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徹冷靜了下來,他自然知道自己目前擁有的力量很有限,他對孔光說:“你幫我給衛家送一封信,務必快馬加鞭,趕在宣旨的使臣到達之前。”

  孔光匆忙退下,要在王莽的眼皮底下將天子信件送出長安城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作為幾朝老臣,他在朝中和市井還有些人脈,此時全力去辦這件事,必須要萬無一失才行。

  因為一旦消息走漏,連這未央宮內的少年天子也會遭殃。孔光活得夠老了,他不想再看慘劇發生。

  這邊送走孔光,劉徹倒頗為氣定神閒地說:“擺酒清涼殿,我要宴請安漢公。”

  王莽這幾日忙著利用狗血門事件對付政敵,已經連坐了不知道多少人,突然接到未央宮的傳喚,自己也有些莫名。

  這個小皇帝平時很怕見到自己,如今居然主動設宴邀請自己,也不知道唱的哪一出。或許是要處置衛家的事情傳到了宮中?

  王莽準備去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入夜,滄池邊涼風陣陣,燈火通明的清涼殿還是如往日般輝煌繁華,只是裡面來來去去的人全都不是劉徹認識的了。

  他飲著杯中殘酒,有些意興闌珊。

  “安漢公來了。”殿外有人傳喚。

  原本只是隨意癱坐著的劉徹連忙擺出一副正襟危坐的架勢。

  “陛下宴請臣到底是為何事?”王莽進殿行禮後直截了當地詢問。他當然不怕劉衎有那個搞出鴻門宴的膽子,但對於百忙之中小皇帝的添亂還是有幾分不悅的。

  以往他這麼板起臉來詢問,劉衎總是會覺得害怕然後告訴王莽想知道的答案,但劉徹可不怕他,笑呵呵地舉起酒杯:“朕聞安漢公近日為我大漢社稷操勞,特地設下酒宴,慰勞慰勞。”

  說完也不說為什麼邀請王莽,只是讓早已安排好的歌舞表演進來。酒至半酣,劉徹才舉杯說道:“安漢公,朕有一事相求,不知道可否如願?”

  “陛下有事不妨直說,但凡臣力所能及的,定當為陛下解憂。”王莽也沒有直接回答,擔心對方給自己設置圈套。

  劉徹料到他會這麼說,也不在意,只是呵呵一笑:“朕這幾日夢到阿母在封地哭泣思念,很是想念,不知安漢公可否將她和朕的幾位舅舅接到京城來和我見面?”

  早在元始元年劉衎登基的時候,王莽為了大權獨攬,不再像哀帝時期受到傅氏、丁氏兩家外戚的排擠,害怕衛氏重又奪去他的權力,便稟告太皇太后道:“前哀帝立,背恩義,自貴外家丁、傅,橈亂國家,幾危社稷。今帝以幼年復奉大宗為成帝後,宜明一統之義,以戒前事,為後代法。”

  用這個理由令劉衎的母親衛姬和她的家族不得進入長安,又以宗室桃鄉侯之子劉成都繼任中山王,派遣少傅、左將軍甄豐,賜給衛姬璽印、綬帶,冊封為中山孝王后。

  封衛姬的兄弟衛寶、衛玄為關內侯,賜封劉衎的三個妹妹劉謁臣為修義君,劉哉皮為承禮君,劉鬲子為尊德君,食邑各二千戶,當然這恩賜背後便是要求他們全部留居中山國,不准出封國半步。

  王宇先前曾和衛姬的弟弟衛寶有過書信往來,在王宇的建議之下,衛姬上書謝恩,陳述丁氏、傅氏舊日的罪行表明態度,希望能進入長安。

  但王莽疑心甚重,根本不相信衛姬這封保證書,在他看來,一旦衛姬和其家人進入長安,形勢自然會變得對自己不利。因此他以太皇太后的名義下詔,褒獎中山孝王后深明大義,加封七千戶封邑,加賜王后和中山王黃金各一百斤。

  衛姬思念兒子,日夜哭泣,屢次按照王宇的提議懇求上京和皇帝見面,都得不到允許。恰好王宇和其老師策劃狗血門一事敗露,王宇和衛寶、衛姬的幾封書信也被查出。

  王莽知道自己的親兒子竟然為了衛家來對付親老子,非常震怒,又覺得衛家不除始終是心腹大患,於是乾脆不做不休,將衛家和狗血門事件牽連在一起,下令要將衛氏全部誅殺。

  這個時候小皇帝突然提出要見衛姬,怕是聽到了什麼風聲。王莽臉上掛起虛偽的微笑,從坐席上起身,長跪請罪:“望陛下恕罪,臣近日追查逆子王宇一案,竟然發現衛家也和逆子多有書信往來,私相授予,有謀逆和危害社稷之實,陛下終究是天下人的陛下,想必一定會深明大義,和臣一樣大義滅親,方才為眾人之表率。”

  劉徹冷笑,他早聽說了王莽將自己殺子一事包裝得冠冕堂皇,在外面散布輿論人人讚揚,沒想到他還真不要臉到當著自己的面說出來了。

  這番話的意思不就是“我都已經殺了自己的兒子,陛下識相的就讓我把你的母族全部殺了吧”。

  如果此時呆在劉衎身體裡的靈魂不是劉徹而是本人,這年少的皇帝怕是心裡疼恨無比都不敢頂撞分毫了吧。這王莽實在太囂張,對著皇帝說要殺他母家,不也是威脅了要殺皇帝本人都輕而易舉嗎?

  劉徹忍不住磨了磨牙,對王莽咧出一個天真無邪的笑容:“安漢公說得有理,朕的母家牽扯其中,罪孽深重,朕甚愧之,可是據朕所知,這件事的主謀不正是吳章和王宇嗎?”

  不就是比不要臉和強詞奪理嗎?誰怕誰啊……劉徹心裡不屑地想。

  作者有話要說:

章節目錄