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程吟也分不清他是清楚還是迷惑,只是心中卻突然砰砰響聲如擂起來,不覺手上便停了下來。
二人沉默良久,鍾回方才沉聲道:“你怎麼不推我了?”
……
洞中歲月,不知凡世光陰。
等到鍾回能使力動身那一日,程吟便帶他到了程哦找到的那個出口處。程哦自然並未將那繩梯撤走。二人身手敏捷,於是不過幾下功夫便出去到了地面上。
山中蔭天蔽日,星月熒惑,所以二人竟都記不起已過去了幾日。好在東湖人多,所過之處又向無人跡,因此他們行蹤極難隱蔽。程吟和鍾回尋著林間痕跡,不過一日功夫,竟然追上了程哦他們。後者見到二人,自然興奮無比。三人各自訴說一回連日來遭遇,程吟才醒過來知道,原來並非是他們腳程有多快。只是如今垠山口已被塔塔人占了多日,平城風向不明,因而東湖人馬在此已遷延不前多日了。
這幾日藏身在山上,程哦無時無刻不想要往平城去探一探,只是怕走脫了身,這裡的事又要生變,且除他以外也沒有合適的人。如今既然程吟和鍾回趕來了,他便正好去走一趟。若是平城安好,也好和楊將軍計議歸附之策。
程吟想了一想,便說還是她和鍾回去這一趟更好。一則鍾回身上有驛使通牌,更易取信於人。二則東湖人這裡也需程哦方能壓得住陣腳。三人匆匆計議一番,程哦詳細指點了方向路程。程吟和鍾回不敢耽擱,便即刻動身了。
程哦他們所藏身的地方,雖仍屬淹嶺,但山之南脊已與垠山東路交接。而西邊山腳下便是一馬平川之地。他們若要不被塔塔人發覺而趕到平城外,需經山谷間穿鑿出的狹窄棧道。好在二人並不以此為難事,便輕鬆出了南脊,到了垠山以內。
誰知一下山,便不斷見到了東逃的百姓。他們在山中多日,身上早已不成樣子,因此混跡其中,倒也不怎麼顯眼。眾人見他們還往西邊跑,便紛紛勸說,道垠山口都已被塔塔人占了,何故再去。二人聽了便忙問,平城是否還在楊紜將軍手中。
那些逃難的人便回說平城雖然還在,但楊將軍新敗,恐怕不得立時出城迎擊。這塔塔人保不住還會四下劫掠。所以平城附近百姓,但凡能逃得動的,如今都在往東、南兩個方向去,打算逃往京畿或并州。二人聽說平城尚在,便放心了一大半。又接連問了四五個人,方才得已將前幾日的事情拼湊出個大概來。
先前彭華的人叛降後,楊紜將軍便攜了人馬到垠山口相迎。哪知放他們入垠山口後,突然有塔塔伏兵從後方山坡中衝下來,將前來迎他們的楊紜人馬衝散,後者死傷過半。幸虧楊將軍得一名隨從捨身護送,方才逃出埋伏圈。此後又有石城守備得到消息後另外派了人馬到大河拐角附近騷擾。塔塔人左右難顧,這才守住了平城。
事後,楊將軍自愧不已,遂上書求罪。可先前駝城守將畏戰不出,也並沒立時撤辦了,只叫那人戴罪立功。因此若此時再來治楊紜的罪,難免顯得處事偏頗,難以服眾。所以上頭聽聞楊紜中計、垠山口大敗,不但不怪罪,反撫慰了一番,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仍命他繼續統領平城軍務。因附近顧鈞、駝城等人馬皆輕易動不得,便另外從并州、潼關等地調了人馬北上支援。還令楊將軍一總協領石城等周邊小城所有人馬,不論多寡,只求儘速將塔塔人盡皆趕出垠山口以外。
到了平城外,楊紜見鍾回是京都驛站信使,便知道怕是顧鈞親信,於是爽快便見了二人。程吟和鍾回到了他帳中,卻發現憫風也在。他聽二人詳述程哦那邊詳情後,便對楊紜說道:“這倒是個反攻良機。只是不知道將軍經此一敗,還敢不敢再信那東湖人一回了。”
——
出了楊將軍帳中,憫風四顧無人,便對二人道:“既然皆有布置,我們便各自速速行起事來。只是此事要成,惟求一個‘速’字。我們經了前事,也長了教訓。其實東湖人也並非個個都想要歸附那塔塔,不過凡事總免不了有人要生異心。所以謀此機密大事,只是千萬不能叫人有動心思做事之機。”
鍾回聽了,便知道前邊事敗,恐怕是東湖中彭華親信使的壞。憫風是暗示他,如今程哦那邊,也難保有人存了同樣的心思。
方才三人商議時,便定下鍾回此行,有幾名從京中趕到此的彭果親信相助,程吟不必再去。她雖不願意,奈何也無非去不可的理由,因此也只得作罷,目送著鍾回匆匆走了,只是心中惆悵不已。
憫風見她如此,料她還是擔心程哦,便過來上前安慰,不過是說以程哦身手必能自保,何況又有鍾回作幫手,叫她不必擔心之類的話。
“還有一事,我猜測這或許也是楊將軍不叫你出去的道理。想必你還不知道,卜昀如今人在石城”,憫風見她著急要開口,便又忙道:“不過他雖歷經波折,卻並無大的損傷。你自可放心。”
程吟聽了雖然意外,想一想卻也在情理之中。憫風卻見她竟然並不有多驚喜,於是又解釋說,卜昀到鬼方交割糧草,自然無人來收。前有塔塔人馬,後頭駝城又城關緊閉,他無法,只得先退回延城再做打算。中途卻遇上正在鬼方附近游擊塔塔人的公主。於是兩部合一,也支撐了足有三五日。
二人沉默良久,鍾回方才沉聲道:“你怎麼不推我了?”
