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其實,誰不想少年時濃情,遲暮時相守,可命運偏偏如此吝嗇,不肯多給予一絲眷顧。
海洋館頂的鯨魚,終於在有節律的敲擊聲中,轟然倒下。
無數灰塵像漲潮的海浪,四處飛散,吞噬了時間與記憶的邊界。
(全文完)
正文 後記
《逆光》的名字
歡迎又來到Q&A環節。作為愛花絮超過看正片的人。每部小說的最後,我喜歡留一點兒時間和筆墨,和我的讀者分享一些創作時的感受與趣事。有關《逆光》我們還是先從名字說起吧。這部小說最初的名字,叫《至死飛行》。我的責編愛麗絲和主編羅儉一致表示,這名字哪像一部青春有愛的校園言情。於是,我憋了一個星期,想出了“逆光飛行”“我的逆光,你的飛行”“如果逆光是種顏色”“在逆光里飛行”,以及“有鯨在逆光里飛行”。我和愛麗絲挑中了最後一個,而主編最終將它改成了今天的《逆光里飛行的鯨》。
其實,當讀者拿到小說的時候,很少會想到它背後要經歷多少折騰。看起來只是一個名字,許多編輯卻為它掉了一半頭髮(聽說編輯們都愛無矽油洗髮水)。
方至的愛與懲罰
方至到底愛不愛艾周呢?一定是愛的。有些男生的愛,是藏在行動中的。只有了解他的人,才讀得懂那是愛情。不過這樣的男生對另一半契合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他們的幸福大部分存在於小說,而現實生活中,他會極度孤獨。
艾周對於方至來說,就是他所逆的光源,是寒冷黑暗中,唯一的方向。所以他最終離開了她。因為他把失去,當作對自己的懲罰。
艾周的愛與堅持
有些女生在成長中,對愛情左右不定。因為所謂成長,就是不斷認識新的世界,不斷認識新的自己。所以我們常常有那些不堪回首的中二黑歷史。我們以為很酷的,後來都成了犯傻的代名詞。那麼你曾喜歡過的人呢?
但艾周不一樣。她很清楚地知道,花痴與愛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所以面對方至,讓她矛盾的不是愛與不愛。而是敢與不敢承認自己愛上了一個非我族類的男孩。她的成長就在這裡了。因為坦誠地面對自己真實的感情也並不容易。
友情到底有多脆弱
在故事的最初就曾說過。兩個人能成為朋友的基礎,就是身處同一個層次,同一個範疇。任何一方或跌,或升,都會把友情扯出裂縫。友情崩壞的結局,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不是友情的悲觀主義者。我只是說事實。這也是為什麼學生時代的友情,一放逐到社會就散了。因為學校本身,就是一個前提,一個基礎,一個範疇,最大限度地模糊了每個人的不同與差異。這裡產生的一切,都經不起曬在社會之下。
友情到底有多堅強
在故事的結尾,Befixed的每一個人,還都在等待著方至。因為當人見識過這個世界的殘酷與冷漠,才會更加珍視沒有功利的情感。所以,我們常常努力維繫著曾經的某種聯繫。比如一個人,或是一件事,只要他還存在於心裡,我們就相信自己還沒有改變。
朱西西的女神進化之路
每個人在心裡都會給自己一個定位,然後讓自己安全地應對這個世界。但朱西西用一個暑假的時間,進化成了女神。但她在心裡無法找准自己的位置。她費盡心力讓自己由內而外地配得起升級換代的顏值,卻始終沒有了解,真正的美女是不太在意自己有多美的。因為當美是一種與生俱來,就不會成為生活關注的第一要事。
所以說,朱西西進化得不太完全、不太成功。
朱西西的愛情
有時,我們總是高估了自己對感情的控制力。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只放進一點兒愛進去。卻不知道玩火自焚通常都是從一根火柴開始的。世界上就沒有一點點的、淡淡的愛情。那些只是對相愛方式的形容。事實上,如果愛沒有足夠濃、足夠深,怎麼可能做到淡淡地,一點兒一點兒地守候著一個人。所以珍愛自己的方式之一,就是別玩感情的火。
江紀言的渣
M就不用介紹是誰了吧。他看完小說的第一個問題,竟然是按著套路,江紀言不應該是浪子回頭、改過自新的人設嗎?可我覺得,就像美是女神與生俱來的。有些渣男的渣是與生俱來的。他也許會吃過教訓,開始對人生有了敬意。但是對待感情,收斂三個月,就算對得起自己。請原諒我這麼刻薄,因為如果我把他寫好了,我怕誤導我的讀者,不謝。
汪鹿的……
我要怎麼說汪鹿呢。聰明最無情。傳說中的什麼都懂,就是不說。當男人跨進2字頭,還依然那麼萌,不是真蠢,就是假傻。你覺得他是哪一種呢?有人私信我,很喜歡他。其實,我也是喜歡他的。所以在方至與艾周最揪心的時刻,讓他撤了。這麼美好的男孩子,我不想他遭受煎熬。對他的解讀,我做保留。因為我希望有機會,能寫一個有關他的,獨立的故事。
不過你們懂的。這只是個想法,離成事還有一大段距離要走。
表白花花
寫每一部小說,都會聽一首或幾首歌來奠定感情基調。比如寫《藍桉》的時候,會一直聽李健的《貝加爾湖畔》。而寫《逆光》的時候,一直在聽華晨宇的歌。雖然他的外表不太像方至,但他的歌里卻都是方至的印記。比如《Tobefree》,比如《我管你》,比如《橫衝直撞》。有時我會覺得,他也是頭在海洋中不斷尋找溫暖與光的鯨魚。不過,現在他有了他的ET,也是找到了自己的鯨群吧。
