉,外加一盒金餅,金餅八枚。
這是一筆巨財,珠玉精美,金餅沉重厚實,錦緞每一匹的價錢,都足以讓莊家人花費數載。
莊揚覺得他有功勞,但不足以得到這麼多賞賜,莊揚心中惴惴不安,昨夜一再辭謝。但漢王顯然不容他拒絕,只是說這是他應得之物。
不知為何,莊揚想起當初在長安,他退回劉母饋贈的那些錢財,那是用來報答莊揚的恩情。
有種恩情已訖之感。
這些財物,莊揚將錦緞交付兄長,充做家用,及兄長日後做生意的資財。至於八枚金餅,莊揚打算送予先生,這是先生應得的。
提出臨邛可不戰而勝的人是周景,莊揚不敢居功。
提上財物,坐著馬車,莊揚前往周宅。
周宅龐大,大半房舍倒塌,院中雜糙蔓延,在鄰里傳言間,此宅還鬧鬼。周景若無其事,和一位書童住在裡邊。
馬車在院門外停下,院外雜糙叢生,顯然周景自被罷官後,鮮有人來拜訪周景。錦官城正由漢王坐鎮,而周景是位罪臣,往日交好出於忌諱,不敢上門。
莊揚下車,站在院外喚叫:“先生在嗎?”
很快一位書童出來,領莊揚進院。
院中雜糙野花滋生蔓延,就連石階和土牆上都是花糙,全然是放任不管,也難怪有鬼屋之稱。
書童將莊揚帶到後院,後院不似前院,收拾得相當乾淨、整潔,牆瓦上甚至有修葺的痕跡。
此時,周景正在糊牆,拿著一把糊牆的工具,袖子高高挽起。見莊揚進來,周景連忙洗手,整理衣物,接待莊揚。
這些時日不見,周景因消瘦而衣袍寬大,精神卻不錯,雙眼仍清澈如往昔。
“阿易,你過來幫先生糊牆。”
莊揚將阿易喚來,阿易擅長修葺房屋。
阿易欣然拿了工具,和書童一起在破牆下忙碌。
“阿揚,我聽聞臨邛之戰,蜀王被殺於邛山,公子弘與臨邛豪富相約互不相擾。”
周景落席,在光禿的桃樹下與莊揚交談。周景並非足不出戶,他也能打探到消息,臨邛之戰他很關心。
“是如此,多虧先生的教導。”
莊揚行禮,他深深為先生感到不平,漢軍攻克蜀地,先生的功勞足以封侯,不該是今日這般摸樣,然而看先生樣子,他也並不懊悔或沮喪。
“我未參與,不過是多言兩句。”
周景擺手,他提臨邛之戰不為邀功,而是為一件事。
“阿揚,聽聞魏川已死,他因何而死?”
“部下叛變,像似死於譁變之中。公子將他斂葬,就葬於臨邛郊外的一片桑林。”
莊揚清楚魏川之死,對魏嘉而言是沉重之事,畢竟他們是父子。
“先生,去見過魏將軍嗎?”
“聽聞在西營勞役,他一位武夫,能活下來。”
周景話語平淡,他遠遠看過他,那樣的情景,他難以忘記,但他無能為力。本以為漢王會殺他,想來是有誰幫著求情了。
莊揚不好再問什麼,他只知漢兵對待俘虜並不虐待,然而勞役辛苦非常。
兩人交談間,阿易輕輕鬆鬆將牆修補好,問周景還有什麼地方需要修葺,周景還未開口,書童說書房中有扇窗搖搖欲墜。
書童帶阿易進去書房,後院只剩莊揚和周景。
莊揚取出一個彩色的漆盒,遞給周景,說道:“漢王將攻克臨邛的功勞記於我身上,贈送大量金帛,此物理應歸先生所有。”
周景看著漆盒,他沒有去碰觸,淡然說:“我豈能冒功,再說,若是要援助予我,我身邊也還有資財。”
“先生,請務必收下,否則我於心不安。”
莊揚行禮,言語急切。
“阿揚,你可是有事瞞我。”
周景不用打開漆盒,也知曉盒中是金餅,一個就可以買地買宅,這樣規格的盒中恐怕有八枚。
“先生,我將搬回竹里居住。”
莊揚日後,將不能時常來探望周景,甚至兩人一年也見不上幾次面。
“我以為你會留在郡府中任職。”
莊家人都在錦官城中,他為何要獨自一人離開?
“在竹里收收租,過著清閒日子也挺好。”
莊揚微微一笑,這是他喜歡的生活,何況天下已太平,再無匪寇、沉重的稅賦相擾。
周景沒再說什麼,他猜測得到是因公子弘,這樣也好,他不願看到這位門生在日後遭罪。皇權是把利刃,能將它身邊的人絞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