……
洞中歲月,不知凡世光陰。
等到鍾回能使力動身那一日,程吟便帶他到了程哦找到的那個出口處。程哦自然並未將那繩梯撤走。二人身手敏捷,於是不過幾下功夫便出去到了地面上。
山中蔭天蔽日,星月熒惑,所以二人竟都記不起已過去了幾日。好在東湖人多,所過之處又向無人跡,因此他們行蹤極難隱蔽。程吟和鍾回尋著林間痕跡,不過一日功夫,竟然追上了程哦他們。後者見到二人,自然興奮無比。三人各自訴說一回連日來遭遇,程吟才醒過來知道,原來並非是他們腳程有多快。只是如今垠山口已被塔塔人占了多日,平城風向不明,因而東湖人馬在此已遷延不前多日了。
這幾日藏身在山上,程哦無時無刻不想要往平城去探一探,只是怕走脫了身,這裡的事又要生變,且除他以外也沒有合適的人。如今既然程吟和鍾回趕來了,他便正好去走一趟。若是平城安好,也好和楊將軍計議歸附之策。
程吟想了一想,便說還是她和鍾回去這一趟更好。一則鍾回身上有驛使通牌,更易取信於人。二則東湖人這裡也需程哦方能壓得住陣腳。三人匆匆計議一番,程哦詳細指點了方向路程。程吟和鍾回不敢耽擱,便即刻動身了。
程哦他們所藏身的地方,雖仍屬淹嶺,但山之南脊已與垠山東路交接。而西邊山腳下便是一馬平川之地。他們若要不被塔塔人發覺而趕到平城外,需經山谷間穿鑿出的狹窄棧道。好在二人並不以此為難事,便輕鬆出了南脊,到了垠山以內。
誰知一下山,便不斷見到了東逃的百姓。他們在山中多日,身上早已不成樣子,因此混跡其中,倒也不怎麼顯眼。眾人見他們還往西邊跑,便紛紛勸說,道垠山口都已被塔塔人占了,何故再去。二人聽了便忙問,平城是否還在楊紜將軍手中。
那些逃難的人便回說平城雖然還在,但楊將軍新敗,恐怕不得立時出城迎擊。這塔塔人保不住還會四下劫掠。所以平城附近百姓,但凡能逃得動的,如今都在往東、南兩個方向去,打算逃往京畿或并州。二人聽說平城尚在,便放心了一大半。又接連問了四五個人,方才得已將前幾日的事情拼湊出個大概來。
先前彭華的人叛降後,楊紜將軍便攜了人馬到垠山口相迎。哪知放他們入垠山口後,突然有塔塔伏兵從後方山坡中衝下來,將前來迎他們的楊紜人馬衝散,後者死傷過半。幸虧楊將軍得一名隨從捨身護送,方才逃出埋伏圈。此後又有石城守備得到消息後另外派了人馬到大河拐角附近騷擾。塔塔人左右難顧,這才守住了平城。
事後,楊將軍自愧不已,遂上書求罪。可先前駝城守將畏戰不出,也並沒立時撤辦了,只叫那人戴罪立功。因此若此時再來治楊紜的罪,難免顯得處事偏頗,難以服眾。所以上頭聽聞楊紜中計、垠山口大敗,不但不怪罪,反撫慰了一番,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仍命他繼續統領平城軍務。因附近顧鈞、駝城等人馬皆輕易動不得,便另外從并州、潼關等地調了人馬北上支援。還令楊將軍一總協領石城等周邊小城所有人馬,不論多寡,只求儘速將塔塔人盡皆趕出垠山口以外。
到了平城外,楊紜見鍾回是京都驛站信使,便知道怕是顧鈞親信,於是爽快便見了二人。程吟和鍾回到了他帳中,卻發現憫風也在。他聽二人詳述程哦那邊詳情後,便對楊紜說道:“這倒是個反攻良機。只是不知道將軍經此一敗,還敢不敢再信那東湖人一回了。”
——
出了楊將軍帳中,憫風四顧無人,便對二人道:“既然皆有布置,我們便各自速速行起事來。只是此事要成,惟求一個‘速’字。我們經了前事,也長了教訓。其實東湖人也並非個個都想要歸附那塔塔,不過凡事總免不了有人要生異心。所以謀此機密大事,只是千萬不能叫人有動心思做事之機。”
鍾回聽了,便知道前邊事敗,恐怕是東湖中彭華親信使的壞。憫風是暗示他,如今程哦那邊,也難保有人存了同樣的心思。
方才三人商議時,便定下鍾回此行,有幾名從京中趕到此的彭果親信相助,程吟不必再去。她雖不願意,奈何也無非去不可的理由,因此也只得作罷,目送著鍾回匆匆走了,只是心中惆悵不已。
憫風見她如此,料她還是擔心程哦,便過來上前安慰,不過是說以程哦身手必能自保,何況又有鍾回作幫手,叫她不必擔心之類的話。
“還有一事,我猜測這或許也是楊將軍不叫你出去的道理。想必你還不知道,卜昀如今人在石城”,憫風見她著急要開口,便又忙道:“不過他雖歷經波折,卻並無大的損傷。你自可放心。”
程吟聽了雖然意外,想一想卻也在情理之中。憫風卻見她竟然並不有多驚喜,於是又解釋說,卜昀到鬼方交割糧草,自然無人來收。前有塔塔人馬,後頭駝城又城關緊閉,他無法,只得先退回延城再做打算。中途卻遇上正在鬼方附近游擊塔塔人的公主。於是兩部合一,也支撐了足有三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