海洋館頂的鯨魚,終於在有節律的敲擊聲中,轟然倒下。
無數灰塵像漲潮的海浪,四處飛散,吞噬了時間與記憶的邊界。
(全文完)
正文 後記
《逆光》的名字
歡迎又來到Q&A環節。作為愛花絮超過看正片的人。每部小說的最後,我喜歡留一點兒時間和筆墨,和我的讀者分享一些創作時的感受與趣事。有關《逆光》我們還是先從名字說起吧。這部小說最初的名字,叫《至死飛行》。我的責編愛麗絲和主編羅儉一致表示,這名字哪像一部青春有愛的校園言情。於是,我憋了一個星期,想出了“逆光飛行”“我的逆光,你的飛行”“如果逆光是種顏色”“在逆光里飛行”,以及“有鯨在逆光里飛行”。我和愛麗絲挑中了最後一個,而主編最終將它改成了今天的《逆光里飛行的鯨》。
其實,當讀者拿到小說的時候,很少會想到它背後要經歷多少折騰。看起來只是一個名字,許多編輯卻為它掉了一半頭髮(聽說編輯們都愛無矽油洗髮水)。
方至的愛與懲罰
方至到底愛不愛艾周呢?一定是愛的。有些男生的愛,是藏在行動中的。只有了解他的人,才讀得懂那是愛情。不過這樣的男生對另一半契合度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他們的幸福大部分存在於小說,而現實生活中,他會極度孤獨。
艾周對於方至來說,就是他所逆的光源,是寒冷黑暗中,唯一的方向。所以他最終離開了她。因為他把失去,當作對自己的懲罰。
艾周的愛與堅持
有些女生在成長中,對愛情左右不定。因為所謂成長,就是不斷認識新的世界,不斷認識新的自己。所以我們常常有那些不堪回首的中二黑歷史。我們以為很酷的,後來都成了犯傻的代名詞。那麼你曾喜歡過的人呢?
但艾周不一樣。她很清楚地知道,花痴與愛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所以面對方至,讓她矛盾的不是愛與不愛。而是敢與不敢承認自己愛上了一個非我族類的男孩。她的成長就在這裡了。因為坦誠地面對自己真實的感情也並不容易。
友情到底有多脆弱
在故事的最初就曾說過。兩個人能成為朋友的基礎,就是身處同一個層次,同一個範疇。任何一方或跌,或升,都會把友情扯出裂縫。友情崩壞的結局,只是時間長短的問題。我不是友情的悲觀主義者。我只是說事實。這也是為什麼學生時代的友情,一放逐到社會就散了。因為學校本身,就是一個前提,一個基礎,一個範疇,最大限度地模糊了每個人的不同與差異。這裡產生的一切,都經不起曬在社會之下。
友情到底有多堅強
在故事的結尾,Befixed的每一個人,還都在等待著方至。因為當人見識過這個世界的殘酷與冷漠,才會更加珍視沒有功利的情感。所以,我們常常努力維繫著曾經的某種聯繫。比如一個人,或是一件事,只要他還存在於心裡,我們就相信自己還沒有改變。
朱西西的女神進化之路
每個人在心裡都會給自己一個定位,然後讓自己安全地應對這個世界。但朱西西用一個暑假的時間,進化成了女神。但她在心裡無法找准自己的位置。她費盡心力讓自己由內而外地配得起升級換代的顏值,卻始終沒有了解,真正的美女是不太在意自己有多美的。因為當美是一種與生俱來,就不會成為生活關注的第一要事。
所以說,朱西西進化得不太完全、不太成功。
朱西西的愛情
有時,我們總是高估了自己對感情的控制力。我們以為自己可以只放進一點兒愛進去。卻不知道玩火自焚通常都是從一根火柴開始的。世界上就沒有一點點的、淡淡的愛情。那些只是對相愛方式的形容。事實上,如果愛沒有足夠濃、足夠深,怎麼可能做到淡淡地,一點兒一點兒地守候著一個人。所以珍愛自己的方式之一,就是別玩感情的火。
江紀言的渣
M就不用介紹是誰了吧。他看完小說的第一個問題,竟然是按著套路,江紀言不應該是浪子回頭、改過自新的人設嗎?可我覺得,就像美是女神與生俱來的。有些渣男的渣是與生俱來的。他也許會吃過教訓,開始對人生有了敬意。但是對待感情,收斂三個月,就算對得起自己。請原諒我這麼刻薄,因為如果我把他寫好了,我怕誤導我的讀者,不謝。
汪鹿的……
我要怎麼說汪鹿呢。聰明最無情。傳說中的什麼都懂,就是不說。當男人跨進2字頭,還依然那麼萌,不是真蠢,就是假傻。你覺得他是哪一種呢?有人私信我,很喜歡他。其實,我也是喜歡他的。所以在方至與艾周最揪心的時刻,讓他撤了。這麼美好的男孩子,我不想他遭受煎熬。對他的解讀,我做保留。因為我希望有機會,能寫一個有關他的,獨立的故事。
不過你們懂的。這只是個想法,離成事還有一大段距離要走。
表白花花
寫每一部小說,都會聽一首或幾首歌來奠定感情基調。比如寫《藍桉》的時候,會一直聽李健的《貝加爾湖畔》。而寫《逆光》的時候,一直在聽華晨宇的歌。雖然他的外表不太像方至,但他的歌里卻都是方至的印記。比如《Tobefree》,比如《我管你》,比如《橫衝直撞》。有時我會覺得,他也是頭在海洋中不斷尋找溫暖與光的鯨魚。不過,現在他有了他的ET,也是找到了自己的鯨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